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7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57篇
测绘学   69篇
大气科学   138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07篇
海洋学   275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31.
阐述了遥感多源信息复合的理论与技术依据,指出TM与SAR影像复合可实现优点的合成,旨在丰富地物的特征信息,提高目标分类精度,特别是有利于对滨海动态的监测与新生地貌体所关联的泥沙输移和海洋动力作用等隐伏信息,并以近期黄河口沙嘴演变的遥感影像作为例证.  相似文献   
832.
张杰  张强  田文寿  何金梅 《冰川冻土》2006,28(5):722-727
利用Terra和Aqua卫星上载的MODIS探测器接收资料和祁连山区及周边气象台站6 h降水量资料,应用6S辐射传输模式和Mie模式,针对2002—2005年以来的18次大范围云覆盖的祁连山区,反演了云的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以及云液态含水量等参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其随海拔高度变化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面降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祁连山区云的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以及云液态含水量分布受地形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最大值分布在海拔4 300 m以下的山区,是云水资源丰富区和易降水区;云宏观特征参数与地面6 h降水量成正相关关系,产生降水概率较大的云光学厚度在8~20之间,云粒子有效半径在6~12μm之间,云液态含水量在0.04 g·m-3就能产生降水.祁连山区云液态含水量可高达0.15 g·m-3,表明山区云水资源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833.
运用层序地层原理,通过岩心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对新疆准东煤田西黑山勘查区西山窑组进行了层序地层研究,识别出3个体系域-)-低位、湖扩和高位体系域,并进一步进行了高频层序单元的划分。在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下,分析了西山窑组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沉积体系,进而细分为4个亚相和8个微相类型。同时,对煤岩样品进行了煤质分析和显微组分定量统计,确定了研究区煤相类型主要为潮湿森林沼泽相和干燥森林沼泽相。该区煤相的垂向演化规律受湖平面升降变化所控制,而湖平面的升降受层序地层格架的约束,在不同体系域中湖平面的变化控制泥炭沼泽的发育,从而决定了煤质煤相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834.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inherent optical properties in the Bohai Sea are very complex.In this paper,we used 77 groups of field data of AOPs(apparent optical properties) and IOPs(inherent optical properties) collected in June,August,and September of 2005 in the Bohai Sea,to retrieve the spectral tota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λ) with the quasi-analytical algorithm(QAA).For QAA implementation,different bands in the region 680-730 nm(in 5 nm intervals) were selected and compared,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band domain of the reference wavelength.On this basis,we proposed a new algorithm(QAA-Com),a combination of QAA-685 and QAA-715,according to turbidity characterized by a(440).The percentage difference of model retrievals in the visible domain was between 4.5%-45.1%,in average of 18.8% for a(λ).The QAA model was then applied to Medium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MERIS) radiometric products,which were temporally and spatially matched with in-situ optical measurements.Differences between MERIS retrievals and in-situ values were in the range 9.2%-27.8% for a(λ) in the visible domain.Major errors in satellite retrieval are attributable to uncertainties of QAA model parameters and in-situ measurements,as well as imperfect atmospheric correction of MERIS data by the European Space Agency(ESA).During a storm surge in April 2009,time series of MERIS images together with the QAA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bility of the tota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pattern in the Bohai Sea.It is necessary to collect more independent field data to improve this algorithm.  相似文献   
835.
去白云石化作用在地层中普遍发育,但对其形成环境、影响因素、形成机理以及对储集层的作用等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文中分析了去白云石化的识别标志,从是否保留原始晶形、产出状态及形成环境以及成岩作用中的表现形式3个方面对去白云石化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去白云石化形成环境广泛,从近地表受大气淡水影响的环境,直到浅埋藏、深埋藏等环境,甚至表生矿床、湖相环境中都可以发育去白云石化。影响去白云石化的因素主要有:原始白云石的化学成分与物性、有序度、流体性质(包括流体中SO2-4浓度、Ca/Mg值、温度、CO2分压和pH值等)以及原始白云石是否含Fe等。利用阴极发光与地球化学分析等手段,可有效界定近地表、海水与淡水混合以及埋藏等不同环境下去白云石化的形成机理。去白云石化的过程可以被分为两个步骤:(1)白云石的溶解;(2)方解石的沉淀。这两个步骤可能仅发生其中之一或前后顺序不同。去白云石化多从白云石晶体核心或边缘与核心之间的界面处开始,这是由于这些地方在白云石生长过程中有缺陷或Ca含量较高。去白云石化可以被认为是Mg2+逐渐释放的过程。方解石—白云石—溶液体系的研究有助于探讨方解石、白云石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及影响因素。近地表去白云石化常常与膏盐溶解和渗流带/潜流带大气淡水有关。横向上连续分布的去白云石化地层可指示不整合面。研究去白云石化作用产物的特征,可以反映成岩作用期次及流体来源。去白云石化可增大溶模孔和晶间隙,改善储集性能,但去白云石化贡献的孔隙多与后期淋滤有关,如果缺乏后期淋滤,晚期埋藏形成的去白云石化方解石对于储集层孔隙是破坏性的。  相似文献   
836.
