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34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73篇
海洋学   2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41.
陈甘全 《气象》1979,5(8):29-30
我站位于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境内高山、丘陵、平坝、河谷皆有。具有暴雨多、强度大,夜雷雨多、雨量集中的气候特点。据1959—1977年资料统计:平均每年有6.1个暴雨日。暴雨最早始于5月上旬,最晚终于10月下旬,主要集中在7—8月,占暴雨总数的83%。夜间产生暴雨占88%,对流云暴雨占94%。 暴雨是我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了提高暴雨预报能力,1978年我们以初现直展云为暴雨预报的中期信息,以总温度(T_t)为短期指示因子,以高空、地  相似文献   
342.
<正> 广西钦州地区的志留纪地层早在1959年张捷芳即已报道,除新建立的上志留统防城组外,下志留统和中志留统均沿用广东西部的地层名称,分别称为连滩组和文头山组(穆恩之,1962)。钦州地区的泥盆纪地层是近年来发现的,汪啸风(1977)曾经作过报道。1977—1978年,广西区测队在玉林地区发现了泥盆纪含笔石及竹节石地层,部分标本送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笔者等于1980年4—5月在钦州县那丽公社及小董公社,和玉林县樟木公社及南江公社等地测制剖面,采集化石。现将几点地层上的看法,简报如  相似文献   
343.
王仁义  陈甘全 《气象》1982,8(9):21-22
1980年,我们以“天作、地作有大雨”为线索,将几年来连续观测的云天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7—8月暴雨云系指标。在1981年实际运用中,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暴雨云系与天作地作 云是一定物理条件下的水汽凝结物,它的生消、演变同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局地要素的变化密切相关。如500毫巴,700毫巴上低槽、切变、低涡前部的偏南暖湿气流大范围辐合抬升是产生天作(生成高云、中云)的物理成因。上层辐散、暖平流导致下层减压,低层辐合利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发生发展产生对流,导致地作(生成对流云)出现。下层水汽不  相似文献   
344.
昭苏雹块的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冰雹云的微结构,对于研究冰雹增长的机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由于直接进入雹云内部进行观测非常困难,所以目前主要通过遥感技术和冰雹样品的切片分析,推断雹云内部的微观结构和成雹机制. 众所周知,冰雹是从冰雹云中降落下来的固态降水物.不同的冰雹云类型,不同的增长过程,具有不同的微观结构.因此研究冰雹样品,有助于我们认识冰雹在云中的形成和增长过程,这对于人工防雹研究和作业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45.
雹块微物理和雹云单体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文全  徐家骝 《气象学报》1986,44(3):357-362
雹块微结构中包含着有关雹块在云内生长情况和雹云本身的某些信息。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已被认识,更多的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为揭示雹块微物理和雹云单体的相互关系,1982年夏天我们在新疆昭苏地区开展了雹块微结构和雹云宏观特征的配合探测,取得了一定数量资料。本文根据同年7月4个降雹日(7日、13日、16日、19日)的雷达回波和500多个冰雹切片资料,着重分析了冰雹的胚胎类型,提出了比较细微的雹胚分类标准;并在这个基础上,研究了雹胚类型统计特征和雹云单体的关系,发现复合单体和弱单体的雹胚类型分布有着较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346.
利用门限自回归原理对山西地区未来地震活动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山西地区至2000年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的震级为ML5.3,而1997年可能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为ML4.1。认为,在该区未来几年内发生MS≥6.0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347.
1基本思路1.1通常播撒云或对流单体的发展演变趋势,可通过下列最有代表性的雷达参数随时间的演变来确定:(1)新生单体初始回波在0℃层以上的高度△Hη·p(km),发展单体较强回波区高度△H△y(km),反射率η10=10-9cm-1的较强雹云单体的回波区高度△H9(km),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云的上界回波高度△HB(km);(2)降雹概率Pr;(3)10cm雷达最大反射率ηmax,cm-1;(4)3.2cm雷达(双波长)最大反射率的比值η3.2/η10;(5)0℃层和一6℃层上的较强反射率区的水平面积几位m’)以及近地面降雹区面积几位m‘);(6)云中最大…  相似文献   
348.
对北海白垩样品薄片的扫描电图像进行数字化,并用多重分形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可用于区分不同地质特征白垩地层,尤其是孔隙空间的多重分形谱图的形状与由岩芯测出的渗透率值存在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49.
风火山盆地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包括下部连续沉积的早始新世—早渐新世风火山群和早渐新世雅西措群,以及不整合其上的早中新世五道梁群。风火山地区的砂岩铜矿全部产于风火山群1岩组的灰(绿)色砂岩层中。采自风火山群1岩组含矿层和非含矿层中的3个磷灰石样品,分别获得了(22.5±2.3)Ma、(33.1±6.0)Ma和(28.0±3.6)Ma的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其中33.1~28.0 Ma代表了该地区砂岩铜矿的成矿年龄.22.5 Ma则代表了成矿后构造热事件的年龄。风火山砂岩铜矿的成矿年龄处在其上覆的雅西措群沉积年龄范围内.显示砂岩铜矿是盆地早期沉积物压实脱水流体的产物。  相似文献   
350.
安丘市夹河套铁矿属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铁矿产于古元古代粉子山群中,受小宋组二段底部含铁岩系的控制。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指出现已圈定的2个铁矿体在其深部仍未圈闭,且夹河套西南、东北区段及潍河东岸等地具有较大范围的磁异常,从而为进一步选择靶区,扩大资源远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