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5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51.
本文以"智慧宁波"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中地名地址数据建设为例,深入分析和探讨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下地名地址数据的建设思路、数据标准、地址编码、数据共建共享,建成了宁波全市统一标准、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的地名地址数据,并通过对外提供数据服务接口等服务形式在民政、公安、城市网格化管理等诸多领域取得广泛应用,全面提升了宁波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52.
数字城市是利用计算机、互联网、3S等技术将城市地理信息与其他信息进行结合并再现的虚拟空间,地理空间框架则是数字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以宁波市北仑区为研究区域,介绍了基于云架构的数字地理空间框架的构建思路、组成部分及主要创新点,探讨了项目成果在规划、环保、民政等领域的应用模式和前景,以期为其他地区建设或升级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3.
鄱阳湖"斩秋湖"水位调控方式对湖泊湿地的影响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鄱阳湖由于其长期的水文和地质过程形成了独特的碟形湖泊群。人类活动历史演变形成的、与大型通江湖泊节律性水文特征相互协调的"斩秋湖"水位调控是长江中下游季节性湖泊中的一种重要渔业方式。采用PRA方法调查和统计渔业数据,分析了"斩秋湖"人工调控的成因和调控方式;基于"斩秋湖"渔获物组成和年龄结构,分析其对湿地生态系统和关键物种生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斩秋湖"水位调控会显著改变湖泊湿地物种组成和群落生物量,提出了该调控方式对湖泊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54.
四川暴雨过程动力因子指示意义与预报意义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李琴  杨帅  崔晓鹏  冉令坤 《大气科学》2016,40(2):341-356
本文利用2010年8月18~19日四川盆地西部地区一次引发了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暴雨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资料及0.5°×0.5°分辨率、每6 h一次的GFS(Global Forecast Model)预报资料,结合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中的广义对流涡度矢量垂直分量、质量散度、垂直螺旋度、质量垂直螺旋度、水汽垂直螺旋度、热力垂直螺旋度、湿热力平流参数、密度散度垂直通量、散度垂直通量、热力散度垂直通量、水汽散度通量、广义 Q 矢量散度等12个动力因子成员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和预报研究,结果显示:(1)集合动力因子预报系统中的动力因子对此次降水落区诊断效果良好;(2)各动力因子区域均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都能表现出降水区域均值随时间变化曲线双峰形态,其中,广义 Q 矢量散度、水汽垂直螺旋度、热力垂直螺旋度、质量垂直螺旋度、垂直螺旋度与降水的相关系数较大(达0.9以上),对此次降水的诊断效果较好;(3)动力因子对此次强降水过程的发展演变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55.
传统相位相关算法广泛应用于图像配准与拼接中。本文通过对双目立体像对的加窗二维傅里叶变换,采用局部相位相关法获取互相关功率谱,实现图像局部相位相关,得到图像窗口间的亚像素级平移参数,进而获得窗口中心处的视差值。试验结果表明,在选择合适的窗口尺寸下,该算法匹配精度较高,且对随机噪声和光照变化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56.
罗刊  王铜  李琴 《地理空间信息》2009,7(3):135-137
论述了微变形远程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了步进频率连续波(SF—CW)技术,并结合干涉测量成像系统(IBIS)说明微变形远程监测技术的应用领域和特点,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7.
徐建军  李琴  李娟 《安徽地质》2005,15(2):106-109
疏松砂岩岩心取样在江苏油田未能正常进行,本文提出了蜡煮固结取心法,对其工艺条件、可靠性、优缺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实际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8.
基于GIS的储层随机建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GIS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在石油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文章论述了储层随机建模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且阐述储层随机建模与GIS结合的四个方面。采用VisualBasic语言与MAPX控件实现了储层随机建模与GIS简单的结合,并指出此领域还需要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9.
东营凹陷沙三、沙四沉积时期,发育了大量不同时期的砂砾岩体,它们是非常规油气勘探中重要的储层类型。由于砂砾岩体具有纵向厚度变化大、横向展布不均匀、岩相变化快等特点,在地震属性分析与厚度预测时,用单一属性对储层厚度描述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提取了多种地震属性,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进行优化、去除冗余信息。考虑到随机森林(RF)具有预测精度高、对异常值容忍性强、训练速度快且不易过拟合等特点,引入该方法对砂砾岩储层厚度进行预测。针对属性自相似问题,PCA采用了两种方法:①直接对全部属性做降维处理,提取主成分进行预测(PCA-RF1);②先对相似属性做降维处理,再组合其他属性进行预测(PCA-RF2)。原始RF、PCA-RF1、PCA-RF2方法还与人工神经网络方法(ANN)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表明,基于相似属性降维处理的PCA-RF2方法,具有最佳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0.
喀斯特地区下垫面的特殊复杂性使得地表发生显著坡面径流需要达到更大的降水累积阈值,碳酸盐岩岩石成土速率的缓慢和空间异质性导致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存量被严重高估和均一化等,因此,传统经典的土壤侵蚀模型在喀斯特地区难以适用。本文依据喀斯特关键带岩性的差异,确定其有效降水侵蚀阈值,并对降雨侵蚀力进行重新测算;根据碳酸盐岩化学成分的差异,计算其成土速率并作为土壤允许流失量;通过地貌—水文分析法提取喀斯特洼地空间分布信息,对喀斯特关键带土壤侵蚀算法进行多次改进和创新。结果显示:① 传统算法忽视了喀斯特关键带下垫面的特殊性,致使其平均降雨侵蚀力被高估47.35%,且喀斯特区域的平均降雨侵蚀力仅相当于非喀斯特区域的59.91%;② 传统算法可能将一些无土或少土可流区计算为土壤的高侵蚀量区,而连续性碳酸盐岩、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的土壤允许流失量仅分别为0.21 t ha-1 yr-1、1.2 t ha-1 yr-1、2.89 t ha-1 yr-1;③ 传统算法通常将有坡度和耕作的洼地视为土壤侵蚀的高发区,但其实际应是地表侵蚀的沉积区,喀斯特洼地在空间上的连续性与碳酸盐岩的分布区基本重合;④ 传统算法高估土壤侵蚀面积27.79%,土壤侵蚀量47.72%。总之,传统经典模型会大大高估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量,因此,应该建立一种精确适用的模型。另外,由于喀斯特地区的成土速率慢而土层薄、总量少,土壤允许流失量远低于非喀斯特区域侵蚀标准,应制定适用于喀斯特地区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和风险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