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41.
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是由解放前原來分散在不同機構中的前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的氣象和地磁工作部分、前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球物理研究室和前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的應用地球物理工作部分組成的;在1950年又接管了徐家滙、佘山天文觀象台中的地球物理工作。四年來,這個新中國的地球物理學中心在黨和政府的領導、關懷和  相似文献   
42.
本文将流体动力学、热力学方程与辐射传递方程联结起来建立一个更合理的长期预报数值模式.在模式中除了考虑摩擦和湍流的作用外,辐射作用不是给定的分布,而是在大气运动的过程中相互调整.根据所建立的预报方程组,提出了两种适于積分的具体形式:两层斜压模式和三度空间问题的形式.  相似文献   
43.
地形在东亚夏季风环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大气所二室改建的二层球谱模式,引入OSU二层格点模式的物理过程,模拟了5月份东南亚和我国南海的夏季风环流。通过有无地形作用的对比试验,揭示出地形对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建立以及季风区降水和大气热源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利用一个两层半的热带海洋模式,采用数值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热带海洋对于初始海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和大气季节内时间尺度热力强迫激发产生的Rossby波和Kelvin波。研究表明,初始海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和大气热力强迫,可以在两层半热带海洋模式中激发产生东向传播具有Kelvin波性质的波动和具有Rossby波性质的波动。热力强迫激发产生海洋Rossby波和Kelvin波所需时间长于初始海洋混合层深度异常和大气季节内动力强迫激发产生两波所需时间,与大气季节内动力强迫激发的Rossby波相比,初始深度异常与大气热力强迫激发产生Rossby波具有不同的热力性质。  相似文献   
45.
经圈环流在大气对SSTA强迫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经向Hadley环流作用的简单半谱模式并从1982年欧洲中心的客观分析资料中得到全球纬向平均场。经一系列数值实验发现,当SSTA处于赤道地区时,由它强迫产生的波动可以同时向南北半球传播。但若考虑经向Hadley环流(υ)的作用,波传播的空间位相和振幅就有比较明显的变化,并更接近于实际大气环流异常情况。当非绝热加热源位于偏离赤道的南北半球时,实验结果表明,如果不考虑Hadley环流,南北半球的非绝热加热很难在另一半球产生强的大气响应;考虑了Hadley环流后,则非绝热加热产生的波动可向另一半球传播。数值实验结果还表明,夏季当非绝热加热源的位置改变时,大气对其改变的响应不明显,而冬季大气对非绝热加热源的纬向位置的响应却非常敏感。  相似文献   
46.
关于东亚大气环流和季风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为了纪念我国现代气象的奠基人竺可祯先生,本文回顾了自竺先生“东南亚季风和中国雨量开创性论文发表以后在东亚大气环流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给一部分讨论了大气坏流的双元性和季节突变,第二部分讨论了海陆差异和地形在季风发展的动力和热力过程中的作用,这包括冬季风、夏季风以及有关的热源和热汇。第三部分讨论了季风降水,尤其重点介绍了中尺度扰动、低空急流和梅雨的年际变率。  相似文献   
47.
本文回顾了两年来北京气象中心业务数值预报的进展。对效果有明显改进的几个方面作了详细叙述。统计检验结果表明短期数值预报业务有一定改进,但与世界先进国家预报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的差距。  相似文献   
48.
大地形和热源的动力控制与超长波活动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朱抱真 《气象学报》1964,34(3):285-298
考虑静力稳定度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均匀性,给出一个简单的讨论对流层中层、平流层下层运动的一参数模式。在线性化下研究了大地形和热源对超长波活动的控制作用: (1)地形和热源可使超长波在固定的地理区域摆动和加深,说明一些大槽和阻塞高压易于在一定的地区维持。 (2)超长波振幅变化存在10—30天的周期,长短决定于大气运动的尺度、结构和地球自转。 (3)在一定的大气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扰动在极长时间中建立了定常状态。计算表明,在对流层中层所观测到的平均槽脊正是地形和热源所造成的定常超长波系。  相似文献   
49.
朱抱眞 《气象学报》1955,26(4):269-279
本文根据在铅直方向積分了的涡度方程和一个经验式,用高空温压场的耩造表示地球转风涡度平流、熟成风涡度平流和温度平流对气压倾向的作用,从而得到预报气压变化的一些定性的规则。  相似文献   
50.
自然季節的劃分無論是在氣候学工作上和天氣預告,特别是中、長期預告工作上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國勞動人民从很古的時候就把天文現象和产業生产的实踐結合起來劃分季節。近代从氣象观測的科学工作建立以後,人們更科学地依據大量的氣候資料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