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3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00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219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 毫秒
61.
将改进的干湿网格技术引入到POM模型中,通过坐标变换,合理安排计算区域,对流沙湾海域的三维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表明:流沙湾海域属正规日潮,潮流运动是带有旋转流的往复流运动;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余流较强,基本指向外港.采用垂向平均的水平二维对流扩散方程来模拟流沙湾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Ⅱ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下,流沙湾COD的环境容量约为906吨/年,交换率为78%;无机氮约为105吨/年,交换率为97%;活性磷酸盐约为11吨/年,交换率为97%.整个流沙湾海域水环境质量很好,海水自净能力强,对各种污染物的交换能力强.结合水质、水动力和容量计算结果,可以认为流沙湾海域水质属较贫营养类型,虽然较大的剩余环境容量是我们所希望的,然而结合具体养殖对象看,流沙湾海域低含量的氮、磷营养盐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沙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环境管理不仅要考虑环境容量,还应结合具体海域使用特点进行合理规划,以促进海域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2.
降水量的发生概率是天气预报及旱涝灾害等灾害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对宜宾市季度降水量分布函数的研究,为当地的防灾减灾及农业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利用四川省宜宾市1960~2010年51年的降水量数据资料,分别应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伽马分布和皮尔逊-Ⅲ分布函数对该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最小离差平方和准则进行4种分布函数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表明:4种分布函数均能拟合宜宾季度降水量分布;伽马分布、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及P-Ⅲ分布分别为宜宾市春、夏、秋、冬各季降水量的最优拟合分布函数.  相似文献   
63.
在工厂化条件下,通过控制养殖用水的不同温度、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全长(42.66±5.23)mm的幼鱼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1~30℃,高于30℃时会引起大量死亡;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4℃,高于24℃则生长速度减慢。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0~45,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5~35,超出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4.
采用Li-8100对亚热带马尼拉草坪生态系统呼吸及其分室昼夜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坪生态系统呼吸、土壤呼吸和植物地上部分呼吸速率的昼夜变化均表现为单峰曲线,呼吸速率日最高值出现在中午13:00~14:00;草坪生态系统的呼吸速率最低值只出现在6月的7:00左右,其他月份的最低值出现在23:00~2:00;土壤呼吸速率的最低值出现在4月和6月的7:00左右,8月则在2:00达最低值,11月土壤呼吸速率波动不大,极值不太明显.生态系统呼吸速率始终表现为白天高于夜间.4月、6月、8月和11月生态系统呼吸的日排放C量分别为27.30、43.94、44.79和25.18g m^2d^-1.6月、8月和11月土壤日呼吸量占整个生态系统日呼吸总量的比例大约为50%,远小于4月的74%.除11月外,生态系统、土壤总呼吸速率的昼夜变化均与5cm土温呈显著的指数相关.草坪生态系统呼吸的Q10值大小顺序为4月〉11月〉6月〉8月,土壤总呼吸的Q10值大小顺序为6月〉4月〉8月〉11月;除11月外,土壤呼吸的Q10值大于生态系统呼吸.  相似文献   
65.
利用IRGA法和GC法,同步观测了3种天气(晴天、多云、阴天)条件下福州市江滨公园马尼拉草坪生态系统CO2净交换量(NEE)的白昼动态变化,比较IRGA法和GC法透明通量箱对观测样点环境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其对NEE观测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次观测结束时,IRGA法通量箱对样点环境的扰动小于GC法,晴天白天二者箱内的平均升温分别为1.79℃和2.33℃,箱内平均光合有效辐射(PAR)降低幅度分别为11.00%和21.00%.3种天气情况下,IRGA法与GC法观测的NEE白天变化趋势较一致,但3种天气相同时段内GC法测定的NEE平均值比IRGA法高3.17μmol·m-2·s-1,二者的差异在中午最大,在清晨和傍晚较小.IRGA法比GC法可以更为准确地测量草坪NEE.  相似文献   
66.
1961-2010年青海省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青海省50个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逐日气象资料, 对人体舒适度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的权重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青海省人体舒适度主要为寒冷、冷、凉、凉爽和舒服等级, 整体呈现冷凉特征, 各区各等级年均日数分布差异较大. 青海省最不舒适的月份是1月份, 其次是12月; 最舒适的月份是7月, 其次是8月、6月. 1961-2010 年青海省人体舒适度指数上升趋势极显著, 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一致. 各区人体舒适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 其中, 柴达木地区上升最明显; 春、秋季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地区相似, 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相似, 各区秋季上升趋势均高于春季; 青南牧区各季人体舒适度年际波动幅度较大, 冬季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人体舒适度差异不大. 青海省人体舒适度季节差异明显, 夏季最高, 冬季最低, 春季略高于秋季, 近50 a来四季人体舒适度均呈显著上升趋势, 冬季波动幅度较大.温度(湿度、风速)与人体舒适度指数存在极显著的正(负)相关关系, 温度是影响人体舒适度指数的最主要因子, 风速和湿度主要通过温度影响人体舒适度指数, 且风速的负影响略大于湿度. 东部农业区和柴达木地区风速的负影响较大, 环青海湖地区和青南牧区相对湿度的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7.
轮东1井位于塔里木盆地塔河-轮南古隆起东翼围斜部位.该井在6800~6825m井段上奥陶统发育一高约25m的大型溶洞.第3筒芯取自洞穴顶部.通过对洞穴充填沉积序列及其古生物分析与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获以下关键结论:(1)洞穴沉积物中含较多腕足类、腹足类、棘皮类、介形虫和疑源类化石,明显分为洞穴原地生态和异地生屑(洞穴崩塌角砾经溶蚀残存与潜流搬运而来)两类,指示洞穴形成于前石炭纪,并在石炭纪再次沉降时被半充填和埋藏;(2)元素地球化学揭示,洞穴充填泥为钙质古土壤和风化壳残留物,形成于循环不畅的咸水环境;(3)洞穴形成与演化共经历了3期:晚奥陶世良里塔格组沉积后、桑塔木组沉积后和志留系沉积后,其中后两期主要发育顺层承压深潜流岩溶作用.基于洞穴形成历史恢复,可对古岩溶有利区进行预测评价.此外,对古地理学与古岩溶学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8.
摘要:数字表面模型(DSM)相对于DEM可以更直观、更准确地表达地球表面及其之上物体表面(如树冠、屋顶)的高程信息,以此生成的TDOM建立了完全垂直视角的地表景观。阐述DSM的研究现状,探讨DSM的获取与生产方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69.
北京西城区下垫面与城市热岛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静 《北京测绘》2013,(4):73-78
采用遥感卫星影像数据,对北京西城区地面热场状况进行研究。通过对遥感影像进行信息提取和分类,建立西城区热岛分布图,分析城市热岛的分布和强度特征;进行不同类型下垫面热特性的系统测定,对热岛效应与城市下垫面绿化分量、道路、水体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西城区热岛的发生规律、影响因素和缓解热岛的措施。  相似文献   
70.
为评估用于超大城市综合气象观测试验的测风激光雷达,从最大有效探测高度和数据获取率两方面对测风激光雷达的探测能力进行分析,同时使用测风激光雷达与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的测风资料从不同观测高度、不同观测值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测风激光雷达与深圳气象梯度观测塔的风速、风向一致性较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6、0.99,平均绝对误差分别为0.54 m/s、9.95 °,且不同高度层的测风结果也较为一致,但雨天和雾天条件对测风激光雷达的最大有效探测高度和数据获取率影响较大,设备探测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