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104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92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1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721.
基于景物灰度分布特征的影像恢复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从刀刃曲线求取MTF的基本理论入手,介绍了从数字影像中提取刀刃曲线的方法,简要说明了图像在频率域和空间域中的恢复过程,。实验证明,MTF理论在影像恢复中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22.
对坐标平差法中用未知数协因国求解边长和方位角中误差的一般模型进行了简化,使之更加简洁明了。  相似文献   
723.
云南及其邻近地区OLR场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美国NOAA卫星观测的15年2.5°×2.5°经纬度网格月平均射出长波射(OLR)资料对云南及其邻近地区的辐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OLR分布基本呈纬向型,冬季风期间呈北低南高,夏季风期间则相反。云南OLR值大于青藏高原小于热带地区。云南OLR变化与青藏高原反相,而与印度、孟加拉湾、中南半岛、南海地区同位相,但年较差最小。云南OLR分布与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年均相关系数为-0.59。  相似文献   
724.
编码源地电阻率观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电阻率的高精度观测是实现地震预测预报的前提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电磁干扰,提出了基于编码源循环互相关辨识技术的地电阻率观测方法,其实质是将待测地质体视为待辨识系统,利用编码源信号激励供电电极A和B产生的电流信号作为系统输入信号,测量电极M与N之间的电压信号作为系统响应输出,将输入和输出信号严格同步采样为时间序列,分别与参考信号进行循环互相关运算并转换至频率域计算获得待探测地电阻率谱(幅度和相位).由于系统环境的干扰和随机噪声与编码源信号不相关,通过循环互相关运算可以达到抑制环境随机噪声和干扰的目的.这种地电阻率观测体系在环境干扰较大的甘肃省兰州观象台和陇南汉王地震台站利用现有的观测场地和线路进行了观测试验,测量结果显示,数据的一致性好、均方差小,说明该方法在强干扰环境下具有较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观测频带较以往直流电法测量有较大的扩展.该方法为现有地面地电阻率台站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可为地震预报与科学研究提供高质量的地电阻率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725.
726.
厦门湾底栖生物稀土元素的含量及其分布与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ICP-MS法测定了厦门湾及邻近海域底栖大型藻类、软体动物、节肢动物中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研究了底栖生物稀土元素的组成及其分布与生态环境意义.结果表明,大型藻类稀土含量介于0.780~49.1μg/g,其中绿藻类的稀土总量最高,平均为24.3μg/g.软体动物稀土元素含量在0.365~21.6μg/g,以双壳类的稀土总量最高,平均为12.9μg/g.节肢动物稀土元素含量最低,范围是0.154~0.807μg/g.各类底栖生物的稀土配分特征总体上都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的富集,其中铈、镧、钕在总稀土元素中所占的比例较高.多数底栖生物的北美页岩归一化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具4分组效应,但不同类别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底栖生物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分布模式表现出种类之间及地理分布上的差异,这对生态环境监测中种类的选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27.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cale range of two significant areas were obtaine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summer rainfall in Yunnan province, height field and SST field (40°S – 40°N, 30 °E – 70°W) across the North Hemisphere at 200 hPa, 500 hPa and 850 hPa for Jan. to May and correlation, and field wave structure. Remote key regions among summer rainfall in Yunnan province, height field and SST field (40°S – 40°N, 30°E – 70°W) across the North Hemisphere at 200 hPa, 500 hPa and 850 hPa were studied through further analyzing of the circulation system and its climate / weather significa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forecast has dependable physical basis when height and SST fields were viewed as predictors and physical models of impacts on rainy season precipitation in Yunnan are preliminarily concluded.  相似文献   
728.
为探究流固耦合作用下页岩的破裂过程和声发射特征,利用RFPA2D-Flow数值软件分别对黔北地区牛蹄塘组不同层理倾角页岩进行流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表明:由于层理结构的影响,页岩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页岩的破裂过程可分为弹性、屈服和破坏3个阶段,随着层理倾角的变化,页岩最终表现出3种破坏模式,分别为斜I型、V型和火焰型。层理倾角不同的页岩,其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信号演化规律不同。对低层理倾角(0°、15°、30°)的试样,累计AE曲线表现为“平缓—线性—台阶—平缓”的变化规律;高层理倾角(60°、75°、90°)试样的累计AE曲线呈现“平缓—线性—陡增”的变化规律;当α=45°时,累计AE曲线表现为“平缓—线性—激增—平缓—激增”的变化规律,且其AE计数出现两个峰值。   相似文献   
729.
云南辐射雾的气候分布特征及天气成因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应用1976~2005年云南126个气象站观测资料及2001~2005年的高空探测资料,统计分析了云南辐射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形成雾的天气环流背景及要素成因.结果发现:云南雾H数逐年呈现波状变化,总体趋势上呈下降趋势,但雾的日变化规律较为稳定;形成雾的天气形势有偏西气流型和偏北气流型,其中偏北气流型成雾重、持续时间长.成雾物理机制分析表明,近地层良好的水汽条件、静风或弱的风力条件、晴空少云、地面变性冷高压后部的均压场环境、低层大气弱的上升运动、中高层大气较强的下沉运动、低层暖平流、中高层冷平流以及边界层存在逆温层等特征是形成雾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30.
利用1971—2020年呼伦贝尔市16个国家气象站最长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资料,采用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重标极差分析(R/S)和非周期循环分析,统计最长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时间序列的Hurst指数、分维数和非周期循环的平均循环长度,分析最长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变化趋势和记忆周期;同时采用MOD10A2积雪产品,研究2001—2018年呼伦贝尔市积雪覆盖率变化。结果表明:(1)近50年呼伦贝尔市最长积雪日数呈递减趋势,最大积雪深度呈递增趋势;(2)积雪深度>20、30cm的年平均积雪日数主要出现在1996—2014年,其中积雪深度>30cm年平均积雪日数>1d;(3)呼伦贝尔市积雪初日出现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积雪终日在4月结束,积雪初日出现最早时间和积雪终日结束最晚时间都在呼伦贝尔市的北部地区;(4)R/S分析和非周期循环研究表明,呼伦贝尔市最长积雪日数和最大积雪深度H指数分别为0.589 9和0.889,即最长积雪日数未来减少和最大积雪深度未来增多趋势持续,持续时间分别为8和12 a;(5)呼伦贝尔市年平均积雪覆盖率为98.87%,呈波动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