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加味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心脏X综合征(CSX)心血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2例CSX心血瘀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血府逐瘀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0 d。比较2组治疗前后加拿大心血管病学会(CCS)分级、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内皮因子(血清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水平、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并评估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12%(39/41),高于对照组的70.73%(2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68%(38/41),高于对照组的65.85%(2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CCS分级、SAQ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内皮因子及炎症因子各项指标水平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治疗组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降低(P<0.05)。结论:加味血府逐瘀胶囊能改善CSX心血瘀阻证患者中医证候和心绞痛严重程度,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阳性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保护心功能和冠脉循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2.
红黏土水敏性强,添加石灰等碱性材料处治后,能获得即刻的改良效果,但由于红黏土呈弱酸性,石灰改良后其长期性能会衰减。为提高石灰稳定红黏土(简称La+L)的长期性能,添加偏高岭土(4%)协同石灰(5%)稳定红黏土(简称La+L+MK),改善其水敏性和酸?碱互损作用。制备8种初始含水率的压实试样(初始孔隙比相同),养护到预定时间后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同时,测定试样的钙离子浓度、电导率和pH值。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为26%左右时,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初始含水率偏高或偏低都不利于改良土的强度增长。究其原因,试样偏干时,缺少水分,石灰水化不充分,不能形成游离态钙离子,无法进行火山灰反应,颗粒之间无法形成胶结;试样偏湿时,火山灰反应形成的胶结强度不及过量水分引起的基质吸力丧失量。试样的钙离子浓度和电导率变化规律,证实了以上原因解释的猜想。当然,添加偏高岭土后,能够显著改善偏湿状态下的石灰土强度。即使浸水饱和后,相对石灰改良土,也能够保持较高的强度,充分证明偏高岭土能够有效降低石灰土水敏性,提高其耐久性。偏高岭土直接提供了大量硅、铝氧化物,且将土体pH值降到有利于硅、铝氧化物溶解的碱性范围,加速火山灰反应,缓减或抑制石灰?红黏土的互损作用。  相似文献   
53.
利用气候资源促进西北气象事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总书记最近指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西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西北侧到东北侧的广大边缘地区,约占全国面积的1/3,境内地域辽阔、地形复杂、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西北地区气象事业在...  相似文献   
54.
基于近10年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大气科学领域论文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大气科学研究领域的中国作者科研合作网络进行了探讨.使用UCINET软件分析网络密度、最短距离、小团体、中心性等计量指标,并选择度值较高的节点对其合作网络进行定性分析,识别出重要的领域专家和研究团队.得出的结论有:国内气象学者的合作群体相对分散,倾向于同一地域、相同院校机构的合作,合作规模和合作程度与国际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55.
中国西北春季降水与太平洋海温相关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应用奇异值分解对中国西北3-5月的降水资料与太平洋海温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北太平洋与中国西北春季降水有较好的相关,在太平洋海温3-5月呈El Nino峰值位相时,除青海高原外,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偏水;而当12-2月的海温呈El Nino成熟位相型时,次年西北地区3-5月的降水偏多;而当北太平洋海温12-2月呈La Nina型时,次年青海高原区3-5月的降水偏少。太平洋海温的西风漂流区、黑潮区、加利福尼亚海流区和北赤道海流区的海温的变化与中国西北地区3-5月的降水之间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黑潮区12-2月的海温与新疆北部的降水呈反相变化,即当黑潮区的海温低时,西北地区的新疆北部降水偏多。中国西北地区3-5月的降水对太平洋温变化的响应区主要的新疆北部、青海高原及其东北侧、沙漠盆地、河西西部等地。  相似文献   
56.
分析了河西走廊1980~2010年一日大风持续时间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一日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大风日数基本一致,总体上自东向西、自南向北增多,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多。全区年大风平均持续时间在7~207 min之间,平均为65 min。大风一日最长持续时间是1 390 min。酒泉市大部、永昌、民勤和乌鞘岭年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偏长,其余地方偏短。各季大风平均和最长持续时间,春季最长、冬季次长、夏季最短、秋季次短。年一日大风持续时间的频率为偏态分布,在0~2 h的累积频率为0.67。风速偏小站大风的持续时间基本为0~12 h,风速偏大站大风的持续时间在12~24 h,这说明风速越大,大风的持续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57.
