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44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291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71篇
自然地理   4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1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15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51.
浙江天姆尖盆地存在Ⅰ ,Ⅱ两类流纹岩 ,这两类流纹岩可能是由同一母岩浆经过结晶分异演化而来的 ,但是它们的各种性质及空间分布却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52.
张勃夫 《吉林地质》2001,20(2):58-63
根据靖宇县政府提供的新资料,结合过去已有资料,经过综合分析,提出了靖宇矿泉水矿田的新认识,并重点介绍了靖宇矿泉水矿田的地质背景,形成分布特征,同时提出了几点开发战略建议,为进一步开发和研究靖宇矿泉水矿田指明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553.
挖掘吉林省水资源潜力,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勃夫 《吉林地质》2001,20(3):54-57
吉林省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省份。随着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未来水资源的供城矛盾将日趋尖锐,供水紧缺已成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为了充分挖掘全省水资源开发的潜力,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该文按不同地区,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现实的,应急的对策,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对全省有长远战略意义和创新性的技术对策。如洪水资源的开发和修建地下水库等建议即是。  相似文献   
554.
以研究结晶质基岩内放射性废弃物的处理方法为目的的OECD斯特利帕计划.已于1980年开始在瑞典斯特利帕矿山进行.该计划定在1991年内完成.现已将近结束.正进行该计划的最后部分第Ⅲ研究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目的有二、一个是建立一套止水技术,以防止坑道周边高透水部位放射性物质漏泄.另外一个是要切实掌握基岩的性质,并建立一套基岩及地下水流的调查及分析方法.后者的研究中有一项是通过数值分析推断基岩地下水流可能渗漏的程度.这首先是以未经扰动的基岩为对象.以几口探井所取得的情报为依据.对钻探后坑道涌水  相似文献   
555.
根据日本列岛周围主要沿着深海沟发生的大的浅源地震前后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所建立的时空分布,可将这些地震分为A、B和C三种类型,类型A在大地震之前,在局部地区地震活动变得非常低(产生第二种类型的地震间隔)。类型B,大地震之前,震中区及其周围地震活动逐步增强,而类型C,地震活动平稳地增强,但没有占优势的,即呈震群型出现。对这三种类型的地震发生地点的观测表明,它们与海底地形有密切关系。类型A地震发生的地点,其海底地形是相当简单的。类型B地震发生的地点其海底地形却是相当复杂的,例如发生在俯冲带被海洋中脊或活动断层线所干扰的地区。而类型C,则发生在海底山脉插入大陆板块之下,产生非常复杂的海底地形的深海沟地区。海底地型在局部地区是简单的或平坦的,地震断层面也往往是相当均一的。而在海底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区,断层本身也是比较复杂的。于是可以推测这三种类型地震之间活动方式的不同,是由于它们的断层不规则性所造成的。本论文提出一种假说来解释这三种活动类型的机制。  相似文献   
556.
本文研究了日本内陆及其外围海域发生大地震后的地震活动迁移现象。在所研究的6个震例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地震活动的迁移总是沿着地壳内的活动地质构造带发生。有时可以根据地震活动的迁移来进一步确定活动构造带的存在。把板块边缘地区的地震活动类比为沿着力学偶合平面迁移和扩散,我们可以认为,岛上的活动构造带对应着地壳块体的力学相互作用边界。地震迁移的形式可能不只一种。在我们所研究的震例中发现了以下特征:地震迁移速度约为几km/年;大地震震源区之间存在着地震空区;在每一条地震带上有一定的地震活动周期。地震迁移的一种可能机制是:由于地壳块体的相对运动,在其边界上的凹凸不平区造成了构造应力集中,这些凹凸不平区相继地发生破裂,形成了地震迁移。  相似文献   
557.
558.
桩基贯入过程的显式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提出了分析桩基贯入过程的显式有限元数值方法,详细描述了利用节点约束法对桩锤和桩的头部撞击时相互作用的接触面及桩体侧面与周围地基间的滑移接触面的模拟过程的细节。文中采用八节点六面体单元对桩锤、桩体和地基进行有限元离散化,用摩擦接触单元来模拟桩-土接触面,用中心差分法对运动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文中提供了利用DYNA-3D程序对椎基贯入过程分析的数值结果。  相似文献   
559.
560.
环太平洋火山岩带的大陆构造,赋存有世界银资源的绝大部分,而且是重要的产银地。俄罗斯东北部的金属成矿区是其组成部分,总体上具有相同的中一新生代构造活动规律及其构造演化特征。但是,在许多方面又显示出本区的独特性,故使之成为重要的远景区。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与文献很少且零星(无论是前苏联,还是国际地质文献)。本文旨在弥补这一缺陷,并进一步阐明俄罗斯东北部有关银矿床的分布及其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