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99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张鑫  蔡焕杰 《地球科学进展》2004,19(13):112-116
人类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其影响产生后引起的水位变化可分为上升型影响、下降型影响和平稳型影响。在分析不同影响类型所产生的地下水动态的现象和特征及其环境负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地下水渗流和水均衡理论深入分析了水事活动对地下水动态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212.
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2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炳方  张淼  曾红伟  闫娜娜  张鑫  邢强  常胜 《遥感学报》2019,23(6):1053-1063
面向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1998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中国农情遥感速报系统"(CropWatch),持续运行20年后,现已发展成为"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CropWatch)。本文重点论述了2013年建立参与式全球农情遥感监测云平台(CropWatch-Cloud)以来,所采用的农情监测体系、可定制的农情监测云平台理念以及CropWatch-Cloud在国内外的应用推广情况,介绍了技术方法与农情信息服务方式的创新与进步带来的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系统总结了全球农情遥感速报系统发展的农情监测指标、农情预警能力、作物长势综合监测方法以及众源数据支持的作物面积监测方法,论文进一步阐述了CropWatch未来的发展方向,借助众源地理信息、大数据技术等的发展,打通从地块—村—镇—县—市—省—国家—全球的体系化全链条监测,满足从农户到政府决策部门对农情信息的差异化需求。  相似文献   
213.
掺绿砂改良膨胀土室内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鑫  孙树林  魏永耀  盘霞 《岩土力学》2012,33(Z2):209-212
绿砂高额的处理费用与其具有的再利用潜力相比,使绿砂再利用的研究得到重视,尤其对公路路基改良具有很大的利用潜力。针对膨胀土路基的胀缩问题,围绕绿砂及膨胀土-绿砂混合物进行一系列室内土工试验,探讨绿砂作为公路膨胀土路基改良剂的可行性。在不同含水率及不同配比条件下,对绿砂以及绿砂改良后膨胀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击实特性、力学特性等进行室内对比试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绿砂改良膨胀土试样的强度主要取决于试样的含水率、掺砂率;随着掺砂率的增加,塑性指数逐渐降低,最佳含水率也随之减小,最大干密度增大的幅度变化很小,无侧限抗压强度先降低而后提高,其后又降低。  相似文献   
214.
曾勇  张鑫 《现代地质》2007,21(3):479-483
利用重庆合川地区茅口组地层中的腕足动物化石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演变的统计分析,从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本地区前乐平世事件发生在中二叠世晚期。根据腕足类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的变化规律,以及地层中腕足类属中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前乐平世事件在本区由两期组成:第一期属、种灭绝率分别为42.9%和60%,第二期属、种灭绝率分别为42.9%和66.7%。在两次灭绝前,还出现了二次物种多样性辐射过程:第一次物种新现率为75%,第二次物种新现率为77.8%,无论是灭绝还是辐射,其规模均是第二次大于第一次。  相似文献   
215.
长期以来,盆地中砂岩型铀矿的成矿与找矿仅关注表生低温氧化作用形成的铀矿化,忽视了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中多阶段、多模式的成矿作用.中国北方东部盆地自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伸展-挤压-伸展的多阶段演化过程,铀成矿作用必将对这种多阶段构造演化密切响应.本研究通过中国北方东部巴音戈壁盆地塔木素矿床、二连盆地哈达图矿床、松辽盆地南部钱家店—白兴吐矿床等大型、巨型砂岩型铀矿床的精细解剖,分析矿床中矿体的变化特征和含矿目的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标记,探索矿床形成的构造、沉积、铀源、还原剂等成矿控制因素,尤其是(古)太平洋板块在不同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俯冲给研究区盆地带来的深刻影响.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确定早白垩世至晚白垩世早期,盆地在古太平洋板块高角度俯冲下发生伸展裂陷和拗陷作用,厘定砂岩型铀矿含矿目的层巴音戈壁组(K1b)辫状三角洲、赛汉组(K1bs)辫状河、姚家组(K2y)辫状河及曲流河等沉积环境.晚白垩世晚期,由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由高角度转变为低角度,盆地首次出现由伸展裂陷转变为挤压抬升的正反转演化,表生含铀含氧流体与砂岩相互作用,形成以赤铁矿、褐铁矿化等氧化作用为标志的早期氧化带型"卷状"铀矿化.始新世以来,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再次由低角度转变为高角度,盆地构造由挤压抬升转变为伸展张裂的负反转演化,导致正断层与基性岩浆活动,并伴随热流体与含矿目的层砂岩相互作用,出现大量的Fe、Mg碳酸盐、热液硫化物、绿泥石、绢云母等蚀变组合,铀矿体形态由原来的"卷状"变成了"透镜状"、"囊状"、"板状",并伴有高温钛铀矿的出现,形成晚期热液叠加铀矿化.两个成矿时期和两种不同方式的成矿作用被本文凝练为"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结果表明,针对在中国北方东部提出的"双阶段双模式"铀成矿作用模型,下一步找矿上既要关注早期的氧化带型铀矿化,更要注重晚期的热流体叠加改造型铀矿化.  相似文献   
216.
