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70篇
大气科学   136篇
地球物理   47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40篇
天文学   19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74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φ25米射电望远镜是我国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本文简地介绍了该射电望远镜的天线结构和它的特性,天线的安装过程以及调整精度。  相似文献   
92.
中国城市(包括辖县)的工业职能分类——理论、方法和结果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作者提出城市工业职能的概念包括城市的专业化部门、职能强度和职能规模三个要素。城市工业职能分类就是按照上述三要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城市进行分类。本研究曾采用主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和纳尔逊的统计分析等多种方法。最后以沃德误差法的聚类分析结果作为分类的基础,稍加修正,并以纳尔逊法分析结果作补充。中国1984年的295个城市被分成三个大类、十九个亚类和五十四个职能组。  相似文献   
93.
我国城镇等级体系变动的回顾及其省区地域类型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城镇等级规模体系(以下简称等级体系)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规模级城镇的组合状况和发生发展规律。在分析城镇的人口规模和制订城镇的发展战略时,把城镇放在城镇体系的背景上,可以避免很多盲目性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94.
赵俊虎  封国林  杨杰  支蓉  王启光 《气象学报》2012,70(5):1021-1031
利用历史数据,研究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的特征,证实脊线指数和西伸脊点指数可以较好地描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同时也指出这两个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其不同的配置,是造成中国夏季降水时空分布和旱涝异常的复杂性、多变性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此,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指数和脊线指数的距平投影到二维平面上,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进行了分类,并对其各种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进行了合成分析,发现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和脊线不同配置下中国夏季降水的总体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出南北两条雨带;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正常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为北多南少,长江以北降水偏多;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的情况下,夏季降水总体表现为南多北少,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偏多;上述3种情况下西伸脊点越偏西,降水范围越大。此外,通过计算1951—2010年各年夏季降水实况与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所属年份夏季降水合成的距平相关系数,发现同一类型下各年夏季降水与其合成分布总体相似,说明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对中国降水具有明显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此种分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最后,通过对9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类型下北半球夏季500hPa高度场和850hPa风场距平分别进行合成,对不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类型下中国夏季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和可能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5.
中国夏季东北冷涡强度的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利用NCEP/NCAR发布的1981~2010年全球日平均再分析位势高度场资料对东北冷涡进行检索并提取其平均态, 在此基础上定义东北冷涡的偏离指数, 并探讨其对东北冷涡强度特征的描述。结果表明: (1) 东北冷涡500 hPa闭合中心位势高度的概率分布近似为高斯分布, 以其期望值提取的东北冷涡平均态具有东北冷涡的共性, 表现出明显的大气斜压性及有利于系统维持和发展的温压配置关系特征; (2) 基于东北冷涡平均态定义的东北冷涡偏离指数不仅能够表征东北冷涡偏离平均态的程度, 还包含了低压面积的信息, 即能够直观地显示东北冷涡的强弱特征。  相似文献   
96.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2009年早春苏南地区连阴雨期间的降水特点和环流形势特征。分析表明,此次连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特别长、降水量特别多、最高气温偏低、雷暴天气频发等特点。连阴雨期间,欧亚上空高层中高纬环流经历贝湖低槽型、阻塞型和一槽一脊型3个阶段,亚洲中纬度地区多短波槽东移,保证了连阴雨天气的冷空气来源。孟加拉湾南支槽活跃,西太平洋副高偏北,从南海和菲律宾海经副高外围气流的水汽输送是此次连阴雨天气的主要水汽来源。由于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持续的相互作用,造成了苏南地区长达21天的阴雨天气。  相似文献   
97.
就喀什新一代天气雷达运行1年多发生的故障进行了分析和排除,并就在解决过程中的思路做了陈述.  相似文献   
98.
王金辉  支俊  方冰  刘涛  唐秀 《干旱气象》2010,28(2):206-21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喀什多普勒雷达资料,从天气形势、T213数值预报物理量场和雷达回波演变特征分析2008年5月26日克州境内出现的一次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在中亚低值系统,高空冷空气的侵入对不稳定能量释放起触发作用,高低空急流的相互配置为此次天气过程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抬升条件,大气不稳定层结和良好的水汽输送条件有利于对流天气的形成和发展;表现在雷达回波强度的不断发展加强和径向速度的风场辐合。  相似文献   
99.
2007年3月3—4日鲁南地区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高空、地面实况观测资料和物理量场资料,对2007年3月3-4日鲁南地区的暴雨天气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冷槽、低涡及地面气旋是暴雨形成的主要天气系统,低层辐合和高层辐散的配合、稳定可靠的水汽辐合、潜在的不稳定能量和强烈的垂直运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使鲁南地区在初春时节出现了罕见的暴雨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00.
考虑影响因素的复杂性,提出土壤有机质含量区间值高光谱估测的思想。根据在陕西省横山县采集的84个土壤样本数据,采用14种光谱反射率变换方法及因子互乘变换筛选反演因子,采用模糊识别方法进行土壤有机质含量估测。结果表明,原始光谱反射率(R)及其平方(R2)、平方根(R1/2)、倒数(1/R)、自然对数(ln R)的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及其互乘变换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明显增强,模型优化系数可调节类别判别的准确度,12个检验样本的准确度为91.67%。这表明提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区间值高光谱估测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