四川盆地东部下三叠统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多为白云岩,主要分布于环开江—梁平盆地的台地边缘相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飞仙关组鲕滩相储集层经历了多期白云岩化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期发生于成岩早期近地表环境,由蒸发海水回流引起,形成的粉晶交代白云石构成了现今白云岩的主体。飞仙关组早期白云岩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埋藏重结晶作用,形成了不同的岩石结构类型。飞仙关组白云岩的孔隙多为原岩中继承而来,白云岩化作用对储集层发育的意义并非创造孔隙,而是保存已有的孔隙。由于白云岩化作用发生的时间早以及白云岩的抗压溶性质,原生(鲕)粒间孔以及早期大气淡水溶蚀作用形成的鲕模孔/粒内溶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下来,构成了现今鲕滩相储集层的主要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837.
海岛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正因为其独立性,一旦遭到自然灾害的袭击,海岛生态系统的景观结构就会发生改变,使得景观不稳定。而景观稳定性又表现为景观的抗性和恢复力。那么海岛景观受到破坏后恢复到稳定状态的恢复力就与海岛受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程度有关。景观越稳定,那么其受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程度就越小,反之,景观越不稳定,其受自然灾害潜在风险程度就越大。文中分析了景观稳定性与景观异质性、景观破碎度和景观镶嵌度的关系,以及与人工景观面积大小的关系。指出了海岛景观格局与海岛风险程度的关系,提出了基于景观格局的海岛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方法,并基于景观异质性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景观镶嵌度指数和人工景观面积比等指数建立了海岛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以长岛南五岛中的大黑山岛、北长山岛和南长山岛为研究区域,对文中提出的相对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应用,评价结果与传统的评价结果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38.
以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的布局和选址经验为基础,以海陵岛2003年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样本,选取对海陵岛土地利用布局影响最大的土壤类型、高程、坡度、坡向、离岸距离和交通条件6种因素作为评价因素,采用栅格数据空间叠加分析的方法,根据土地利用类型与评价因素等级组合的频繁度,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在各评价因素下的适宜度,求出各评价因素的适宜度权重,运用加权求和法获得海陵岛2008年土地利用在全部评价因素下的综合适宜度,并对综合适宜度进行分等定级。评价结果表明,海陵岛2008年土地利用类型非常适宜的占总面积的41%,中等适宜的占28%,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均为有林地,分布在马尾山等山脉,主要受高程和土壤类型影响;一般适宜的占20%,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养殖水面,分布在离岸较近的海湾,主要受离岸距离和交通条件影响;临界适宜的占11%,不适宜的约占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均为旱地,分布在北极村等村庄周边,主要受土壤类型和高程影响。  相似文献   
839.
一次冰雹云演变过程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15  
针对2003年9月21日的一次区域性冰雹云强对流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场特征和雷达资料,利用NOAA卫星数据,从天气分析、能量转换以及云在可见光、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分析了冰雹云的演变及特征。结果表明,伴随着大气能量的转换,当日青海湖以北的对流冷云单体在东移过程中,结合了西南部暖舌带来的暖湿气流,午后受地面增温出现了爆发性发展。(1)17:00云团发展最旺盛,云顶温度最低值达到-44℃,并确定冰雹发生的云顶温度临界值为-39.2℃,云顶亮温为221K;(2)冰雹云温度水平梯度介于20~35℃/50km之间,表现为有雹无灾的冰雹强度特征;(3)卫星数据表明,此时雹云与其它云团不同,具有粒子有效半径较大,气溶胶光学厚度也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40.
介绍了GIS的组件开发技术及ArcGIS组件ArcObject,描述了基于ArcObject技术开发的我国海洋一号卫星数据悬浮泥沙分析系统功能及特点,详细阐述了每一个模块所采用的开发技术以及关键的开发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