铜陵是我国著名的有色多金属矿区,有着3千多年铜开采历史,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主要开采夕卡岩型铜、铁多金属矿床(常印佛等,1991;翟裕生等,1992),矿石类型复杂,有用组分主要赋存于金属硫化物中.矿石、废石、尾矿、废渣、废水和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高.本文重点研究了铜陵矿区矿产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过程中重金属元素在不同环境界面中的地球化学性状以及在环境界面间的迁移转化特点,试图建立矿区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迁移模式,并开展有关生态修复研究,为重金属元素的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17.
本文根据大区域内地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大区域应力场的观点,阐述了远、近震前兆的相关性,并以几年来的观测资料为例,说明了表现在地倾斜自记曲线上的远、近震异常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218.
对密集星场自行研究是天体测量领域的难题之一,深刻地影响着相关领域的发展。空间观测对于研究密集星场的优势十分明显。CSST可以提供高精度绝对自行,弥补HST在观测覆盖范围以及Gaia在暗弱星等方面的不足。银河系核球区作为典型的密集星场天区,具备很强科学价值,但数据处理方面面临很大挑战。以银河系核球区为例,验证了绝对自行处理方法,并对CSST密集星场的观测策略提出建议。基于CSST核球区仿真观测图像,开展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和验证。使用两种定心方法并进行比较,定心精度可达近0.03~0.08 pixel。以10 a为基线长度,对比了不同观测方法下所得到绝对自行的精度,发现等间隔观测的策略最优。基于此方法,得出结论:对于18~24 mag的恒星,通过6次观测,可以得到好于0.2 mas/a的绝对自行精度。最后,估计了不同时间基线和恒星速度下视差对自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1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浙江省区域自动站观测资料、NCEP1°×1°逐6 h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6月6日发生在浙江省西南部地区的一次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过程是以北方高空冷槽侵袭南支槽槽前和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暖湿空气为背景,在低空急流和低空切变线的配合下产生的,强降水落区主要位于地面辐合线附近,此处有利于暖湿气流被强迫抬升形成对流系统;强降水发生前,浙江西南部地区上空形成了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强降水发生时,水汽供应充足,上升运动较明显;欧洲中心高分辨率数值预报对该过程的降水量预报出现了较明显偏差,主要原因在于数值预报场上南支槽东移速度和低层切变线南压速度均慢于实况,且700 hPa上的急流强度小于实况。  相似文献   
220.
渤海25油田沙河街组低渗储层地层压力系统复杂,一期开发时采用渤海常规井身结构,但是作业复杂情况频发,工期较长,导致成本高,整体经济效益较差。通过对地质油藏、地层特点做深入研究分析,优化出一套φ355.6 mm井眼×φ273.1 mm套管 φ241.3 mm井眼×φ177.8 mm套管 φ152.4 mm井眼×φ114.3 mm尾管的井身结构及其配套提速技术。通过在2口井的应用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口井平均井深3607.5 m,平均钻井周期19.32天,钻井周期共计比基本设计节余5.37天,钻井时效比基本设计提高24%,同时小井眼钻井所使用的器材及材料费用相应减少,而且投产后产量较好,经济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