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85篇
地球物理   33篇
地质学   114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21.
本文针对机载三线阵CCD影像自检校区域网平差中,待求未知参数众多、法方程巨大而复杂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等效误差方程的ADS40影像自检校区域网平差方法.通过采用虚拟误差方程对原始误差方程进行等效改化,构建ADS40影像自检校区域网平差的等效误差方程,从而消去加密点地面坐标改正数,减少平差待求参数,实现法方程的合理简化.试验证明此方法可在保证平差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解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2.
采用NOAA极轨卫星先进微波探测器AMSU-A L1B的观测资料,经过卫星天线模式校正和临边调整,然后采用线性回归及水平方向上逐步订正法得到水平分辨率0.5 °×0.5 °垂直方向1 000 ~ 0.1 hPa共40层的反演温度资料。通过个例分析发现,反演的温度资料可以揭示热带气旋暖心的细致结构。之后,选取了由中高层向下(“自上而下”)发展而来的发展和不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对这些热带低压暖心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中高层向下发展而来的南海热带低压,都有暖心结构从中高层向下发展到近海面的过程;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在暖心向下发展到近海面时,高层暖心突然增强,使得热带低压的暖心在高层和低层同时出现显著增强;而不发展的南海热带低压的暖心结构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因此,通过监测热带低压暖心结构的变化,可能对判别热带低压是否发展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3.
The south coastal plain of Laizhou Bay is one of the typical salt-water intrusion areas in China,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which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alaeoenvironment evolution. Systematic analyses of pollen, foraminifera and grain size composition based on ^14C and luminescence dating from two sediment cores were performed for the purpose of understanding the salt-water intrusion in the coastal plain of Laizhou B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since late Pleistocene. It could be classified into seven evolution stages since 120 kaBP: 120-85 kaBP was a transition period from cold to warm; 85-76 kaBP was a period with warm and wet climate having swamp lakes develop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Weihe River, south coastal plain of Laizhou Bay; 76-50 kaBP was characterized by grassland vegetation and coarse sediments in terrestrial environment, which was the early stage of Dali Ice-Age; 50-24 kaBP was a period with alternate sea deposition in the south coastal plain of Laizhou Bay; 24-10 kaBP was the late stage of Dali Ice-Age with coldest period of Quaternary, the south coastal plain of Laizhou Bay was dry grassland and loess deposition environment; 10-4 kaBP was another warm and wet climate period, sea level was high and regressed at 4 kaBP; and has been the moder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since 4 kaBP. Among the three warm stages, including 85-76 kaBP, 50-24 kaBP and 10-4 kaBP, corresponded to late Yangkou, Guangrao and Kenli seawater transgression respectively. The duration of the latter one in south coastal plain of Laizhou Bay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west coast of Bohai Sea and east coast of Laizhou Bay. The three periods of seawater transgression formed the foundation of salt-water intrusion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24.
美国MGA网络数据库2000-2005年收录的中国地理学期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气象学与地球天体物理学文摘》(Meteorological&Geoastrophysical Abstracts,简称MGA)创刊于1950年,由美国气象学会编辑。MGA收录内容覆盖了环境科学、气象学、天体物理学、水文学、冰川学和物理海洋学等6个学科。该文摘收录了世界50多个国家、30多种文种的600余种期刊,以及气象、地球天体物理学组织、机构出版的专著、文集、科技报告、会议文献。  相似文献   
125.
对黄崖洞铁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及矿体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矿床成因做初步探讨。全面总结该矿床的成因、构件要素及其与矿床表象特征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在地层、构造、标志层等方面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6.
给出了1993年8月8日关岛地震(Ms=7.1,深度60km)前后ULF(Ultra Low Frequency:超低频信号,频段为O.005~10Hz)地磁信号的分析结果.ULF观测系统位于日本关岛,距离震中约65km.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①建议用非常细致的统计分析(月均值,标准偏差)来判断ULF信号的强度和极化值(比如:Z/H比值);②ULF信号活动强度和∑Kp的对比,有助于区别空间地磁脉动和非空间源地磁辐射;③发现Z/H比值的使用在把可能来自震源的辐射从空间等离子波中识别出来非常重要;④从对极化值的时间序列的统计分析发现极化值在震前仅一个月时有一个显著的增强,表明这期间的电磁异常现象很可能是震磁前兆信号;⑤Z分量的时间变化类似于Loma Prieta地震前的变化,即在震前10天到两周有明显的增强,在震前几天出现另一次增强;⑥可能与地震有关的电磁辐射是一种类似噪音的自然现象,它们的主要频带范围0.02~0.05Hz(最大幅值约为0.1nT).  相似文献   
127.
已经利用近垂直反射地震叠偏剖面得到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远程应力场形成上部地壳滑脱断裂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利用油气地震叠偏剖面发现中远程的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远程的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带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浅部基底共同作用形成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该断裂系统基本呈双向形式,纵向与横向上表现出不均匀的强度,向西逆冲推覆的断裂系统厚度范围可达到约3~4 km,向东的断裂系统厚度范围可达到约1~2 km,断裂系统组构比较复杂.经过对控盆断裂孙吴—双辽断裂两侧地球物理场分布特征的分析,认为松辽盆地浅部基底的逆冲推覆断裂系统是叠加在孙吴—双辽断裂之上的新的断裂系统.考虑到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在远离1000多公里之外所产生的内蒙古阴山—燕山大型逆冲推覆断裂带以及松辽盆地的区域构造位置,认为在松辽盆地南部和滨北地区孙吴—双辽断裂构造线之外也应该存在浅部基底内的逆冲推覆断裂.  相似文献   
128.
描述地层吸收作用的品质因子Q作为PP波和PS波联合反演中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对地下岩石物性参数及油气预测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改进的Kolsky模型波场延拓物理机制为理论基础,结合Zhang和Ulrych提出的计算层旅行时方法,提出了基于改进的Kolsky模型波场延拓公式的纵波Q值、横波Q值估计方法。该方法是通过不同记录道间振幅谱比对数与频率的线性回归估计出一系列的Q值,然后通过筛选、平均处理得到各层位的Q值。模型试验中,估计出的P波、PS波Q值与理论Q值误差均小于2%,这表明了该方法估计Q值的正确性和估计结果的准确性。将本文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中,获得了合理的P波Q值估计结果。  相似文献   
129.
张艳  王涛  孙雷  徐青 《测绘工程》2006,15(4):62-64
SPOT星载导航系统AOCS成功应用于摄影测量生产,可在无地面控制的情况下获取高精度的DEM数据和正射影像。文中介绍了导航系统在摄影测量生产中的应用、SPOT星群的基本情况和SPOT的星载导航系统———AOCS系统,讨论了AOCS的应用成果。高精度的DEM数据和正射影像产品表明:星载导航系统是实现全球范围无控制地形测图和地形数据采集的一个极有潜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0.
张艳  王涛  赵亮  刘颖  徐青 《测绘科学》2006,31(5):71-73,44
本文提出SPOT影像的一种快速正射纠正法,该方法采用分块内插算法和加速措施可以快速地完成SPOT影像的正射纠正。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证实,在采用合理的分块尺寸的条件下,该方法可以保持传统方法正射纠正影像的精度基本不变,在精度损失的极小范围内实现SPOT影像的快速正射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