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中国亲煤(煤系)砂岩型铀矿床成矿过程,以不同氧化程度的低煤级煤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煤对铀酰离子的吸附络合作用.结果表明,煤对铀酰离子(UO22+)的吸附作用受煤氧化程度、煤种、溶液pH值、环境温度和铀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影响.脱附实验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证明,煤中活性官能团与铀酰离子发生了明显的化学吸附/络合作用.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亲煤型砂岩铀矿的成矿过程,为揭示煤与铀矿共伴生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2.
针对煤矿井下大范围超前探测煤层瓦斯含量的实际需求,提出了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含量测试密闭取心方法,设计并试制了适合于煤矿井下长钻孔煤层瓦斯含量精准测试的"三筒单动、球阀密闭"的密闭取心装置,装置外径89 mm,采取煤心直径可达38 mm;密闭能力达到11 MPa以上,满足于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含量测定密闭取样要求。井下工程试验结果显示,该装置的煤层密闭取心取样深度达到360.5 m,5组密闭取心法测得的煤层瓦斯含量为常规取心法测值的1.26~3.07倍,平均2.25倍。该技术将为我国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含量大范围精准探测、区域瓦斯治理及效果检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3.
为了探讨不同煤级煤储层中游离气含量分布特征,本文基于游离气主要存在于煤孔隙中的认识,优化了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并利用全国典型含煤地区包含从褐煤到无烟煤的42组不同煤级煤的煤层气参数测试数据,采用优化的游离气含量估算方法计算了不同煤样的游离气含量,并与解吸气含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煤中游离气含量所占总气含量的比例随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增高呈减小趋势,在褐煤到无烟煤三号阶段的所占比例分布在2.13%~33.25%;游离气含量和解吸气含量与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关系均呈"双峰"特征,但双峰峰值大小顺序正好相反,游离气含量在肥煤阶段的峰值高于无烟煤三号阶段,总气含量与镜质体平均最大反射率关系主要受控于解吸气含量。   相似文献   
24.
岫岩-海城MS 5.4地震序列空间分布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岫岩-海城Ms5.4地震序列分布范围较为集中,用平时使用的定位软件难以给出较为精确的地震参数。本文采用相对定位方法,利用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的数字记录资料,对整个序列ML≥2.0的地震进行了精确定位,并对整个地震序列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25.
河东煤田离柳矿区煤相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煤岩学为主,结合煤化学、地球化学和沉积学,研究了本区4#、5#、#和9”煤层的宏观、微观煤岩特征,探讨了煤的成因标志,提出了本区成煤泥炭沼泽和煤相的划分方案,总结了各类煤相的特征及各煤层的煤相组成及其垂向演化序列。  相似文献   
26.
杨秋  张群  王敏  孙莉 《测绘学报》2015,44(8):900-908
针对海面舰船等具有一定空间稀疏性的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场景,提出了一种稀疏场景目标的距离像峰值聚类分割成像方法。首先采用小波降噪算法对SAR原始回波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距离压缩和距离徙动校正获得不同观测位置的距离像,利用基于二阶差分算子的快速峰值检测算法检测距离像峰值点,对峰值检测结果距离维聚类后方位向成像,实现了距离向能量区间稀疏目标的分割成像;对峰值检测结果距离-方位二维聚类后方位向成像,实现了距离向能量区间与方位向合成孔径时间无耦合稀疏目标的分割成像。仿真结果表明,对海面舰船等具有空间稀疏性的成像场景,所提方法能够实现目标的有效分割成像,不仅在完整保留目标回波信息的同时大幅度地降低了方位向压缩的运算量,而且分割成像结果更有利于目标的快速识别。  相似文献   
27.
高压水射流极小半径钻井技术是实现油气资源低成本、高效开发的重要技术手段。根据国内外高压水射流极小半径钻井技术研究及应用情况,系统分析了锻铣扩孔型液压式、锻铣扩孔型射流反推式和套管开窗型3种极小半径钻井技术的装备组成、钻进原理、工艺过程和应用效果,归纳了不同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性。从应用于煤层气开发的角度,倡导锻铣扩孔型射流反推式极小半径钻井技术应作为一个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并提出了此技术在煤层钻进及转向过程中面临的难点问题和解决思路。针对极小半径钻井技术装备在地层适用性、钻进效率、增产效果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和新形势下能源开发对钻井技术装备的发展需求,建议应尽早开展煤层气井极小半径钻井复合增产技术、极小半径钻井提速增效技术、极小半径钻井-下筛管一体化钻完井技术以及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极小半径钻井技术的研究和工程试验。   相似文献   
28.
煤中残余气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煤中残余气是煤层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含量直接影响到煤层气含量和煤的含气饱和度。本文对不同地区、各种煤级的近100 个煤心煤样的残余气含量测试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找出了煤中残余气含量的分布变化规律,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煤的残余气含量不相同,变化范围为0~3 m3/t;残余气在煤层气中占的比例变化很大,为1.5%~30.0%;残余气含量的高低受煤级、灰分和煤样粒度等因素影响,煤级和灰分越高,残余气含量亦越高   相似文献   
29.
李木国  王静  张群 《岩土力学》2006,27(6):1017-1020
根据土工试验使用要求,应用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技术,将大连理工大学与日本诚研社合作研制的新型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配备了完善的控制软件系统。采用VC++6.0语言作为编程平台,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中的多线程技术、精确定时技术、绘图技术,结合现代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理论,实现了三轴-扭转试验机的自动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功能,能够完成静态、动态等各种组合试验,并可实时监测试验全过程的应力、应变和位移等12种数据,绘制实时动态曲线,更加方便试验者操作,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30.
煤层气可采性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以潘庄井田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对常规煤层气可采性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方法适用的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煤层气的可采性需要在地质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主要控制性地质因素及其有效配置。多因素加权分析法与储层数值模拟法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煤层气可采性评价方法。并以潘庄井田为例,在系统分析了影响煤层气可采性主要地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层气可采性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