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0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147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01.
华北中部近45a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华北中部41个气象台站1961—2005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通用的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近45a来华北中部极端降水事件频率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华北中部平均年最大日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南部平原地区一般减少,北部山地区域多有增加,降水日数有较明显减少,强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降水日数的减少主要是中、小雨(雪)日数减少造成的。暴雨日数和强度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显著增加。华北中部强降水日数和暴雨日数在降水日数中的比重有增大趋势,强降水量和暴雨降水量在总降水量中的比重可能也增加了。这种相对增加趋势主要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相似文献   
102.
2050年前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变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ECHAM5/MPI-OM气候模式预估2001-2050年长江流域不同排放情景(SRES-A2,A1B,B1)下径流深的变化,分析了长江流域地表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种排放情景下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相差不大,但不同排放情景下年际变化特征较为复杂,且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其中,A2高排放情景下地表水资源量呈缓慢减小的趋势,A1B中等排放情景下变化趋势不明显,B1低排放情景下呈相对最为显著的增加趋势。地表水资源量年代际变化波动幅度也较大,2001-2030年3种情景下地表水资源量总体呈现下降特征,但从2030年起,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最高增幅达7.47%,其中尤以夏季和冬季增加显著。模式预估长江流域未来水资源量仍保持目前水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特征仍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3.
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奥运会举办期间的天气条件和天气状况,着重分析了灰霾天气、高温闷热和强对流天气发生的天气条件和预报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4.
利用71个气象站1960~2009年共50年的冬季逐日降水、风速和天气现象资料, 以及3个站降水对比观测试验数据, 对东北地区降雪测量记录的风场变形误差进行了评价和订正, 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场变形误差对研究区降雪量变化趋势估算结果的影响。结果如下:1)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台站观测记录普遍被低估, 全区观测的冬季平均降雪量为15.1 mm, 而风场变形误差订正后冬季平均降雪量为22.5 mm。各站绝对误差介于1.1~19.4 mm, 平均绝对误差为7.5 mm, 各站相对误差介于11.8%~50.8%, 平均相对误差为34.1%。2)主要由于受气象台站观测环境改变导致的风速减弱现象影响, 东北地区大部分台站雨量计对降雪的捕获率有所增加, 冬季降水观测中的风场变形误差减小, 引起实测的降雪量变化趋势估算值被高估。风场变形误差订正前, 东北地区近50年的冬季降雪量变化趋势为0.4 mm·(10 a)-1, 而风场变形误差订正后, 冬季降雪量变化趋势为0.1 mm·(10 a)-1。3)东北南部地区台站受风场变形误差影响尤其明显, 冬季实测的降雪量变化趋势偏高更大, 订正后和订正前趋势差值为-1 mm·(10 a)-1, 即订正前冬季降雪量变化趋势被高估程度达到了64.3%。  相似文献   
105.
1981~2010年北京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北京地区20个常规气象站1981~2010年逐日降水数据,对北京地区极端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981~2010年,北京地区极端降水百分位数(第90、95和99个百分位数)阈值表现出较一致的空间分布特征,以第95个百分位数阈值计算的极端降水日数与降水阈值和降水量的分布有较大差异,极端降水量对总降水量的贡献可达30%~37%,极端降水强度分布与极端降水阈值分布相似。近30年,北京地区多数站点的极端降水量、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量以上甸子、怀柔、平谷和观象台下降较为明显,可达到40 mm(10 a)–1以上,极端降水强度以顺义、海淀、观象台、大兴和上甸子等站下降较为显著,每10 a降水强度减小趋势可达4 mm d–1,极端降水日数变化分布与极端降水量变化分布类似,极端降水强度变化与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变化的分布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6.
中国大陆1956~2008年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利用446个国家级气象站1956~2008年共53年的日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了我国大陆地区气温极端事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地区霜冻日数和结冰日数明显减少,减少显著的区域集中在北方,夏季日数和炎热夜数明显增多,增多显著的区域主要在中东部。日最高(低)气温的极大(小)值整体都有上升趋势,最高(低)气温的极大值在北方上升较明显,而在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有下降的趋势;最高(低)气温的极小值则在全国范围都呈明显上升,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尤为显著,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升温速率达1.0℃·(10a)-1以上。冷夜(昼)日数普遍明显减少,53年中减少趋势为7.9d·(10a)-1[2.8d·(10a)-1];暖夜(昼)日数明显增加,增加趋势为7.0d·(10a)-1[4.1d·(10a)-1]。冷夜(昼)日数减少主要发生在冬季,其次是春、秋季,而暖昼和暖夜日数增加最显著的季节分别出现在秋季和夏季。从转折时间上看,绝对指数和极值指数的冷指数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显著减少的,暖指数显著增加的时间则推迟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相对指数的冷指和暖指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显著变化的。  相似文献   
107.
亚太地区晚第四纪古环境会议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太地区晚第四纪古环境研讨会于1997年9月1~6日在瑞典赫比(Horby)举行,主要就古气候模拟及其与资料对比、中国晚第四纪花粉研究和数据库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8.
王健  张雷 《中国地震》2001,17(3):299-303
统计了不同震级地震的深度分布,数据显示:震级越低,深度分布的范围越广;随着震级增大,震源深度有集中在地壳中上层的趋势。通过分析中小地震深度分布特征的原因,结合强震发生的条件和特性,对中小地震前兆机理进行了解释。本文的结果和认识对判定中长期强震危险区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在进行软粘土三轴流变试验有限元数值模拟时,引进了切向弹性抗力约束和位移约束关联技术对试验机与试样的接触面进行模拟,研制了相应的有限元计算程序.以上海地区某软土工程的三轴流变试验为实例,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所得结果十分相吻合.  相似文献   
110.
地表气温变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任国玉 《气象》2003,29(8):3-6
对全球和中国地区平均地表气温变化趋势研究进行了简要评述,对当前研究中需要加强的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