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69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42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61.
对中世纪暖期(MWP)的时空分异和区域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关系到对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驱动力的正确认识,也有助于客观地解析20世纪气候变化增暖的历史地位.本研究对中国疆域内各个地区MWP的一些成果进行梳理和再思考,表明MWP在中国疆域内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但不同地区MWP表现出明显的时空差异.中国中东部地区在800—1300 AD存在明显温暖期,各种地质记录和文献记载都有较明显反映;虽然西北部MWP表现不很明显,但是众多石笋、湖泊沉积和风沙沉积也记录了500—1500 AD间呈现温暖湿润的气候特征;青藏高原各地MWP的表现差异明显,其中800—1100 AD暖期是高原东北部最暖的时期,而南部和西部最暖期分别出现于1150—1400 AD和1250—1500 AD.太阳辐射变化和火山活动可能是形成MWP的基本原因,而中国三大自然区下垫面条件的复杂多样性造成MWP发生过程和表现形式的时空分异.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尤为关注,因为,如今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还是一个国际政治问题、经济问题,事关社会的长远发展.本研究以沙尘暴为切入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沙尘暴及沙尘天气发生频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地域性差异,并进一步讨论了沙尘暴发生频率变化趋势与温度变化的响应机制,认为沙尘暴发生频率变化与气温变化呈负相关关系.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频率呈整体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中国气温有整体升高的趋势,这可能是全球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波动.  相似文献   
63.
以DPSIRM因果关系模型拟定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比较法赋权并量化计算,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对大连社区人居环境状况和全空间分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连市社区人居环境安全单元分为五个类别,即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很差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较差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过渡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较好单元、社区人居环境安全评价优良单元;大连市人居环境安全的空间分布中各分区所占的比例为:人居环境安全区30.598%,人居环境较安全区30.232%,人居环境安全过渡区9.678%,人居环境较不安全区12.299%,人居环境不安全区17.193%;南部滨海区人居环境安全好,北部城乡结合部人居环境安全差,呈现由南向北递减趋势;中部是国家森林公园等植被覆盖好的区域,人居环境安全好。研究表明本文所建评价模型具有普遍性,可用于不同社区人居环境因子的评价与比较。  相似文献   
64.
赖才炎  赵国  赵燕铭  赵红 《地理教学》2012,(4):F0002-F0002,F0003
1沙漠玫瑰产自新疆,形成在蒸发作用强烈的盐湖沉积物中。"我是结晶的结果还是风蚀的产物呢?" 2镜铁矿产自四川,标本布满了白色水晶小晶柱,形似菊花,与镜铁矿晶体相映成趣,晶莹透亮,极具观赏价值。"我为什么称为'镜铁'呢?" 3蛋白石产自浙江德清,是天然的二氧化硅胶凝体,姿色貌似蛋白。色美者可作宝石或工艺品材料。"知道我是如何'蛋'生的吗?"  相似文献   
65.
冰雹和低空风切变天气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利用机场多普勒天气雷达等资料,分别对发生在广州白云机场的一次冰雹和一次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识别平面位置上的钩状回波,以及垂直剖面上的强回波墙、弱回波穹窿、悬挂回波和旁瓣假回波等特征,判断出冰雹云。并且,ZHAIL、VIL等多种雷达产品能够有效地确定冰雹发生的概率和落点。利用雷达VVP产品和地面自动站资料能够监测伴随着带状对流回波移动的低空风切变。此风切变表现为自南向北移动风向辐合带和风速的增大。速度径向风切变等产品,能够帮助判断风切变的类型、大小和发生位置。  相似文献   
66.
由于60°棱镜等高仪具有结构稳定、操作简便、易于携带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地用来测定二、三、四等天文点。利用该仪器进行多星等高观测的缺点是每颗恒星只能有一个观测值的记录,每组星的观测值个数也较少。根据少量观测值求定的结果中,偶然误差和人仪差的变化都比较大。为此,我们考虑在不改变仪器原有设备的情况下,把60°等高的观测方法作了改进,使原有的观测方法由一次读数改为三次读数,以提高观测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67.
