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33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本(准)站气象台站目前采集地面气象资料均采用两套设备。一套是人工观测,通过传统的目测和直接感应的观测方法;另一套是通过地面有线综合遥测仪自动采集每个正点的压、温、湿、风、降水、地温等气象要素。通过对运行一年来自动观测站与人工观测站各气象要素资料的对比分析,找出自动站观测资料与人工观测资料之间的差异,为气象资料的连续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2.
无组织排放源常用分析与估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实际工作,给出了环境影响评价中普遍遇到的无组织排放源几种常见的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方法、估算模式以及模式的适用条件等。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无组织排放源的调查及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3.
刘诚  李亚军  阎华  张鹏  赵洪淼  徐喆 《气象》2003,29(S1):35-40
介绍了利用气象卫星资料判识火点(高温热源点)的原理(包括对高温热源点在不同红外波段引起的辐射和温度增长定量分析)和火点判识方法(包括人机交互火点判识方法和计算机火点自动判识的一般方法),并介绍了对以往计算机火点自动判识方法存在问题的改进及应用举例。  相似文献   
64.
霍林河南露天煤矿自1986年开始疏干以来对煤系地层中强含水层(带)的孔隙、裂隙承压水疏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保证了露天开采的正常进行。但随着采掘进度的发展,疏干与采矿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总结该矿历年实际疏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剥采工程发展规划,对该矿今后如何解决煤系弱含水层(带)孔隙、裂隙承压水的疏干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力求对解决生产实际有所碑益。  相似文献   
65.
甲玛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规模大、品位富的超大型矿床,也是勘查和研究程度最高的矿床之一。其中,南坑矿段由于富含高品位的矽卡岩型铜铅锌矿石,且具大型规模,已被纳入矿区首采矿段之一,然而关于其控岩控矿机制以及其与主矿段的耦合关系却仍不明确。本次基于详细的钻孔编录和野外地质证据,判定其成矿作用与中新世的花岗闪长斑岩等中酸性斑岩体有关,结合高精度的U-Pb年代学分析,厘定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结晶年龄为(15.5±0.3)Ma,与辉钼矿成矿年龄(15.23±0.22)Ma一致。南坑矿段作为甲玛矿床多中心复合成矿作用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矽卡岩矿体主要产于林布宗组角岩与多底沟组大理岩之间的层间接触带,属于中新世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矿体形成后,受滑覆构造及次级断裂影响,矿体发生错断或破坏。对于南坑矿段后续的勘查评价,应注意与含矿斑岩和矽卡岩的蚀变与矿化分带特征,定位致矿热液中心。  相似文献   
66.
利用2006-2019年山西省五台山、大同、太原、长治、侯马5个站酸雨观测资料,分析山西省不同时间尺度上酸雨次数和频率、降水pH、电导率K值的变化以及空间分布特征,不同酸度各雨量等级酸雨频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2019年山西省酸雨次数和酸雨频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平均pH值范围为5.43-6.49,年平均电导率K值范围为73.4-120 μs·cm-1;四季中,秋季平均pH最小,为5.70,春季最高,为6.11,电导率K值春季较高;各月相比,9月酸雨pH值最低,为5.58,4月最高,为6.20,月平均酸雨频次和降水pH值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96。各站相比,太原降水年平均pH以及电导率K值均显著高于其他城市,酸雨pH值依次为太原(6.90)>长治(5.95)>大同(5.71)>侯马(5.57)>五台山(5.55)。不同等级降水酸雨发生频率差别较大,小雨(1.0-10.0 mm)时酸雨发生频率最大,强酸雨和弱酸雨频率分别为54.9%和67.0%,当降水量超过10.0 mm以后强弱酸雨发生的频率均随降水量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67.
利用山西省5个酸雨观测站自动和人工测定的pH、电导率等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两种观测方法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平行观测期间5个站降水采样情况正常,自动观测降雨次数缺测率为3.6%,仪器全年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99.0%。就pH测量而言,研究期间人工观测的非酸雨(pH>5.6)次数占比为86.9%,低于自动观测结果(91.5%)。人工观测值和自动观测值相对pH偏差在20%以内的观测次数占比为91.25%。电导率K值测量,两种方法相对偏差在20%以内的观测次数占比64.1%。5个观测站中电导率的人工与自动观测线性相关性明显高于pH。总体来说,仪器运行较为可靠,但平行观测期间人工观测值与自动观测值仍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延长平行观测时间。  相似文献   
68.
逐分钟地面常规要素数据文件是地面测报各类业务文件中的一个重要备份文件,在自动站月报表A,J数据文件的记录出现缺测时,AWS^*.RTD文件可比较全面地补救各类要素,但台站测报人员对该备份文件格式、内容不太了解,对其应用生疏。为此,总结分析了逐分钟地面常规要素数据文件在基层台站的应用方法,能够为全面做好台站级质量控制提供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69.
对山东“十五”测震台网正在测试运行的36个国家任务子台的地动噪声进行分析计算,得到各台的背景噪声地动速度均方根值(RMS值)、有效测量动态范围和噪声信号功率谱。结果表明,各子台中有沂水台、莒县台、郯城台、新泰台、烟台台、荣成台、苍山台、商河台、莱州台、龙口台、海阳台、文登台及临朐台是符合一类测震台的标准,其他台站均符合测震台站的选址要求。  相似文献   
70.
用双差定位方法对1668年郯城81/2级地震震中附近1974年以来400余个中、小地震重新进行定位.结果显示现代中、小地震震中分布仍集中于地震破裂带上,带状集中区与地质考察推测得到的发震断层安丘-莒县断裂的走向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