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鄂尔多斯地台地质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性与周缘地带有明显差别。但是在地史演化过程中却有密切的联系;地台内部地震活动虽然微弱,相对活跃时期仍与周缘地震带活跃期同步。据此讨论了鄂尔多斯地台的构造演化与周缘地区地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致灾大暴雨成因个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6年7月27日山东半岛东部致灾暴雨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暴雨是由4个中β尺度的对流云团影响产生的.在华南沿海登陆的0605号热带低压"格美"的倒槽、高空西风槽和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在热带低压的东部和副热带高压的西侧形成偏南风低空急流,建立起通向暴雨区的水汽通道.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使得中低层大气高温高湿和对流性不稳定.在低空南风急流的左前方,辐合、正涡度和上升运动发展,正k螺旋度增强;高空槽前西南风急流的右后侧,辐散和负涡度发展,负k螺旋度猛烈发展,对低层产生抽吸作用,加强了低层的辐合上升运动,触发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造成强降水.  相似文献   
13.
甘湫池是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个新景点。实地调查发现,整个景区是一座罕见的基岩古滑坡,具有滑坡地貌可观察的景观形态特征。从空间分布和层序关系来看,上覆的崩塌乱石是后期堆积在古滑坡体上,甘湫池应是古滑坡形成的拉伸洼地,并非是由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同时在景观形态上也与水湫池明显不同,这对于科学认识和开展地质遗迹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0年汛期多模式对山东降水预报的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数值预报模式在山东汛期降水的预报能力,为降水预报及模式物理参数方案选择和调整提供客观依据,对2010年汛期(6-9月)山东区域MM5、WRF-RUC(WRF快速循环同化系统)和T639模式24 h、48 h累积降水预报产品,进行晴雨、一般性降水和分量级降水TS评分及平均绝对误差、平均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从晴雨预报准确率来看,3种模式相差不大;一般性降水和小雨预报,MM5模式评分结果最差,T639模式预报效果最好;中雨以上量级,24 h降水T639模式预报效果最好,特别是24 h大暴雨评分T639模式达到了10.37 %,而48 h降水T639模式预报效果下降明显。无论24 h降水还是48 h降水,除9月WRF-RUC模式平均绝对误差最小外,6-8月T639模式平均绝对误差均为最低,WRF-RUC模式24 h和48 h降水各月平均误差均为负偏差;不同的降水预报检验方案和天气过程类型对检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根据实际资料对渭河盆地东南部主要断裂带第四纪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和在平面上定向迁移的特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聊城市冰雹天气气候特征和影响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6~2004年的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聊城地区的冰雹气候特征、产生冰雹天气的大气环流特征和天气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了聊城冰雹的源地和地理、地形对冰雹天气的作用,结果表明:聊城的冰雹年均2.7 d,最多8 d,主要集中在4~9月,6月最多。其中,聊城南部的冠县降雹最多,东南部的东阿降雹最少;冰雹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有5类,低涡、低槽、横槽、西北气流和副热带高压边缘西南气流,其中,低涡影响降雹最多,中高层西北气流影响次之。聊城的冰雹源地分为2类:移入类和当地生成类。移入聊城的冰雹路径有3种:西路、西北路和北路;聊城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对冰雹天气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客观评价不同的数值模式对山东沿海风的预报性能,结合中国气象局降水分级预报评分办法,定义了一种风力预报分级检验办法.对MM5、WRF-RUC和T639模式在山东沿海9个精细化海区代表站的日最大风速预报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各模式普遍存在对于小风天气预报偏大、大风天气预报偏小的特点.T639模式风力预报偏弱,因此,对于4级以下的风预报评分较高,而对于8级以上大风几乎没有预报能力.MM5和WRF-RUC模式对于4级以上的较强风力的预报结果明显好于T639模式,其中WRF-RUC模式预报准确率稍高于MM5模式,但风力越大,各模式均漏报越多.各模式分析场以及24 h风力预报与实况的一致性检验表明:5级以下的风力,MM5和WRF模式预报风力与实况基本为一致,但对于6级以上的大风,MM5模式预报较分散,WRF模式预报更接近实况风力.综合各模式对于风力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WRF-RUC模式预报误差最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MM5模式预报准确率稍低于WRF-RUC模式,且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MODIS红外谱段数据为基准,对高光谱红外谱段数据进行辐射交叉定标试验,同时运用高光谱红外谱段数据对近海海表水温进行了评估试验.交叉定标数据选取2012年—2013年冬、夏两季各一幅代表性图像,MODIS与高光谱红外谱段数据成像时间均为同一天白天.实验结果表明,天宫一号高光谱红外谱段数据与MODIS数据具有极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大于0.95;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MODIS 32波段的辐亮度线性回归校正方程,并用于海表温度反演、检测自然与人工扰动造成的海表温度异常.基于校正数据反演的中国南北典型冬、夏代表性季节的海表温度与常识较为一致.由此表明,基于MODIS交叉定标的天宫一号数据可用于实际的业务化定量评估;同时,由于空间分辨率较高,天宫一号高光谱红外谱段数据在海水精细空间动态变化检测上表现出极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20.
切变线冷区和暖区暴雨落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自动气象站、NCEP/NCAR再分析资料(1°×1°,逐6h)和WRF模式逐小时资料,对2010年6月30日—7月2日山东省暴雨过程的落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具有暖区暴雨和冷区暴雨两种特征.暖区暴雨强度强、范围广、落区集中,位于925 hPa经向切变线右侧或者低涡的东南象限“人”字型切变线内、暖温度脊后部、地面低压前部南风区内;冷区暴雨区强度弱、范围小、落区分散,位于925 hPa经向切变线左侧、冷温度槽前、地面低压后部北风区内.冷区和暖区暴雨均位于大气可降水量大于70 kg/m^2的区域、低空急流顶端的左侧.低空急流与强降水同时开始或者低空急流提前1h开始,降水强度最大时段出现在850 hPa风速跃增后1~3h.只有冷区暴雨时,冷空气较弱,冷锋伸展高度较低,暴雨区位于冷锋后部θse锋区前沿、θse暖脊脊线顶点、强上升运动中心.冷区与暖区暴雨共存时,冷暖空气势力均比只有冷区暴雨时强,冷锋伸展高度较高,冷区与暖区暴雨均位于强上升运动中心南侧1个纬距内风速辐合处.只有暖区暴雨时,冷空气较强,冷锋伸展高度较高,暴雨区位于冷锋前1个纬距内、θse暖脊脊线与地面交点、上升运动中心.低层向北倾斜锋区的南北跨度与中层向南倾斜锋区的南北跨度的差值大小,直接影响上升运动的强度和暴雨区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