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中国西风区与季风区黄土沉积特征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新疆伊犁地区是中国典型的西风区。该区黄土的物质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伊犁黄土具有世界典型风成黄土的沉积特征。但由于物质来源和堆积环境的差异,伊犁地区的黄土以细粉砂和粘粒、磁化率、碳酸盐和片状矿物含量高。砂含量、稀土丰度、Rb/Sr、87Sr/86Sr比值低等特征而显著区别于季风区的黄土沉积。反映风动力的分选作用、物源和沉积环境对黄土沉积特征的控制。  相似文献   
72.
Using ASTER(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 infrared remote sensing data we inversed the parameters of urban surface heat fluxes applying the PCACA model and theoretical position algorithm,and then we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on the surface heat fluxes and energy balance.In this study,Kumagaya,a city in Saitama Prefecture,Japan,wa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area.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PCACA model is feasible for the surface heat fluxes estimation in urban areas because this model requires less parameters in the procedure of heat fluxes estimation in urban areas with complicated surface structure and can decrease the uncertainty.And we found that different land-use types have indicated the height heterogeneity on the surface heat fluxes significantly.The magnitudes of Bowen ratio in descending order are industrial,residential,transportation,institutional,dry farmland,green space,and water body.Under the sam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there ar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Bowen ratios among different surface covers,indicating higher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ower latent heat flux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land,while lower sensible heat flux and higher latent heat flux in the vegetation-covered area,the outskirt of the urban area.The increase of urban impervious surface area caused by the urban sprawl can enlarge the sensible heat flux and the Bowen ratio,so that it causes the increasing of urban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air tem-perature,which is the mechanism of the so-called heat island effect.  相似文献   
73.
本文利用一个包括辐射、陆地的热量平衡,雪量的变化以及对流凝结和大地形的作用的两层球谱模式,模拟了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文中给出了大陆冷高压在源地形成、南侵和入海变性三个阶段的海平面气压场,对流层中部的温度场结构和垂直运动场特征,其结果与观测事实相一致。并模拟出冷高压发展所引起的副热带和热带行星尺度环流的变化。  相似文献   
74.
冬季亚洲大陆冷高压形成和发展的物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一个两层全球大气环流的谱模式,对大陆冷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一些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作了有无地形的对比试验。分析结果指出,对流层大气的辐射冷却和地面感热造成了对流层低层的大陆冷源,以及地形性动力下沉运动控制了高压中心的位置。分析还指出,大陆冷高压形成后,受平流作用向南侵袭,冷高压的移动路径和南侵所达到的纬度与地形作用有关;冬季海面的感热输送使大陆高压入海变性。  相似文献   
75.
大尺度热源、热汇和地形对西风带的常定扰动(一)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朱抱真 《气象学报》1957,28(2):122-140
在本研究题目的第—部分中,作者由热量方程利用高空温压场和表面风的平均资料,计算了北半球1月和7月对流层下半部热源和热汇的分布,并讨论了它们的地理分布的特点。作者利用辐射、凝结和湍流等加热过程来解释热源和热汇的分布情况。并将热源和热汇的水平分布图和沿纬圈方向的平均值,与过去其他人的工作在源汇强度和分布形势上予以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76.
寓真 《中国方域》2004,(4):42-43
沿青藏公路西行,开始有一段路紧傍着青海湖边。深蓝色的湖水真的像丽人流盼着秋波来送我们远行。公路的另一边,是碧绿的草地和绵亘的雪山。在灿烂而明净的高原阳光的照射下,眼前整个儿是一幅用蓝的绿的白的油彩绘画出来的风景图。高原秋色所特有的一种空阔中的绚丽,让人不胜感叹。  相似文献   
77.
吉林省境内1976年以来仪器记录到的新有地震一般的ML1.0~4.3小震,在这些小震中约1/9的地震有感,ML≥2.5小震的1/3有感,ML≥3.5级地震全部有感。有感小震主要分布在吉林省中部和南部,与吉林省现今中小震空间分布有大致相同的格架,与发震构造密切相关,绝大多数地震听到了地声,震级小烈度值偏大,有感小震在极震区造成一定的震害。  相似文献   
78.
为了揭示80年代以来发生ElNino事件形成的机制,利用一个两层半的热带海洋模式进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特定的西向流场背景条件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时间尺度振荡强迫激发的赤道第二斜压模态的波动可以在向东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停驻.波动传播停驻与多普勒效应有密切的关系.由于波动停驻海区海表面温度(SST)正异常增大,可促进其上空大气对流运动的发展,导致赤道中、西太平洋出现大范围西风异常,在赤道海洋中激发起第一斜压模态的Kelvin波.基于上述事实和数值试验结果,文章提出了一个阶段性海气相互作用激发ElNino事件发生的机制,热带中太平洋波动传播停驻导致的SST正异常在这个发生机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本文用近年来全球网格点每日卫星微波测量数据,研究了平流层下层亮度温度场的长周期振动.对温度的两年振动、年振动及半年振动的振幅和位相分布进行了全球性的比较分析.发现长周期振动的振幅在高纬区有着显著的超长波纬向非对称的特征;在热带地区具有明显的纬向对称的特征,振幅一般在极区的大洋区最大,在副热带最小.长周期振动的位相分布在中高纬区具有由西向东和由中纬向极区传播的趋势.文中指出,对流层下层的大型涡旋热量输送向上传播的动力强迫作用可能是平流层湿度长周期振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0.
本文是作者在“一个修改的σ坐标初始方程”北半球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全球大气模式的第一个报告.文中给出了这个全球格点模式方程组的基本计算方案;并对一个全球大气形势预报的实例进行了分析,与半球模式预报的结果作了比较,讨论了有关超长波的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