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64篇
大气科学   17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三陆两槽基础地质认识是长期指导青藏高原油气勘探的基础地质认识,其核心支柱是冈底斯地区晚二叠世—侏罗纪是长期地层缺失或是发育陆相地层的冈底斯古陆。然而最新的青藏高原地质大调查工作识别出了很多原来认为缺失的地层,证明冈底斯古陆并不存在,因此三陆两槽的基础地质认识也不成立。基于新的地层学发现,笔者提出了两陆一盆基础地质认识,将青藏高原的古生代—中生代海相盆地命名为古格盆地,指出古格盆地的措勤断块具有形成大型油气区的地质背景,古格层系和保吉层系是措勤断块的两个油气勘探的有利层系,都是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这两个层系大部分保存在白垩系地层之下,保存条件好。燕山期晚期—喜山期的南北向构造挤压造成措勤断块全区发育复式背向斜,郎山组及以下的地层形成褶皱,褶皱的背斜核部是油气勘探的有利构造部位,这些背斜构造在后期东西向断层的掀斜作用下,形成鼻状构造。这些鼻状构造的高点位置就是油气勘探的靶点位置。青藏高原油气勘探重心应该从羌塘断块转向措勤断块,建议在措勤断块识别出的鼻状构造高点部位开展物探和钻探验证工作。  相似文献   
72.
西藏班戈县保吉地区各昌茶玉剖面发现晚侏罗世珊瑚化石约12属16种,分别为Calamophylliopsis?sp.,Clausastraea?sp.,Epistreptophyllum cylindratum Milaschevitsch,Epistreptophyllum sp.,Heliocoenia aff.etalloni Koby,Kobyastraea?sp.,Montlivaltia tenuilamellats Roniewicz,Montlivaltia?sp.,Myriophyllia?sp.,Pseudocoenia hexaphyllia(d’Orbigny),Pseudocoenia?sp.,Rhipidogyra?sp.,Stephanastraea?sp.,Stylina?sp.,Stylina cf.subramosa de Fromentel,Thecosmilia?sp.等。化石指示各昌茶玉剖面上部第42—80层时代为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表明各昌茶玉剖面地层并不属于原划的中二叠统下拉组。本文依据化石及岩性特点将其修订为上侏罗统吐卡日组。根据保吉地区的吐卡日组与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其岩性变化可划分为上下两段地层,各昌茶玉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下段地层,主要为厚层碳酸盐岩夹少量泥页岩及多层礁灰岩。久朗仓剖面代表吐卡日组上段地层,为一套碳酸盐岩夹大量粗碎屑岩地层。吐卡日组下段在措勤盆地内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广泛分布,指示晚侏罗世措勤盆地发育大面积广阔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其中生物礁表明晚侏罗世碳酸盐岩台地具有优越的油气生成和储集条件。  相似文献   
73.
为满足国家、自然资源部矿政管理需要,2016年在新疆东北地区开展了矿产资源开发环境遥感监测工作。通过计算机自动提取与人机交互解译相结合、室内解译与野外查证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查明了该地区的矿山开发状况、矿山地质环境、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含“复绿工程”)和矿产资源规划执行等情况。基于本底数据调查结果,根据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区域矿产资源综合评价,并对尾矿成分开展探索性研究。监测结果表明,新疆东北地区矿山开发秩序整体较好,矿山地质环境有一定程度改善。该监测结果为相关部门的矿政管理工作,以及下一轮新疆矿产资源规划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74.
为揭示地震波在地壳小尺度非均匀介质中的散射过程,更准确地描述地震波的包络展宽现象,本文基于多次各向异性散射理论,采用离散波数法求解能量密度积分方程,选取高斯型自相关函数表征的散射模式,得到S波能量密度包络。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在形成S波能量密度包络中的贡献规律;然后探讨了吸收系数和总散射系数对合成S波能量密度包络的影响;最后对比了在不同散射模式下合成的S波能量密度包络的差异。结果显示:① 不同的散射模式下单次散射和多次散射对地震波散射过程的贡献规律是一致的,对于近震(震源距小于100 km),单次散射模型可以近似合成S波能量密度包络;随着震源距增大,多次前散射模型可以更快地接近总能量密度包络;② 吸收系数增大会降低直达S波和尾波幅值,总散射系数增大会降低直达S波幅值,但使得S波尾波幅值升高;③ 前散射模式下S波能量密度包络随震源距的增大会导致峰值延迟,包络展宽,尾波衰减一致性更快等现象产生。   相似文献   
75.
结合整个鄂尔多斯盆地的构造及沉积演化特征,对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相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建立长6油层组沉积模式,对其岩石类型、砂岩的岩石结构、沉积构造、古生物及测井相等相标志进行详细研究。研究表明,冯地坑-洪德地区长6沉积时期发育着一套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曲流河三角洲发育三角洲前缘和三角洲平原2种亚相;三角洲平原沉积砂体以细砂和粉砂为主,最粗可达到中砂级,其中可见到分支河道微相,陆上天然堤微相及沼泽微相。三角洲前缘砂体以细砂-粉砂为主,发育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天然堤、支流间湾、河口砂坝和前缘席状砂5种微相。  相似文献   
76.
77.
78.
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以其强大的3维建模功能、人机交互能力、跨平台以及强大的集成能力,有望成为构建地质体3维模型的一种新方法。本文采用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作为建模语言,探讨了VRML环境下实现地质体3维可视化的一般方法,结果表明:在达到同样良好的视觉效果的前提下,相较于底层开发语言,VRML具有几何原型模块化、包围盒检测模块化的特点,可视化方法简便,同时,VRML还具有低带宽可行性,方便地质3维模型的即时可视化与浏览;相较于专门的地质3维建模及分析工具软件,VRML具有可视化方法灵活,可视化成果可移植性好,且不受平台约束等特点,适用于钻孔数据、剖面数据等数据源的可视化需求,为实现地质体3维模型可视化提供了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79.
董莉  李浩  佟光成 《测绘科学》2013,38(4):101-103
针对使用现有全数字摄影测量手段从航空影像中提取线路地形断面,存在高程精度低、劳动强度高以及自动化程度低等缺点,本文在已有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基础上,采用铅垂线轨迹法(VLL)结合最小二乘匹配以及概率松弛法进行线路地形断面测绘。实验证明,采用本文方法得到的断面精度要优于全数字摄影测量手段所得到的断面,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需求。  相似文献   
80.
在探讨高邮凹陷断层发育时期和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油气分布特点,分析了断层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类型,并探讨了其作用机理。依据断层在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分布环节中的作用,把断层分为控源断层、供烃断层、改向断层、成圈断层和调整破坏断层。控源断层控制有效烃源岩展布和生烃时期的早晚,高邮凹陷控源断层下降盘为有效烃源岩分布区,而且西部地区早于东部地区生烃;供烃断层控制油气主运移通道的走势,其陡断面和凸断面为高邮凹陷断裂带油气的主运移通道;改向断层影响油气的富集层位和油气富集区的位置,其对高邮凹陷油气分布的影响存在“分散”和“富集”两种效应;成圈断层控制圈闭的类型及分布;调整破坏断层导致圈闭充满程度和原油物性的改变,高邮凹陷调整破坏断层为盐城期和三垛期活动断层。高邮凹陷断层的多期性和多样性导致断层体系中各断层封闭性在时空上的差异性和多变性,从而形成对油气控制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