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车辆、坡顶堆载等造成的坡顶荷载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基于叠合悬臂梁模型和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反倾边坡的力学分析模型,推导了坡顶荷载作用下边坡的剩余倾倒力和剩余滑移力计算公式,给出了岩层破坏模式判别条件,并通过大型数学分析软件Matlab将分析方法程序化;然后,通过与离散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分析模型的准确性;最后,基于所提分析方法,进行了不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坡顶荷载对岩层剩余力的影响较大,但对岩层破坏模式的影响不大;对边坡稳定性较为敏感的切坡角度为50°和岩层倾角为58°,当小于该值时,边坡稳定性将显著提高;层间黏聚力对自重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得到的安全系数较为一致,验证了考虑坡顶荷载作用下弯曲倾倒破坏分析理论解的正确性,可为类似工程稳定性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5个IPCC AR4全球气候模式对东北三省降水模拟与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IPCC AR4中5个全球气候模式数据集和中国东北三省162个站降水实测资料,评估5个全球气候模式和多模式集合平均对中国东北三省降水的模拟能力,并对SRES B1、A1B和A2三种排放情景东北三省未来降水变化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全球气候模式能较好再现东北三省降水的月变化,但存在系统性湿偏差;多模式集合平均能较好模拟东北三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但模拟中心偏北,强度略强,模式对东北三省夏季降水的模拟效果优于冬季降水;预估结果表明,三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中前期和末期东北三省降水均将增多,21世纪末期增幅高于21世纪中前期,冬季增幅高于其他季节;就排放情景而言,SRES A1B和A2排放情景增幅相当,高于B1排放情景增幅;不同排放情景东北三省降水量增率分布呈较一致变化,A2排放情景下,增幅最显著的辽宁环渤海地区年降水量在21世纪中前期将增加7%以上,21世纪末期将增加16%。  相似文献   
43.
以地表变形监测成果为基础,结合数值计算分析,再现了程潮铁矿东主井区地表的变形过程,分析得到了井区地表的变形特征和变形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地下采空区和地表塌坑形成一定规模后,在矿区不同方向水平构造应力的释放和挤压作用下,被地质结构剖分为柱状结构的围岩向塌坑方向产生倾倒,引起了井区地表变形;地表变形主要以水平移动为主,垂直位移很小,但是随着柱状结构岩体不断倾斜,地表垂直位移与水平位移的比值也不断增大,并在地表形成漏斗形变形曲线。  相似文献   
44.
实时气象资料归档与检索系统是沈阳中心气象台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研制开发的气象资料应用管理系统。系统以磁盘阵列和DVD光盘为主要存储介质,利用自动分类、光盘刻录的自动控制和多样化的检索技术,实现了气象资料的自动存储与管理。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自动控制光盘刻录技术,为其他资料存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45.
V文件格式审核系统是在微机上编制实现,可用作单站或多站批量审核V文件的格式,省时、省力,提高了V文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46.
基于东北区域1961—2019年245站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经验正交函数方法(EOF)、累计距平方法、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相关分析等分析了东北地区初夏(6月)和盛夏(7—8月)降水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东北盛夏降水主要集中于东北东南部地区,初夏北部和东北部降水量也较多。东北初夏和盛夏降水EOF第一和第四模态分别表现为全区一致和自北向南负—正—负(正—负—正)的变化特征。初夏降水在1972年和1995年左右发生了共两次突变。盛夏降水分别在1966年、1983年和1998年左右发生了共3次突变。东北初夏降水在20世纪80—90年代存在显著的准6 a振荡周期,90年代后期开始准3 a周期较为显著;盛夏降水存在12 a左右的主振荡周期,且20世纪90年代之后3—4 a左右的年际尺度振荡周期显著。通过分时段探讨与降水相关的环流场特征,发现了东北初夏降水受东北冷涡的影响增强,盛夏降水由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转为受中纬西风带系统影响为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47.
为促进浙江省海洋科技发展和海洋强省建设,文章概述浙江省海洋科研力量,分析其主要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海洋科研力量优质且充足,科研项目及其成果大量涌现,优势科研领域初步形成;浙江省海洋科研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优越的资源和区位条件、蓬勃的海洋事业发展以及改革创新的海洋管理体制机制;与此同时,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仍有差距,力量、学科和人才分布不均衡以及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足的问题;未来应谋划海洋科技发展战略、促进海洋科研协同发展、完善海洋科研领域体系、优化海洋科研人才结构和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48.
利用1986—2015年辽宁省60个气象站逐日降雨量观测资料和1986—2015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NCEP/NCAR)逐月全球的再分析资料,对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划分及其分区分布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可以划分为Ⅱ区、Ⅲ区、Ⅳ区、Ⅴ区共4个区,比《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中辽宁省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分区多1个Ⅴ区,且相同分区对应的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年平均降雨量对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趋势具有一定指示作用,总暴雨量占总降雨量的比例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分区关系密切,辽宁省水汽输送的特征和地形地势是形成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区域分布差异的内在成因。  相似文献   
49.
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工作是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下达的“十五”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辽宁省气象台承担了全省所属 2 5个国家基本 (准 )站自建站以来至 2 0 0 0年的降水自记纸进行数字化处理任务。该项工作完成后 ,可提供全省国家基本 (准 )站的降水自记扫描图像文件、降水分钟和小时强度数据标准文件。如何利用中国气象局降水自记纸数字化处理系统对全省降水自记纸进行扫描图像处理、迹线提取及数据转换 ,确保形成的降水分钟和小时强度数据标准文件准确可靠 ,尤为重要。目前部分台站的降水自记纸存在管理上的不规范 ,诸如遥测纸出现笔尖跳动…  相似文献   
50.
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年代际变化及与PDO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1951—2008年台风及海温资料,分析了东亚盛夏(7—8月)北上转向台风个数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PDO的关系。结果表明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存在明显年代际变化特征,并在1978年前后发生突变。东亚盛夏北上转向台风个数与PDO关系密切,两者呈反位相关系。PDO位相转变后影响北上台风的海温关键区由赤道中东太平洋和西风漂流带区域变为黑潮区域,并且北上台风个数与各海温关键区存在时滞相关。在PDO不同位相的年代际背景下,西太副高位置的变化是北上台风个数年代际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