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6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52.
53.
54.
55.
何秋银  王世练  张炜  许涛 《海洋工程》2018,36(1):138-144
水声信道的多径时延扩展和时变特性对信道估计和均衡技术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同时也决定了水声信道是一种时频双扩展信道,提出一种水声OFDM通信系统中基于软信息的迭代信道估计技术,利用基于复指数基扩展模型(CE-BEM)进行信道估计。OFDM系统本身可以消除由于多径引起的符号间干扰(ISI)。基于导频的BEM信道估计,可以实现对时变信道的估计,结合基于软信息迭代的迭代均衡模块,将每次迭代生成的符号软判决信息作为辅助导频用于信道估计。同时,为了防止由于信道时变引起的信道子载波间干扰(ICI)对导频符号的影响,采用基于保护间隔的导频插入法插入导频。仿真结果显示基于BEM的软信息迭代信道估计性能较非迭代信道估计时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6.
增强型地热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地热发电技术,可通过水力压裂的方式从干热岩中提取地热资源。而超临界CO2 作
为一种优良的传热流体,在用其替代水开采增强型地热系统中地热能的同时,还可以达到间接地质封存CO2 的目的。在阐述
CO2 增强型地热系统的优缺点、模拟研究和经济潜力的基础上,总结了该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并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的相关
建议,以期为CO2 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在中国的深入开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7.
江南造山带东段皖南地区的历口群,通常被认为是Rodinia超大陆形成后的早期裂谷沉积,记录了扬子板块东南缘东段晋宁造山作用后皖南地区新元古代盆地演化。但迄今为止皖南新元古代地层同位素年代学数据仍比较欠缺,且对历口群缺乏典型剖面的沉积学研究,沉积物物源仍不清楚,制约了对扬子地块东南缘东段新元古代盆地演化的全面认识。因此,本文选取出露于江南造山带东段的镇头组和邓家组典型剖面,运用沉积学、地层学和锆石U-Pb年代学方法,系统分析历口群沉积相及其物源特征,认为历口群形成时代在820~760 Ma之间,镇头组形成于近岸水下扇环境,主要物源为双桥山群浅变质岩和与双桥山群岛弧岩浆活动有关的地区,邓家组形成于滨岸环境,主要物源来自于扬子板块内部,部分与南华系裂谷火山岩和双桥山群岛弧岩浆活动有关。本研究对新元古代江南次级盆地演化时限提供制约,为扬子地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年代地层格架的建立和盆地的重建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8.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等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地下空间作为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当的城市地下化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些问题。文章简要叙述了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城市地下空间的应用类型,分析了地下空间的恒温性、隔热性、湿度较大、环境封闭空气流通性差、天然光线不足、缺乏自然景观、没有外部形态等内部环境特点。以西安赛格国际购物中心为例,从自然采光、人工照明、植物水体和界面设计的角度概述了地下综合体室内设计的核心理念和关键步骤。最后提出了如下关于城市地下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优化思路:(1)空间布局明确,符合人的空间认知习惯;(2)通过扩大建筑入口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天然光;(3)运用照明模拟自然光;(4)引入自然元素,使室内外环境自然过渡,增加地下空间的活力,改善封闭感,缓解人的心理和生理障碍;(5)地下空间的各类尺度应符合人体尺度,避免产生不适感;(6)注重行动不便的人群,设置人性化的无障碍设施;(7)设计充足的休憩场所;(8)注重设计本土化,展现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9.
水化地震短临前兆标志标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吉易  张炜 《中国地震》1996,12(3):316-324
应用层次性和整体性原理等新观点,从大量的水化观测资料中,提炼出水化前兆标志。该标志以强震和强余震为目标,从中期,短期和短临3个时间尺度上,对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跟踪预测,预测的标志有均值变化率,频次变化速率,频次累加曲线和从属函数等4类。讨论了提取4类标志以及判断时间和地点的方法,并详述了不同时间尺度的震情判断方案。对1976年唐山地震做了检验性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