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大气科学   4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上海“010805”特大暴雨与“080825”大暴雨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010805”特大暴雨和“080825”大暴雨两次过程的天气环流背景、产生强降水的热力、水汽和动力条件以及卫星云图对比分析,得到一些异同点:“010805”特大暴雨是热带低压(简称010805TD)影响产生的,“080825”大暴雨是由中纬度低涡切变引起的,但是登陆减弱的2008年第12号热带风暴“鹦鹉”为“0...  相似文献   
32.
盛夏上海地区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特点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尹红萍  曹晓岗 《气象》2010,36(8):19-25
发生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强对流容易出现错报。对上海地区2001—2005年7—9月份19个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个例进行分析,并和副热带高压控制时上海地区未发生强对流的个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较易在副热带高压的北侧发生,强对流发生开始时间主要在中午到傍晚;副热带高压型强对流的发生除需要有较好的层结不稳定条件外,对抬升条件也有较高要求,如边界层整层在上海附近存在中尺度辐合线。  相似文献   
33.
“080825”上海大暴雨综合分析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曹晓岗  张吉  王慧  陈永林 《气象》2009,35(4):51-58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以及非常规高密度观测资料、物理量场资料、云图资料以及PWV可降水汽资料等,对2008年8月25日上海地区的强对流暴雨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三支气流在长江中下游及江南北部地区交汇有利于低涡的生成发展,为上海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天气背景条件;中低纬度系统相互作用为上海强对流暴雨天气提供了水汽、能量和触发条件.在大暴雨开始前12~24小时,水汽、能量和中低层大的正涡度有向长江下游汇合的趋势,在上海附近逐渐形成强的位势不稳定.上升运动集中在1个经度左右非常窄的地区,是产生特强降水原因之一.GPS/PWV探测可以及时了解大气水汽总量的变化,仅靠本地上空的水汽全部落下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水汽辐合.对流云团合并,云核合并后强烈发展移动缓慢同样是产生特强降水原因之一,在对流云团的后侧,对应温度梯度最大,是降水最强的地方.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对江西19次区域暴雨过程的物理量合成分析,得出江西产生区域暴雨物理背景场的热力条件和动力条件,归纳出江西区域强暴雨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35.
文章介绍了江西区域暴雨的客观天气学模型、物理诊断模型、预报流程以及利用数值化云图进行暴雨落区短时跟踪预报的方法。并给出了1992~1995年汛期模型的试报结果。  相似文献   
36.
“0185”特大暴雨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曹晓岗 《气象》2002,28(1):21-25
对2001年8月5日上海地区的特大暴雨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热力、水汽条件在降水开始前24小时有一定的反映,水汽输送在上海已有大中心形成;动力条件在降水开始前12小时有所反映,中低层大的正涡度中心已移到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使上海的不稳定能量得到释放,产生了特大暴雨。另外,中低层的大的正涡度和高空的涡度集中在非常窄的同一地区,是产生特强降水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7.
本文介绍了江西区域暴雨物理诊断结果,云雨场分析结论,给出江西省区域暴雨综合诊断系统的预报流程,同时介绍了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8.
刘瑞文  曹晓岗  张延亭 《气象》1989,15(11):35-37
本文基于江西省强暴雨的预报知识,根据预报专家提供的思路及因子,利用IMFOS在0520-CH机上成功地完成了机器学习,新生了51条预报规则,用5年的资料进行了试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双台风形势下上海地区一次暴雨过程的预报分析和对比,发现这次暴雨的落区有别于传统的3类台风暴雨落区,即台风本体和螺旋雨带、台风倒槽以及与冷空气结合。这次暴雨是由于其中一个台风左后侧的偏北气流与另一个台风的倒槽东南气流相结合所致,提出其为第4类暴雨落区。各业务模式的检验表明,由于无法精确描述各台风的位置、结构和强度,现阶段模式对此类暴雨的预报能力可能偏差,对模式预报结果进行修正使用的难度高,加上此类暴雨出现的概率很低,因此,在短期预报时段内(24 h预报时效以上),此类暴雨的预报难度高。临近预报需要特别关注强降水发生之前,地面形成的局地辐合线。   相似文献   
40.
分析了降水的云图特征。找出了与降水关系密切的云顶温度,云顶温度变量及水汽通道灰度等因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云图定量降水的统计模式,于1998年5~8月投入业务试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