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48篇
海洋学   18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Northern Carnarvon盆地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发育一套海相Brigadier组碳酸盐岩,但其岩性特征、沉积相类型、分布规律和沉积模式尚不清楚。研究认为,Brigadier组沉积时期构造稳定、基底坡度小、气候温暖潮湿、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海平面整体上升,具有利于混积沉积发育的地质背景。Brigadier组具有明显的混积沉积特征,盆地东南部Brigadier组岩性为三角洲砂泥岩,盆地西北部岩性为纯碳酸盐岩,ODP多口钻井钻遇生物礁滩沉积,整体呈现从东南向西北岩性由碎屑岩变成碳酸盐岩的特征。研究认为Brigadier组混合沉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碎屑物源输入的停止和水动力的减弱,导致碳酸盐岩沉积与砂泥岩沉积出现混合,Brigadier组混合沉积为典型的相混合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92.
王慧  张璐  石兴东  李栋梁 《大气科学》2022,46(1):133-150
本文利用气候变化趋势转折判别模型(PLFIM),分析了1982~2018年青藏高原中东部70个气象站点地表感热趋势演变特征的季节差异,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和方差分析方法定量评估了影响不同季节地表感热变化的关键气象要素.结果 显示:(1)高原中东部四季平均地表感热通量均存在显著趋势转折特征,整体来看,秋、冬季转折时间较早(...  相似文献   
93.
将多重网格策略引入NLS-3DVar(Non-linear Least Squares-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Variational Data Assimilation,非线性最小二乘三维变分同化)方法,进而应用于2400多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逐时气温数据和NCEP再分析气温数据的融合,得到中国区域空间分辨率1°×1°,时间分辨率为6小时的气温融合产品。分别从单重网格(分辨率1°×1°)和双重网格(分辨率由2°×2°到1°×1°)利用2014年1~12月(4、5月除外)的独立检验数据考察NLS-3DVar气温融合产品质量,验证基于多重网格策略的NLS-3DVar方法的优越性。在单重网格下,与广泛应用于气象行业的Cressman插值产品(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1.961°C d~(-1)和0.924)相比,NLS-3DVar产品全年始终具有最小的均方根误差和最大的相关系数,年平均值分别为1.915°C d~(-1)和0.929;站点间误差分析进一步表明,NLS-3DVar产品在大多数检验站点精度更高,在新疆、甘肃、云南、陕西等地区尤为突出;加入双重网格策略的NLS-3DVar产品与单重网格的NLS-3DVar产品误差对比显示,均方根误差年平均值分别为1.649°C d~(-1)和1.711°C d~(-1),相关系数年平均值分别为0.970和0.968,二者在均方根误差和相关系数的表现上都极为相似,即双重网格NLS-3DVar气温产品尽管对观测数据采取了稀疏化处理,但依旧维持了原有的产品精度,并且在计算效率上提高了1倍多。而与同样在双重网格下基于多尺度的STMAS(Space–Time Multiscale Analysis System)算法相比,双重网格的NLS-3DVar产品在产品精度上同样占据优势,在计算效率上单位时次耗时与STMAS算法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   
94.
95.
96.
陈冬柏  张璐 《高原地震》2011,23(3):46-49
通过陕西省西安基准地震台在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实践,论述了加强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的重要意义及认识。同时,针对在地震监测环境和设施保护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
在运城盆地厚层黄土覆盖区所开展的深穿透地球化学找矿试验,采用黏土吸附态金属离子(Cu、Co、Ni、Zn等)、热释碳酸盐(ΔC)、电导率(η%)、F离子选择性电极四种方法同时进行。试验对象是深埋在黄土下200~300 m以深两个铜镍多金属硫化物矿床。通过本次试验,所选四种方法均不同程度捕捉到巨厚黄土覆盖200 m以深的金属矿床成矿地球化学信息,初步证明所选方法是有效的、可行的。其中粘土吸附态金属离子Co、Ni、Cu、Zn异常强度与在矿体中的浓集强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间接找矿信息热释碳酸盐(ΔC)、电导率(η%)也有一致的趋势。进一步将四种方法的异常信息进行叠加,所形成的组合异常更好地克服了单信息微弱、不稳定的缺陷,可更有效地指示深埋隐伏多金属矿体,明显增大异常对矿体的反映率。本次所选的四种方法,野外采样方法简单,操作简便,与常规土壤化探工作方法基本一致,生产与测试成本能为基层单位接受;对同类土壤覆盖区开展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找矿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8.
云南金顶铅锌矿床中铊、镉元素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坪金顶铅锌矿床是中国最大的铅锌矿床,已有的研究都集中于金顶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性质、矿床成因以及Cd、Tl元素污染的研究,未开展矿床中分散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因此,厘清矿床中这些伴生元素的赋存状态,对资源的综合利用甚为关键。本文基于对金顶矿床各类铅锌矿石和尾矿中主微量元素分析和检测,结合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床中Cd、Tl进行了赋存状态的研究。结果表明,Tl元素和Fe关系密切(R=0.84),而Cd与Zn关系密切(R=0.93);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微区观察,均未发现铊的单矿物,推测Tl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于黄铁矿中,Cd呈均匀状分布于闪锌矿和菱锌矿中。但在个别样品的菱锌矿中发现了极少量的具明显次生特征的硫镉矿(2~5μm),说明Cd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锌矿物中,而极少呈独立矿物。  相似文献   
99.
张晓平  胡紫红  张璐 《测绘通报》2023,(5):148-152+169
在转型发展压力下,资源枯竭型城市仍将面临一定的生态退化风险,其生态保护修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江西省大余县为研究区,识别全域生态退化风险及其空间特征,划分生态保护修复区类型,并提出相应生态保护修复策略。研究结果表明:(1)大余县生态退化风险空间集聚特征显著,呈现“四片一带”的空间格局;(2)全县生态退化风险总体较低,局部生态退化风险主要源于生态压力,其中矿业开采是导致局部生态压力升高的关键因素;(3)将全县划分为生态治理区、生态涵养区、生态保育区和生态提升区,并采取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有利于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推进。  相似文献   
100.
张璐  柴燕妮 《北京测绘》2021,35(3):340-344
基于地理国情数据,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等技术手段,分析江淮生态经济区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因素.通过分析可知:2015-2018年,江淮生态经济区内蓝色生态用地增加,绿色生态用地减少.开挖坑塘、退耕还湖(还湿)等人类活动是蓝色生态用地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造成绿色生态用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开展的树种更新砍伐工程,尤其在废黄河、淮沭河河道边,宿城区邓庄、泗阳县魏圩村等村庄周边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