文章报道了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蓝冰表面碎石带新生代冰碛岩(物)漂砾中微体古生物化石的分析结果及其意义。研究发现这些冰碛物(岩)内含有少量孢粉,而未见硅藻及其他微体化石。孢粉以裸子植物花粉和蕨类植物孢子为主、被子植物花粉含量相对稀少为特征。值得注意的是,在所分析的4个样品中,均发现至今在南半球仍有分布的特有属假山毛榉(Nothofagus)花粉,由于该属花粉及大植物化石曾发现于横跨南极山脉上新的天狼星群(SiriusGroup)中,它的存在反映当时古气候温暖湿润。在样品S1507和S1509中发现蒿属(Artemisia)花粉,其出现所代表的时代推测为新近纪,很可能为上新世。格罗夫山地区冰碛物中的这一孢粉特征可能反映了南极地区上新世曾经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气候变暖和冰川退缩事件。  相似文献   
68.
坑头金矿位于贵州黔东南金矿带,前人对该金矿带石英脉型金矿进行了广泛研究,认为深部可能有蚀变岩型金矿存在,但都未证实。近期经综合研究,在坑头金矿施工钻孔发现坑头金矿的深部存在蚀变岩型矿体,含金量最高达6. 65 g/t。蚀变岩型金矿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以裂隙金为主,主要载金矿物为毒砂。硅化蚀变及断层与金矿化关系密切,金矿体位于硅化蚀变发育的构造破碎带中。目前,黔东南金矿的开采目标多为300 m以浅的石英脉型金矿体,因此该发现对黔东南地区金矿深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9.
青海沟里地区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沟里地区是我国西北的重要金矿矿集区,为进一步探寻沟里地区的找矿潜力,以该地区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平均值±3倍标准差的方法提取异常下限并圈定单元素异常与综合异常,结合研究区内的地质特征对圈定的异常进行了解释与评价。在圈定找矿远景区之前,首先对研究区内德龙金矿床的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结构特征与地质特征进行了剖析,认为北西向的断裂与Au、As组合异常是金的有效的找矿标志,并构建了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以此为指导圈定出热龙金矿找矿远景区;之后对成矿地质条件较好的、以铜为主的(HS01)综合异常进行了剖析,认为其有寻找铜多金属矿的潜力,圈定了龙洼卡鲁铜多金属矿找矿远景区。后续的异常查证工作中,在热龙找矿远景区内发现了金铅矿体,在龙洼卡鲁找矿远景区内发现了铜银矿体。本研究丰富了该区的矿产类型并为该区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70.
为解决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中存在底层特征缺乏语义信息、像元级的检测结果存在“椒盐”现象以及监督分类中样本标注自动化程度较低,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超像元词包特征和主动学习的变化检测方法。首先采用熵率分割算法获取叠加影像的超像元对象;其次提取两期影像像元点对间的邻近相关影像特征(相关度、斜率和截距)和顾及邻域的纹理变化强度特征(均值、方差、同质性和相异性),经线性组合作为像元点对的底层特征;然后基于像元点对底层特征利用BOW模型构建超像元词包特征,并采用一种改进标注策略的主动学习方法从无标记样本池中优选信息量较大的样本,且自动标注样本类别;最后训练分类器模型完成变化检测。通过选用2组不同地区的GF-2影像和Worldview-Ⅱ影像作为数据源进行实验,实验结果中2组数据集的F1分数分别为0.8714、0.8554,正确率分别为0.9148、0.9022,漏检率分别为0.1681、0.1868,误检率分别为0.0852、0.0978。结果表明,该法能有效识别变化区域、提高变化检测精度。此外,传统主动学习方法与改进标注策略的主动学习方法的学习曲线对比显示,改进的标注策略可在较低精度损失下,有效提高样本标注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