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质学   50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1.
大庆市的土壤大部分为碱性成分,采油中心杏树岗区块表层黑土平均厚度仅为20cm左右,下面均为碱性粘土。随着大庆石油产能建设的不断深入,大庆市产能区域内的土地盐碱化日益加剧。同时,再加上气候、放牧等因素,地表土层破坏严重,局部地区已经达到了寸草不生的境地,因此盐碱地的改造迫在眉睫。下面,笔者就大庆地区的实际情况浅析盐碱地的改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新疆北山地区白山幅(K46E020014)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是按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 000)》(DZ/T 0001—1991)、《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等规范要求,按照构造–岩性实体填图理念,借鉴国外地质填图先进经验,充分利用遥感和航磁资料,探索系列新的地质调查方法,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完成各类基础数据采集,并创新成果表达方式而形成的通用性地质图和标准图幅空间数据库。本数据库包含24个非正式填图单位、28个正式地层单位,数据量为236 MB,反映调查区地层、侵入岩、变质岩和构造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地层格架、侵入岩序列、构造期次和变质历史,包括古元古代敦煌岩群(Pt1D.)4个岩性段、26种自然层和4级变质相带,晚石炭世石板山组(C2sb)3个岩性段、7个自然层,4期岩浆事件,7期构造变形,以及2条新厘定出的早二叠世韧性剪切带。特别是,厘定出新疆北山最早的镁铁–超镁铁质杂岩体,为启鑫铜镍矿的发现和北山晚古生代大陆裂解时限提供了重要信息,拓展了新疆北山地区铜镍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彭双姿  刘从省  李文明  张钊 《贵州气象》2008,32(1):15-17,20
该文应用T213数值预报输出产品计算2006-05-25-26湖南湘中区域性大暴雨天气过程螺旋度,并分析暴雨区上空的物理量变化,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湘中低层具有高能、高湿等特点;暴雨产生在低层700hPa正的hp螺旋度与不稳定能量区重叠的区域内;螺旋度变化与湖南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青海鄂拉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青海鄂拉山地区为海南三叠纪沉积盆地西缘的北北西向印支期构造-岩浆活动带,其交切柴达木地台边缘东昆仑近东西向构造。其中铜多金属矿床形成于盆地裂陷和陆内俯冲一滑脱造山期。盆地裂陷后期(T2)海相基性火山岩喷发前,热水活动形成了铜峪沟铜矿床,同时也形成了区域性含Cu等成矿元素高的“矿源层”;在造山期(T2未-T3),通过区域动热变质和岩浆气液交代,形成日龙沟沉积-变质锡多金属矿床、赛什塘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铜矿床、索拉沟多金属矿床及尕科合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式含铜银砷矿床和什多龙铅锌矿床.文中扼要地阐述了矿床受地层、岩浆岩、构造及交代岩控制的特点,强调鄂拉山地区的南段,既是北北西断裂与东西向基底断裂交汇部位,有利于海底热水成矿,同时这里还是陆壳俯冲-滑脱构造强烈地段,对变质和岩浆热液有集、迁移和储存也较有利。  相似文献   
15.
16.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承担的“北山成矿带找矿重大疑难问题研究”工作项目,通过对北山地区地、物、化、遥等信息和勘查工作程度综合研究,提出本区近期找矿突破方向为难识别矿和半隐伏矿;首选主攻矿种为钨,首选主攻矿床类型为与酸性侵入岩有关的热液成因石英脉型-云英岩型-矽卡岩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17.
2006年第8号台风"桑美"(0608,SAOMAI)是1949年以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到17级(60m.-s1),最低气压为920hPa,利用常规探测资料、风云2C红外云图及T 213资料,对其观测事实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发现,"桑美"具有强度强、移速快、结构紧密,"个头"小、风速大、雨势猛、灾害重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大气环流的演变、影响台风的天气系统、相关物理量的分布、"桑美"本身的结构及其结构变化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整个北山地区构造演化特征,对北山营毛沱地区分布的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闪长岩等花岗岩类岩石进行了岩石化学研究。结果表现,这些花岗岩类具有偏铝质-过铝质、碱性-钙碱性特征,具有中等的Si O2(62.1%~72.92%)含量,较高的Na2O+K2O(5.4%~9.12%)含量;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图上,具有相对平缓的富集轻稀土元素配分模式,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弱Eu负异常;亏损Nb、Ba、P、Ti,富集Rb、Pb、K;主微量元素对比及图解分析认为花岗岩类具有Ⅰ型或Ⅰ-A型过渡花岗岩的特点。对其中的花岗闪长岩进行了LA-LCP-MS锆石U-Pb定年分析,得出其侵位时间为384.7±7.7Ma,为中泥盆世早期。结合区域地质分析,指出营毛沱地区的花岗岩类形成于北山早古生代洋盆碰撞造山后的拉伸环境,标志北山地区在中泥盆世已进入新的构造演化阶段,即板内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为预测范庄银矿床M_(23)主矿体的深部变化趋势,在对矿区地质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野外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发现矿体具有明显的侧伏现象。微量元素统计分析表明,Cu、Sb、As为矿体的近矿指示元素,矿体具有多期次的特点。M_(23)矿体化探数据表明,矿体自上而下其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Au-Bi-Cu-As-Zn-Pb-Sb-Mo-Ag-Sn-W-Hg,具有明显的"头尾晕共存"和"反分带"特征。结合矿体剥蚀系数的变化规律,预测在M_(23)矿体向深部(696 m以下)有较大延深(伸)或有深部有盲矿体存在,钻探验证(见矿高程370 m)说明矿床深部有较大的增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对新疆S214省道台特玛湖干涸湖盆段防沙体系内外的风沙流输沙和风速进行了同步观测,数据分析表明:观测时防沙体系中阻固沙带已拦截了大量风沙,虽近地表风速被削弱程度不大,但风沙流输沙的43.26%仍可被防沙体系所拦截和固定,而剩余部分则可借助路侧输沙带的较大风力输移到公路下风侧,且不产生路面沙害,表明阻-固-输结合型防沙体系非常适宜单风向强风沙环境。S214省道防沙实践可为其他强风沙环境公路防沙提供重要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