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60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52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21.
气溶胶粒子对城市雾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在三维雾模式内增加气溶胶粒子的长波辐射效应,旨在运用模拟的方法研究夜间城市气溶胶粒子对雾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运用重庆市的地形及有关资料,模拟了重庆市冬季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并与不考虑气溶胶粒子情况下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溶胶粒子的存在,由于其温度效应,使地面雾形成时间推迟,低层雾含水量普遍减小;适量的气溶胶粒子有助于重庆雾向高处发展;当气溶胶粒子成倍增加后,对雾的形成和发展均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222.
马力  雷湘鄂  孙和平 《地震学报》2010,32(6):670-679
采用Aki和Chouet的地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从IRIS台网下载昆明台记录到的200km范围内182次地震事件共546条宽频带观测资料.根据震中距的大小和地震分布的成丛性,在昆明台附近划分6个小区块,并计算了各区块对应散射椭球体内的尾波Qc值.计算得到这些散射椭球体内介质品质因子Q0在40—55之间,频率相关系数η在0.96—1.06之间.表明该地区是以低Q高η值为特征的构造活跃区.  相似文献   
223.
一次梅雨锋降水结构及暴雨中心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1年6月27—28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一次梅雨锋强降水过程。本文利用有关探空资料,分析了梅雨锋的空间结构;利用雷达和逐时的地面气象资料,分析了梅雨锋云和降水的结构特征。发现在梅雨锋强降水区的南侧,往往产生一条与降雨带大致平行的辐合线,继而在辐合线上形成新的强降水区;锋前暖区强积层混合云不断得到来自大别山地区积云单体的补充,从而连续出现强降水,形成暴雨中心。  相似文献   
224.
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对冰雹云降水影响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利用三维对流风暴云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了短时间施加人工抑制上升气流的方法对强冰雹云和降水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雹云发展阶段的早期,对云中上升气流施加人工抑制将对冰雹云的发展和降水过程产生明显的影响,使地面降水量增加.尤其是使降雹量显著增加;而在云发展阶段的后期,这样的抑制不会导致地面降水明显的增加。当抑制强度足够大且范围较大时,只有在云发展到旺盛阶段时进行人工抑制才能使影响云的降雹量和固态降水总量明显减小。最后,文中还分析了人工抑制上升气流影响云中冰雹形成的微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225.
报道了Ag(Hg)-Pt-Ag三电极系统,流动型固体电极微电解池作为高效液相色谱的催化伏安检测器,用于Ho、Dy、Tb、Gd四种稀土元素的分离与检测。比较详细地讨论了稀土元素在银汞膜电极上的吸附催化过程,实验证明这是一个络合吸附过程,其检出限可达4μg/L,确定了络合物的络合比。  相似文献   
226.
都汶公路沿线诱发泥石流的降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江堰)汶(川)公路是通往川西北的重要交通要道,地震造成该路段泥石流危害极为严重。选择都汶公路南段为研究区,收集了2008—2011年间的22次泥石流事件及其对应的降雨过程,分析了雨型、降雨强度、前期降雨等因子对泥石流的影响,并利用I-D模型得出研究区泥石流的降雨阈值,分析时间和流域面积对阈值的影响。各种档次降雨雨型都可能诱发泥石流,降雨强度是泥石流的控制因子,降雨历时越长,需要的激发雨强越小;前期降雨对泥石流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超过14.8 mm/h时,较小的雨强才有可能诱发泥石流,且有效前期降雨越大,需要的激发雨强越小。地震造成泥石流的诱发临界降雨大幅减小,地震之后诱发泥石流的降雨条件逐年回升,2009年之后泥石流的降雨阈值较2008年大幅上升;流域面积不同,泥石流的频率也有所差异。该研究可为该区泥石流的监测预警与预测预报作贡献。  相似文献   
227.
安图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频发。选取评价因子对以上三类地质灾害的诱发因素打分,再进行网格剖分。采用综合指数法和Mapgis空间分析功能,得出三类地质灾害的易发程度分区图。最后通过叠加得到全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综合区划。  相似文献   
228.
西双版纳地区雾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复杂地形上的三维非定常雾模式,用于研究西双版纳地区雾的生消规律。模式详细考虑了湍流、长短波辐射、凝结、蒸发、重力沉降等影响因子,特别注意了植被和气溶胶辐射效应对雾的生消的影响。利用本模式对山谷风及雾的生消过程进行了实况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29.
西双版纳冬季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过程   总被引:36,自引:6,他引:30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著名的热带雨林多雾区。 1 997年 1 1月 2 3~ 30日 ,实施了一项雾的外场试验计划。文中利用勐养站观测的宏、微观资料 ,重点分析了雾的微物理结构及演变特征 ,并结合雾的宏观发展 ,讨论了雾的微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230.
16 aircraft missions were conducted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mospheric aerosols in separatedays of late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of 1996 and 1997.The paper deals with detailed analysis ofthe variation in vertical/horizontal distributions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particles and their sizedistribution at 0—5 km above ground,and with the relations to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documented in general.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show different distributionfeatures in vertical above and below the cap of the mixed layer:the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ssubject to a range of forming mechanisms,displaying a multi-modal pattern:the horizontalconcentration experiences remarkable variation: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stratificationshave conspicuous influence on the concentration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aeroso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