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5篇
大气科学   45篇
海洋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1.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特征向量及其与我国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敏  张先恭  林学椿 《气象》1984,10(1):2-6
一、引言 西太平洋高压是全球副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强度和位置的变化,对我国的天气尤其是夏半年的降水和温度有着重要的影响。要研究副高的变化,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表示副高的特征?目前业务上广泛使用的副高面积指数、脊线位置等特征量,虽然能从某些侧面反映副高的特征,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用得较多的副高面积指数,是用大于588位势什米的点数来表示副高所占面积的大小。但是,由于地球为圆形,纬  相似文献   
22.
东亚季风和我国夏季雨带的关系   总被引:58,自引:13,他引:58  
赵汉光  张先恭 《气象》1996,22(4):8-12
利用1951-1994年每月平均平面气压资料,计算了东亚地区季风强度指数。分别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弱与我国夏季雨带类型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当夏季风强的年份,主要雨带分布在我国北方,而夏季风弱的年份,主要雨带分布在我国南方;夏季风为正常的年份,雨带分布一般在我国中部。分析发现:夏季季风的强弱与夏季风来临迟早还存在着联系。当夏季风来临早的年份,则夏季季风强度以偏强为主;反之夏季风来临迟的年份,则夏季季风  相似文献   
23.
经验正交函数在两个气象场相关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徐瑞珍  张先恭 《气象学报》1982,40(1):117-122
五十年代以来,经验正交函数的应用愈来愈广泛。气象方面,大多用于气象场的定量描述。许多人用特征向量表示个别气象场的特征,也有人用组合特征向量表示多个气象场的特征,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少信息量,给天气气候的分析和预报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24.
近五百年我国气候的几种振动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近年来整理出来的大量气候史料,特别是近五百年来干湿、冷暖的变化,说明在我国气候变化中,除了2—5年的振动外,还有明显的20—40年、200年以及400年等周期。作者分析了这些气候周期与太阳活动周期之间的对应关系、各种尺度周期之间的关联以及干湿和冷暖之间的联系,指出:各种尺度变化过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规律性。这种相对的独立性,也反映在物理原因和各气候要素之间的组合上,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最后,展望了干湿、冷暖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5.
1991年不汛期旱涝类型的气候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6.
1986-1987年尼厄诺期间太平洋海水水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太平洋海平面高度距平资料,分析了1986—1987年厄尼诺期间太平洋海水水位的变化,并与1982—1983年期间海水水位变化作了比较。证明海水水位不但对风场有很好的响应,而且还能较好地反映暖水团的移动,是监视ENSO事件的一种有效指标。文中还给出了厄尼诺事件不同发展阶段太平洋海平面高度距平分布的模型。  相似文献   
27.
北半球500百帕环极气流的气候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北半球500百帕图上552位势什米等高线所包围面积的大小,计算了1951—1980年历年逐月环极气流指数。通过对近30年来环极气流指数的分析,发现环极气流不但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而且还有2—4个月、5年、19—20年的周期性振动。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五十年代环极气流收缩,六十年代环极气流扩张,七十年代以来则一直在平均值附近振动。环极气流指数与我国的气温和降水均有密切关系。当环极气流扩张(收缩)时,我国气温偏低(偏高);降水在冬春和初夏季节偏少(偏多),在盛夏和秋季偏多(偏少)。这些结果可以用来很好地解释过去30年气候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8.
This study aims at exploring potential impacts of land-use vegetation change (LUC) on regional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extremes. Results from a pair of Australian Bureau of Meteorology Research Centre (BMRC) climate model 54-yr (1949-2002) integrations have been analysed. In the model experiments, two vegetation datasets are used, with one representing current vegetation coverage in China and the other approximating its potential coverage without human intervention. The model results show potential impacts ...  相似文献   
29.
1980—1991年旱涝分布图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先恭  魏凤英 《气象》1993,19(4):33-38
  相似文献   
30.
我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的划分及预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凤英  张先恭 《气象》1988,14(8):15-19
本文提出了一种划分我国东部夏季雨带类型的客观方法,并与目测分型结果进行了比较。同时也探讨了雨带类型的预报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