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24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中国北方荒漠区降水稳定性与趋势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连续估计初始样本值及其所对应的自由度进行多步迭代的估计方法,选择中国北方荒漠区35个站点1951-2005年月降水资料,运用水文序列轮次分析、游程理论和极差理论探讨了降水的稳定性;从降水集度、年际变差等方面用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剖析了北方荒漠化地区降水在时间、空间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地单独丰水年的概率要高于单独枯水年,而发生连枯年的概率则高于连丰年;极端干旱区和干旱区的降水有增加趋势的地区概率分别为83%和70%,而半干旱地区降水有明显减少趋势的概率为58%。  相似文献   
72.
我国生物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物地理学研究是生物学和地理学交叉非常明显的部门自然地理学学科,它具有很强的基础研究特点,同时研究成果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我国生物地理学基础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部门的支持下,在山地植被与地理环境、干旱半干旱区植被与地理环境、植物区系、植物物候、土壤动物与土壤生态功能、土壤生物结皮等方面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同时拓展了传统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在植物地理学与全球变化、植物地理学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地理学与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也开展了大量研究。尤为可贵的是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生物结皮研究、典型温带荒漠区原生荒漠植被对水分改变的响应与适应研究取得了令国内外关注的高水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3.
边坡工程是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公路边坡失稳大多发生在土质边坡中,岩质边坡失稳较少见且集中在陡倾或软弱破碎岩体中,缓倾岩质边坡失稳更少见。本文以一典型案例分析缓倾岩质边坡的失稳原因。栖云路是通往泸州高铁站的交通要道,路堑边坡岩层外倾角度为7°~9°,似乎不可能失稳,但开挖揭示该边坡存在软弱夹层,该软弱夹层遇水易崩解,抗剪强度低,在降雨作用下K0+460~K0+590和K0+310~K0+520先后失稳。通过数值模拟对比有无软弱夹层的边坡稳定性,发现有软弱夹层的稳定性系数Kf=0.977,比无软弱夹层的小0.691,证明软弱夹层是该边坡失稳的主要因素。由于一般钻探技术无法揭示软弱夹层间接导致边坡失稳,为解决该问题,本文建议采用几何法对软弱夹层位置进行推测,在该边坡中的应用,证明几何法在单斜产出地层中是准确的,同时建议在几何法不可行时采用钻孔摄像技术,将地质信息以视频或图片形式呈现。从而复核未开挖边坡的稳定性,为后续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4.
蒋礼学  李彦 《中国沙漠》2008,28(6):1118-1124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原始荒漠的三种建群灌木多枝柽柳、梭梭和琵琶柴为研究对象,采用挖掘法调查其根系构性特征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同时测定其比叶面积(SLA),比叶重(LMA),单位重量叶氮含量(Nmass)及单位面积叶氮含量(Narea)。结果表明,三种荒漠灌木的根系分属不同的功能型,多枝柽柳是深根潜水性植物,琵琶柴是浅根性植物,而梭梭介于两者之间。而且,三种荒漠灌木随着根系分布的由深到浅,即随着土壤水分亏缺的加剧,在叶性因子方面做了一定的适应性调整。这些事实表明,在水分为主要限制因子的干旱生境中,根系构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灌木的叶性策略。同时研究表明,荒漠灌木在抗旱和生长之间存在相对平衡的关系。  相似文献   
75.
三工河流域中上游绿洲土壤盐化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玉刚  肖笃宁  李彦 《中国沙漠》2008,28(3):478-484
针对绿洲内部土壤盐渍化发生的现状,以三工河流域中上游阜康绿洲为研究区,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0—20 cm土层盐分动态特征及其主导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各种景观类型间转移剧烈,区域绿洲化作用强于荒漠化; ②通过对1982年和2005年土壤盐分的理论模型拟合,符合球形模型,并且F检验达到极显著水平; ③Kriging插值及其与同期的绿洲景观类型图叠加运算表明,土壤盐渍化具有向北推进的趋势,南部绿洲土壤盐化程度减弱,北部绿洲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④农业灌溉具有一定的洗盐作用,使得南部绿洲土壤盐化程度减轻;北部绿洲,由于地下水作用,使得土壤盐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76.
李彦 《海洋技术学报》2007,26(3):97-100
针对极地科学考察的实际情况与科学数据管理的迫切需求,对基于XM L的极地数据模型技术进行研究,提出了模型的逻辑设计与物理设计,并以中国第13次南极考察走航气象观测数据进行验证,实现了XM L标准格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77.
海王星海底长期观测系统的技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和加拿大为建立全球最大海洋观测网而联合开展的海王星计划被誉为人类的水下“哈勃”。文中首先介绍了海王星计划的由来与背景,然后分析了其基础架构及实现的关键技术,并对我国海底观测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8.
通过介绍国外在军用和民用领域海洋监测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情况,结合我国海洋监测技术发展的现状,分析了传感器网络在海洋监测中应用的概念和内容,并对应用技术研究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9.
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水热碳通量的监测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亚太地区环境革新战略项目(APEIS) 在中国5种主要生态系统类型区(草地: 海北、耕地: 禹城、稻田: 桃源、林地: 千烟洲、荒漠: 阜康) 建立了一个以连续观测能量、水分和碳素通量为中心,包括气象、水文、土壤、植被等各项生态要素的监测网络系统,被称之为APEIS-FLUX系统。作者首先对APEIS-FLUX系统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初步分析,表明该系统稳定可靠,它可以实时地提供高质量、高精度、长期而连续的通量及生态要素的观测数据。对数据的比较清楚地反映出了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区的水热碳通量的差异性。其次,利用APEIS-FLUX数据对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 的MODIS数据产品进行比较验证后发现,除部分产品如地表面温度(MOD11) 等与观测数据较吻合以外,大部分数据产品如土地覆盖(MOD12),叶面积指数(MOD15) 和光合速率与净第一性生产力(MOD17) 等都与观测数据相差深远,有必要对其处理程序和模式进行修正。为此,我们利用APEIS-FLUX的数据作为MOD15和MOD17的生成模型(BIOME-BGC) 的输入数据,并对该模型的有关参数进行了修订。结果表明,该模式在通过修正后,可以很好地模拟植被的生长过程及其相应的水热碳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80.
介绍孟祥震主任医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经验。孟师认为膝骨性关节炎以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为根本病因病机,风寒湿热等邪气乘虚侵袭肢体关节肌肉,使经脉闭阻不通,发为本病。其治疗当从虚而治,以滋补肝肾贯穿始终,并重视健脾和胃、祛湿、活血化瘀祛痰之法,标本兼顾,同时强调功能锻炼的重要作用和未病先防的理念,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