祁连山层状云的时空分布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祁连山区29个测站1961—2001年1—12月云状资料,分析了过去41 a祁连山区层状云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大环流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祁连山区层状云从西北向东南递增,祁连山主区层状云出现频次高于周边地区。②大部区域层状云显著减少,其中河西走廊东部减少幅度最大。③层状云年平均和季度的年际变化阶段性基本一致,1990年以前以偏多为主,1990年发生突变性减少,以后一直处于偏少的状态。④层状云出现频率与各月降水正相关显著。⑤层状云偏多年与偏少年差值最大的月份是8月和5月,偏多年和偏少年在亚洲500 hPa高度场上有明显的差异。⑥与层状云频率显著相关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副高面积、强度、极涡强度、青藏高原高度场指数。祁连山层状云的减少趋势主要是副高面积增大和强度增强的结果。最后,用前期环流特征量为因子建立了祁连山主区层状云频率的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58.
气候变暖背景下祁连山区夏季积雨云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祁连山区及其周边26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5年夏季积雨云形状和气温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墨西哥帽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祁连山区夏季积雨云出现频率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特征,探讨了与气候变暖的关系,并选用同期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对祁连山区夏季积雨云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祁连山区夏季积雨云出现频率明显高于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②祁连山区夏季平均气温呈逐年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祁连山区夏季积雨云出现频率明显减少,近45年来祁连山区夏季积雨云出现频率减少近8%.③在3和20年尺度上,祁连山区夏季气温和积雨云出现频率为反相位变化结构为主;在气温振荡最强的10a时间尺度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前2者为反相位关系,而之后随着祁连山区显著增温,2者则呈现出同相位变化特征.④在年代际尺度和年际尺度上,祁连山区夏季气温和积雨云出现频率均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分析表明,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祁连山区和河西走廊的夏季积雨云出现频率减少,而柴达木盆地为增多.⑤祁连山区夏季积雨云出现频次的多少,是对欧亚500hpa环流异常的响应.  相似文献   
59.
 通过模拟测定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下红花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叶水势和株高生长速率,研究了不同矿化度咸水灌溉对其适应性的调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灌水矿化度的增加,叶片样本的叶绿素含量呈先下降再升高的波动状态,叶水势基本保持稳定;光能的吸收、分配和耗散在10 g·L-1达到平衡,株高生长速率在10 g·L-1出现最大值9.8 mm·d-1;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表征健康程度的最大量子产率Fv/Fm下降,对溶液中金属离子的吸收增加;第21天,表征抗逆性大小的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出现极大值,吸收能量比例参数Y(Ⅱ)先下降再恢复,3种能量吸收、分配、耗散参数比例在10 g·L-1稳定于Y(Ⅱ):Y(NO):Y(NPQ)=65%∶20%∶15%。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红花罗布麻的育苗过程中,应该分阶段抚育,幼苗期宜采用5~10 g·L-1矿化度的咸水灌溉,保持较高叶水势,可以防止叶绿素分解;采用10 g·L-1的咸水灌溉可使其幼苗保持稳定的、较高的光化学能量转化比例,能够较好地调控其对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生境的适应性,有助于过渡带的恢复和建设。  相似文献   
60.
ENSO对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和地温的影响及其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董安祥  李栋梁  郭慧 《冰川冻土》2004,26(6):772-778
研究了天文因素对近500 a来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 分析了近50 a来ENSO事件与青藏铁路沿线气温地温的关系. 结果表明: 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 春季平均最高气温、夏季平均最低气温和秋季平均最低气温, 在El Nio年偏低; 而在La Nia年则偏高. 0 cm年平均最低地温、秋季平均最低地温和冬季平均最低地温, 在El Nio年偏低; 而在La Nia年则偏高. ENSO事件对从5 cm及其以下的地温没有明显影响. 厄尔尼诺事件有准60 a和准19 a周期, 其可能是对天体运动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