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6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风能作为清洁和环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因而近年来发展迅速。但风电设施在安装和运行过程中,评价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却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综述了风电场施工和运行过程对气候变化及陆地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同时探讨了风电设施所产生的噪声污染及辐射效应,认为未来风电研究的重要方向为:①评价风电场对气候的影响,还需要建立或改进更精细的气候模型;②探讨风电场对动物的影响,需要识别到底哪些环境因子对动物活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些因子在不同风电场中是否具有普遍性;③分析风电场对植被的影响,需要综合利用遥感监测及生态学调查方法,才能准确识别不同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对风电场的响应机制;④研究风电场对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要加强地表实测数据的获取,尤其是连续多年的数据获取,形成长期的观测序列,进行时空尺度的分析;⑤风电场在全球不同区域,对各环境要素的影响并不完全一致,通过对典型区域的研究来反映风电场对环境影响的共性问题,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法;⑥在确保风能作为新能源发展重点的同时,还需保护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评价、处理风电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⑦在风电场建设前的环评阶段,需要补充完善现有环评导则和标准,充分考虑风能、太阳能等新兴能源对环境长期而复杂的影响;⑧中国作为世界风能利用的第一大国,需要适时建立长期定位观测试验站,以期开展风电场对环境影响的定量化、全过程、时空尺度的细致研究。本文可为人类科学合理的利用风能、处理风电场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2.
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46,自引:13,他引:46  
城市热环境是城市空间环境在热力场中的综合表现,通过对城市热环境的研究可以揭示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模的发展变化。在RS、GIS的支持下,研究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首次提出热力景观观点用以研究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创建了热力景以空间格局的评价体系(总体评价指标、类评价指标、块评价指标)。对不同时期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空间结构与格局进行了研究,使传统的对热环境空间格局的定性研究进入了定量阶段。  相似文献   
33.
我国西北地区地表反照率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6  
陈云浩  李晓兵  谢锋 《地理科学》2001,21(4):327-333
由于地表反照率受地球表面覆盖类型等地表特征的影响,因而利用遥感资料计算大面积区域地表反照率日益受到重视。通过对研究区下垫面类型进行分类(共分雪地,裸土,植被,沙漠和水体等五类),然后针对不同下垫面类型分别建立相应的地表反照率计算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地表反照率的计算,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适于大面积区域地表表反照率的计算,最后对我国西北地区地表反照率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4.
1983—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演变特征的变化矢量分析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2  
以NDVI时序资料为基本数据源,综合应用变化矢量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1983年至1992年中国陆地植被NDVI的变化强度、变化类型及空间结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此期间中国陆地植被NDVI变化有以下特点:(1)十年间NDVI变化东西分异明显,东部变化幅度远大于西部。NDVI变化整体表现为稳中略增,增加区主要分布在台湾、福建、四川、河南等地;减少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和新疆北部等地。(2)空间结构信息表现了景观异质性,其变化主要发生在南方,反映了植被的生长和衰老过程及地形(山脉走向)变化。  相似文献   
35.
城市空间热环境的遥感研究--热场结构及其演变的分形测量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如何定量分析城市热环境(热场)结构及其演变特征是当前热环境遥感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将分形几何引入到对热场结构信息的定量研究中,针对城市热环境的结构特点设计出3种不同的分形计算模型,灰度曲面分形,剖面线分形和像元点分形。其中灰度曲面分形计算侧重揭示热场整体的分形特征,剖面线分形可用于对典型区域的热场结构信息变化的对比分析、像元点分形形计算则给出了像元热场变化梯度的定量描述,应用上述模型对1990年、1995年、1998年上海城市热环境的结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6.
依据能量平衡和水分平衡原理,建立不同地表覆盖条件下的区域缺水计算方法,实现了利用遥感数据对我国北方缺水状况的宏观监测和快速反应。模型的具体步骤是:首先,利用NOAA/AVHRR数字影像进行地表覆盖分类,结合气象数据建立区域实际蒸散模型,并利用经联合国粮农组织修正的Penman公式计算区域潜在蒸散量。然后,由区域实际蒸散量和潜在蒸散量,构造出反映区域缺水程度的缺水指数。最后,利用该方法对1999年7月我国北方的区域水分盈亏状况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区域缺水指数与土壤墒情、背景环境参数、地表覆盖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37.
NDVI对降水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的敏感性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李晓兵  王瑛  李克让 《地理学报》2000,55(Z1):82-89
利用气候变量实现对NDVI所表示的植被绿度信息的预测,以表达生物圈过去和未来状态,对全球变化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分析了1983~1992年降水的年际动态、季节动态与中国北方几种典型植被类型NDVI的关系,以及降水的空间分异对植被的影响.结果表明,降水的年际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在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区,10年间降水的季节分配动态不同,降水季节分配的变化对不同类型植被生长有重要的影响;地表植被NDVI对降水的时空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38.
基于遥感和GIS的上海城市空间热环境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对城市微气候、城市生态环境演变有重要影响。为探讨城市热环境空间格局的研究方法,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首次提出热力景观概念,以景观的观点来研究城市热环境的空间格局。在RS,GIS的支持下,创建了热力景观空间格局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转移矩阵法对1990年,1995年和1998年上海城市多时相热力景观的转移概率进行,分析了热力景观的动态变化和热力景观类型的组分转换过程。通过分析,揭示了上海城市近10年热力景观类型的变化强度和趋势。  相似文献   
39.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地表信息特征--NDVI-Ts空间描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可操作NDVI、Ts和Ts/NDVI计算方法,讨论了NDVI、Ts和Ts/NDVI数据对植被覆盖信息表达的差异,分析了不同地表覆盖在NDVI—Ts空间的年内变化特征。利用信息熵和平均梯度定量分析了NDVI、Ts和Ts/NDVI数据在信息表达丰富度方面的差异,讨论了在不同地表植被覆盖下,Ts/NDVI数据信息提高程度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0.
基于NOAA NDVI的植被生长季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近几年里, 大尺度的植被生长季监测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科学问 题。NOAA/NDVI 数据为研究植被生长季时空变化规律提供了重要手段。文章综述并分析比较了 基于NDVI 估测植被生长季开始、结束、长度等特征参数的方法: NDVI 阈值、时间序列分析、物候 期的频率分布型与NDVI 相结合、主分量分析、利用曲线进行拟合等方法。受不同因素影响, 各方 法有不同的应用局限性, 因此,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 利用较常用的四种方法: 阈值法、滑动平均 法、最大变化斜率、曲线拟合模型模拟了锡林浩特1991~1999 年的草原生长季, 最后利用野外实 测的草原返青期验证了监测结果。结果表明: 与地面观测数据相结合, 基于阈值可得到较好的草 原返青期; 基于曲线拟合模型能适用于大尺度上的植被生长季变化监测, 但存在问题是拟合曲线 很难接近于实际曲线, 因此,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是选择合适的曲线估测模型, 监测不同植被 类型生长季的年际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