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0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高密度电阻率探杆,将变点分析理论中的局部比较法,引入到高密度电阻率探杆观测数据分析处理中,以实现海床界面位置的自动判别,并应用该套装置与方法在辽东湾东部某海域进行了海底床界面动态变化的原位实时监测。通过将电阻率的判定结果与目前应用普遍的声学方法同步记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电阻率探杆测量结果与声学侵蚀仪记录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与同步性,局部比较法能够较为理想地从高密度电阻率探杆的观测数据中获取海床界面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2.
测定地方震参数的方法很多 ,如果已知 4个以上台站的 P波及 S波到时 ,通常用和达法、高桥法等经典方法 ,这些方法都未考虑台站的海拔高度及地球曲率的影响。笔者在文中给出了一种用“自由平面”定位地震的方法 ,消除了台站的海拔高度及地球曲率给震源参数带来的误差。1 原理方法的物理模型 :1假设震源为点源模型 ;2假设介质均匀、连续、具各向同性。在上述模型下 ,P波、S波射线为一直线 ,若已知第 i台 P波和 S波的到时差为 Ti,则其震源射线方程为Di=VTi .   (i=1 ,2 ,3 ,… ,n) (1 )式中 Di 为第 i台的震源距 ,V为虚波速度。设台站…  相似文献   
33.
34.
文明 《气象》1994,20(1):52-52
解决冻土器内管链子易断的简单方法冬季来临,承担冻土观测任务的台站,常常会遇到冻土器内管链子断开的情况。主要原因是,链子的环口不是封死的,稍一受力,即发生断开。链子的作用是固定管内的冰柱,而链子断开后,常常造成内管冰柱下滑;或由于链子断开后,堆在内管里...  相似文献   
35.
时间结构变异分析法在伽师-巴楚震群序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2003年新疆伽师-巴楚地区发生了包含27次5级以上地震的罕见强震群活动。震群活动分别经历了1997、1998和2003年3个不同强度的地震时段。在不同时段内的5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均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增强-平静变化。为了有效界定序列丛集(增强)-平静变化的前兆意义,寻找临震预测的时间判据,本文从地震活动过程的非线性特征入手,分析研究震群序列的时间结构特征,判定发震系统的随机性大小,确定当前序列的变异程度,进而预测序列未来的发展趋势。以震群活动区附近的喀什地震台记录的序列目录为资料,以序列中MS≥5地震为起点,以下一个5级以上地震为终点,分段统计分析地震序列的时间结构关系。主要结果为:①序列绝大部分5级以上地震前,时间变异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显示。②在定义δ≈1之后的10天之内,震群中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很大。③时间变异系数有3种类型,即持续变异、单点变异、无变异。④5级与6级地震前的δ值变化过程相似,其值域大小没有明显区别。在震群型序列中,依据δ≈1无法准确界定当前序列的属性(前震序列还是余震序列)和判定后续震级,只能判断序列中可能会发生5级以上地震。⑤序列临界丛集性质是分层次的。只有在某一震级时,序列才会出现临界丛集变异状态。⑥时间变异系数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当地震活动出现丛集-平静现象之后,它可以清晰地描述发震系统的随机状态,进而有效界定这种丛集-平静变化是否具有前兆意义。在地震频次衰减基本正常(h>1)且无突出的丛集-平静状况下,通过时间变异系数也可以发现序列的异常变化。反之,在震群活动晚期,当出现许多地震平静现象之后,即使在h<1的状态下,时间变异系数也并未出现异常显示,这表明δ值诊断法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36.
利用MATLAB语言结合DK-1仪器的工作特性设计滤波器,并且利用DIMAS中WSGNPLOT地震分析软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解决WGSNPLOT软件中长周期滤波器近震分析结果不理想的问题。提高近震的分析质量,并且对这个滤波器的工作特性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7.
探索海床液化对沉积物再悬浮贡献的波浪水槽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常认为沉积物的再悬浮主要来源于过剩剪切应力对海床表面的逐层侵蚀。虽然许多研究已经注意到波致海床液化在其中的重要性,然而,至今鲜有成果对其进行可靠的定量评估。本文即尝试通过一系列大型波浪水槽实验,初步对其进行量化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对波高 (波高水深比) 为 4/20 和6/20的情况下, 黄河三角洲粉质沉积物的液化分别可以贡献52.5% 和 66.8%的再悬浮沉积物, 液化贡献与相对水深呈现正相关;进一步综合前人研究结果对比分析, 构建了用于定量描述液化贡献与相对水深关系的参数化方程。液化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影响再悬浮过程:(1) 液化后黏聚力的减弱与渗流托举力,导致沉积物抗侵蚀性衰减 (2) 有部分细颗粒沉积物通过液化海床内部的渗流 “泵送” 输运到海床表面。  相似文献   
38.
浅谈黑龙江省积温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温是衡量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热量条件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农业气候条件和资源的主要指标。积温作为重要的气候资源,它与其他资源的区别在于存在很大的地域差异和时间变化。稳定通过各种界限温度的积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热量指标。作物完成某一阶段或整个生育期的生长发育,需要一定的积温。积温的多少不仅影响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质量以及作物本身全部生命过程。而且也影响作物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和栽培方式。在其他条件都满足的情况下,温度指标决定着植物生长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39.
福建雨季暴雨及台风暴雨诱发地质灾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0~2006年发生地质灾害为例,运用实证研究法,通过天气、气候学的分析和数理统计处理,揭示了福建重度地质灾害和严重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规律;给出了不同天气系统暴雨所致地质灾害的基础雨量与触发雨量;对比分析了雨季暴雨、台风暴雨诱发严重地质灾害的实例。研究表明,福建地质灾害以滑坡为主(80.5%),崩塌为次(15.5%),泥石流较少(4%)。时空分布特点6月份为高峰期,内陆的南平和三明是频发区,对应天气系统是雨季的梅雨锋;8月份为次峰期,沿海的漳州和泉州是频发区,对应天气系统是台风。地质灾害对暴雨的滞后期,雨季期长,台风期短,其基础雨量台风雨小于锋面雨,而临近触发雨量则相反,台风雨大于锋面雨。  相似文献   
40.
运用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原位捕获了黄河口埕岛海域某观测点的沉降沉积物,并结合同步的波浪、海流、水深等水动力参数观测以及后续土样粒径分析等研究手段,计算了沉降通量,推断了沉降沉积物的来源,并结合理论计算探讨了悬浮沉积物沉降过程的影响因素以及沉降量在再悬浮量中所占的比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埕岛海域的悬浮沉积物沉降通量约为120~280g·m^(-2)·d^(-1),与该海域的再悬浮通量有着很好的正相关关系,推测很可能主要来源于海底沉积物的再悬浮;在该海域,即使过剩剪切力持续大于0,悬浮沉积物仍然会发生沉降,并且可以大于过剩剪切力小于0时的沉降量,推测与该地区粉质土海床的液化特性有关;再悬浮沉积物大约有5%发生原位沉降,绝大部分沉积物保持悬浮或者被输运至异地,这与该地区海底遭受强烈侵蚀的现象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