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73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介绍了大连金州石河中心学校校区建筑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和特点,在尊重现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力求创造出既满足功能需求又充满归属感的、亲切的、生态的、现代新型校区。  相似文献   
132.
滇西地区强震与地形变异常的前兆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形变(倾斜、应变)观测资料,采用经过实效检验分析后有效率较高的形变前兆参量及异常判别方法,以近年来发生在滇西地区的6级以上地震:武定地震、丽江地震、宁蒗地震以及姚安地震的震例,用滇西及川滇交界地区形变观测网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重点对该地区强震前兆异常的时空演化及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在强震前中短阶段的前兆异常变化的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3.
基于多尺度的中国环境污染事件时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雪雁  王蓉  王晓琪  刘江华 《地理科学》2019,39(9):1361-1370
环境污染事件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急需厘清环境污染事件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环保政策提供借鉴。利用Theil指数、变异系数、ESDA等方法,分析了2006~2016年中国环境污染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地理探测器识别了不同尺度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6~2016年省级尺度环境污染事件发生总频次与不同等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频次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发生频次和区域差异呈“东--西”洼地型格局;地级市尺度环境污染事件发生频次随城市规模减小有所降低,随经济发展水平降低呈倒U型,同时,环保重点城市污染事件发生频次高于普通城市的特征;而环境污染事件的差异性表现为随城市规模减小有所降低,随经济发展水平降低而递减,及环保重点城市高于普通城市的特征。“胡焕庸线”以东地区环境污染事件多发且类型多样,以西地区污染事件少发且类型单一,不同等级环境污染事件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且随尺度增大,影响因素与环境污染事件的关联性趋于增强。其中,经济发展和环境监管水平对不同尺度环境污染事件均有显著影响,环境监管水平与其他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不同尺度环境污染事件的解释力较高。  相似文献   
134.
调查了广州海珠湿地公园8种人工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并运用Brey模型对各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进行估算。结果表明:8种人工红树林湿地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年次级生产力以2011年拉关木样地最高,为13.60 g/(m~2·a);2016年桐花树+木榄样地最低,为0.87 g/(m~2·a)。P/B值以2016年桐花树+木榄样地最高,为0.91;2011年无瓣海桑Ⅰ样地最低,为0.66。海珠湿地8种不同人工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和P/B值的差异主要与红树林植被类型及林龄有关。  相似文献   
135.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特低-超低渗透储层油水的微观流动特征及其表现出差异性的因素,以马岭油田长81 储层为代表,对典型样品进行了微观渗流实验,并结合物性、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及核磁共振等多种实验测试结果对储层流体的微观驱替机理及导致驱油效率高低不同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长81 油藏按微观渗流通道类型可分为溶孔-粒间孔型、溶孔型、微孔型3类,其驱油效率逐类降低,不同微观渗流通道类型样品的渗流特征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其中溶孔-粒间孔型样品平均驱油体积为0.010cm3,最终平均驱油效率高达45.60%,驱替效果最为理想.储层微观条件中,喉道半径大小及分布状况对驱油效率的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物性和可动流体饱和度两者对驱油效率的大小均具有较低程度的控制作用;外部实验条件中,对驱油效率产生较大控制作用的为注入水体积倍数和驱替压力.因此,在油藏实际水驱采油过程中应当采用较为合理的注水压力和注入水体积倍数.   相似文献   
136.
海岸线对沿海地区生态环境、潮间带的滩涂资源量以及湿地生态系统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遥感与GIS技术,提取并矢量化了山东省威海地区1988、1994、1999、2007、2014年和2017年6个时期的海岸线,对其30 a来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威海市海岸线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不同岸线类型长度所占比例的改变;在总长度上,威海市海岸线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30 a间增加了74. 7 km,增长速率为2. 49 km/a;在岸线类型方面,该地区以人工岸线为主,其中养殖围堤的比重最大,占岸线总长度的39. 4%。研究认为,威海市海岸线的变化主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引起海岸带多种资源和生态过程的改变,会直接影响沿海人们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7.
王泽君  周宏  齐凌轩  王纪元  燕子琪 《地球科学》2020,45(12):4512-4523
岩溶水系统结构复杂难以刻画,介质结构对地下水文特征的控制机制不清.以三峡鱼迷岩溶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示踪试验和地下水动态监测技术,建立了对流-弥散模型和扩散模型,求取了标准衰减曲线,构建了电导率和流量的高斯混合分布模型.结果表明:该系统中存在“单源单汇”、“单源多汇”和“多源单汇”3种地下水循环模式;水文事件的响应阶段地下水运动以对流为主,管道流占优势,衰减阶段则以扩散为主,裂隙流和孔隙流占优势;鱼泉洞在丰、枯水期分别识别出5种和6种地下水径流组分,以电导率180 μS/cm和流量0.6 m3/s为界,低电导率和大流量组分为快速流,其平均时间贡献占比为3.5%,径流量占比为19%.岩溶水系统中,管道和溶洞是快速流的储蓄和运移空间,空间尺寸大、开放性强、易受降雨影响;裂隙和孔隙是慢速流的储蓄和运移空间,空间尺寸小、开放性弱、对降雨有一定调蓄作用.研究可为岩溶水系统结构识别和水文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岩溶流域水文地质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8.
矿山爆破中的电磁辐射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ESMI电磁干扰接收机和由多频天线与SR-50C磁带机组成的记录系统,在不同距离观测到矿山爆破中的电磁辐射信号,不仅记录到与地震波同时出现的电磁辐射,还记录到大量震后电磁辐射信号.讨论了所得结果的性质及在地震预报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9.
利用盐碱地区氯化物型地下水进行了鲢鱼幼鱼(L=5.4~8.2cm)对盐度(pH=8.60±0.18)、碱度(pH=8.74±0.34)及盐碱混合的急性毒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鲢鱼幼鱼对盐度的24、48、72和96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1.2,9.0,8.6和8.2g·L-1;对碱度的相应LC50值分别为51.4、27.1、23.7和15.7mmol·L-1。盐碱混合的正交试验表明盐度和碱度在致毒过程中作用显著;24hLC50碱度(Alk,mmol·L-1)及盐度(S,g·L-1)的关系为:Alk=34.17-1.78S。  相似文献   
140.
沉水植物恢复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的关键,基质类型和物种丰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和群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基质类型和物种丰度对沉水植物生长及根系发育的影响,为富营养化湖泊沉水植物恢复技术研究提供基质筛选和物种配置的技术参数。研究选取苦草(Vallisneria natans(Lour.) Hara)、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ett)、穗状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Planch.)H.St.John)4种沉水植物,根据物种丰度(1、2、3、4个物种)配置了11个物种组合,且选配了4种基质类型:无疏松层(a1、a2)和有疏松层(b1、b2),总计处理数为44(n=11×4)。测定了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株高、最大根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总根尖数、根分枝数、根交叉数、根冠比、根比表面积等14个生长及根系功能性状指标。结果表明:(1)随着沉水植物丰度的增加,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株高、最大根长、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总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