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大气科学   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积云模式在人工增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采用胡志晋的一维时变双参数积云模式,利用福建省1985~1994年间的夏秋旱期可能出现的12种天气类型(台风除外)对测站(福州)为主的十年旱期出现的积云降水日(R≥0.1mm)进行分类,并按12种天气类型分别调试的结果(降水预报率达75%以上),经催化试验,确定福建省旱期积云降水的物理特征,人工增雨催化的方法、催化剂量和催化窗口,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并根据催化试验的结果采用NDP-FORTRAN和BORLANDC++交互使用的方法,将云模式业务化成人工增雨指挥系统中的积云模式分系统,该系统可以进行旱期积云降水预报,人工增雨效果检验和作业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22.
赣西北的幕阜山与九岭山,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1500m.幕阜山居北,东延余脉庐山,襟江带湖平地拔起;九岭山居南,是修河锦江分水岭.受地理条件与天气气候影响,每年程度不同地受到干旱灾害的威胁,给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带来影响和损失.  相似文献   
23.
福建省人工增雨天气气候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曾光平  冯宏芳  朱鼎华 《气象》1998,24(3):28-3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雷达、卫星等探测资料分析福建省夏旱期间气候特征和人工增雨潜力,为开展人工增雨提供物理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夏旱期间内地两个旱区人工增水条件优于沿海两个旱区。  相似文献   
24.
对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CAPPS3在福州市的应用进行效果检验,分析各季节CAPPS3预报福州市3种污染物SO2、NO2和PM10的等级预报准确率、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及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以及综合评分。结果表明:夏秋季节CAPPS3模式3种污染物等级预报准确率较高,冬季NO2和春季PM10的等级预报准确率较低,错误等级预报多数偏高;转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模式对天气形势的变化反应不灵敏,特别是污染物浓度突变时,预报能力较差,当天气形势稳定时,预报效果较好;CAPPS3模式浓度预报值较监测值有偏大和滞后的缺点;相关系数及综合评分结果夏秋季最高,春季最低。CAPPS3总体预报效果较好,可提供有价值的指导预报,适合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25.
福州市空气高污染与气象条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冯宏芳  隋平 《气象科技》2009,37(6):676-681
利用地面天气图、高空天气图、地面气象要素资料,统计分析了2003-2007年福州市41个空气高污染过程与天气系统以及地面气象要素间的关系,得出冬季、春季和夏秋季福州市空气高污染发生时主要的天气形势,并对地面气象要素与高污染过程的关系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得出福州市空气高污染过程的一些天气概念模型和气象要素指标。  相似文献   
26.
江西省空中水汽量与降水效率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天气学原理,利用省境内、外11个探空站1988~1997年7、8、9月资料,分别计算各网格点(地面→400hPa)各层气柱水汽量与降水效率,与同期天气系统(低槽、副高、低压辐合、东风波、台风低压、大陆高压、台风外围)一起计算与分析,得出了江西省空中气柱水汽量与降水效率特征及分布规律,从而为我省人工增雨的科学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7.
在胡志晋二维对流云模式的物理框架上增加了对整块积云的含水量、地面降水量、降水效率的估算部分。改进后的模式模拟了福建夏早期37个降水个例,并估算出南方夏早期冷云、混合云和暖云的含水量、地面降水、降水效率,其结果与湖南积云的实测值较接近。分析了含水量在关键时段的主要分布情况,为研究南方夏早期积云的人工影响方法提供物理依据。  相似文献   
28.
每年6月中一下旬华南前汛期结束后,影响华南天气系统主要是副热带高压。在这一天气形势下,主要降水云系是对流云,它是人工催化增雨的主要对象。为揭示夏季对流云结构特征及降水机制,许多研究者作了大量研究。20世纪70年代湖南省气象局用双经纬仪配合常规雷达对对流云宏观特征进行过观测。2001年福建省气象局陈秋萍、曾光平等人利用“713”雷达对夏季对流云回波特征、生命史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9.
古田人工降雨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曾光平  朱鼎华  王祖炉 《气象》1997,23(12):34-38
在古田水库人工降雨试验研究基础上,根据水库蓄水和发电的需求,开展了6年应用研究。统计分析表明,作业后平均增雨1.52mm/3h,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