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昆秦接合部志留-泥盆纪侵入岩及其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详细的地质填图和年代学研究,确定昆秦接合部存在志留-泥盆纪岩浆活动,采用单颗粒锆石U-Pb定年方法测定侵入岩的形成时代为382~423Ma,即志留-泥盆纪.岩体以小岩株、岩脉及构造岩片产出,普遍受后期构造作用,多数以构造片岩卷入海西期苦海-赛什塘构造混杂岩带内.岩性有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4种,属于典型的钙碱性系列.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及构造环境判别显示,其形成于岛弧或陆缘弧及同碰撞构造环境,反映了原特提斯洋壳俯冲消减及随后的陆壳碰撞过程.该阶段侵入岩在侵入时代和形成的构造环境上,与东昆仑早古生代岩浆活动一致,因此,昆秦接合部发育的志留-泥盆纪岩浆弧向西可与东昆仑早古生代岩浆岩带相接.志留-泥盆纪侵入岩产出的地质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进一步说明,昆秦接合部地区古特提斯多岛小洋盒形成于弧后扩张作用,与原特提斯洋的关闭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2.
PRB数字地质填图前期数据准备及PRB过程字典库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PRB数字地质填图前期数据准备包括软硬件准备、地形图数值化、前人资料的收集和室内录入、多元数据的叠加和整合、PRB过程字典库的编制等方面.PRB过程字典库由结构化字典、填缺式字典和描述性字典3部分组成.结构化字典和填缺式字典可直接查询, 为1~1.5级字典, 描述性字典为2级字典, 需要2级查询.不同的字典类型均以文本文档的形式存在, 文件名后缀为.DIC.   相似文献   
13.
多源地学数据包括遥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数据,介绍了利用多源地学数据进行造山带构造单元划分的方法。遥感数据在确定区域构造边界及活动断层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遥感影像在解译线形构造即断层方面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可以根据不同构造单元的影像差异,区分不同的地质体、线性构造及活动断层,同时用遥感数据叠加三维地形数据分析线性构造可以更加直观地解译线性构造。地球化学数据在确定大的构造边界方面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可以根据水系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点,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大的构造边界。地球物理数据提供的是地质体及构造边界在深部的延伸情况,可以为研究断裂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吉林省雷电天气的时空分布特点,并对区域性雷暴天气的年代际变化、气候倾向及阶段性、周期性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雷暴天气的变化趋势做了探讨性展望,旨在为我们正确认识雷暴天气的气候变化规律及进行短期气候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韩国气象厅数值预报技术调研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月,吉林省气象局派我和金基哲去江原厅和韩国气象厅进行学习调研,重点对韩国气象部门数值预报和数码预报方面做了充分调研,对该国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资料同化、模式运行和模式产品应用等方面有了进一步认识,收获很大。  相似文献   
16.
信阳市国土资源局在河南省国土资源斤和信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两保一高"的总体要求,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国内  相似文献   
17.
东昆仑东端扎那合惹地区元古宙蛇绿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扎那合惹地区元古宙蛇绿岩由超镁铁质堆晶岩组成,堆晶岩岩石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变化较大。痕量元素、稀土元素表现出富集不相容元素的特征,而Nd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超镁铁质堆晶岩Sm-Nd等时线年龄为1480±3Ma,与之紧密伴生的榴闪岩40Ar/39Ar坪年龄为(881.8±4.7)Ma(石榴石)和(852.2±1.0)Ma(角闪石),分别代表了古昆中洋扩张及俯冲消减的时限。  相似文献   
18.
秦昆(秦岭-昆仑)结合区在不同地质背景基础上于柴达木东缘次级造山带南东段的拉龙洼和满丈岗地区发育了两期基性岩墙群,~(40)Ar/~(39)Ar定年结果分别为393.5Ma和197.5Ma,它们分别代表着东古特提斯洋北支及其北侧秦昆间共和坳拉谷的初始伸展离散和这一构造系统封闭碰撞造山后的伸展垮塌构造岩浆事件。结合区域资料进一步分析表明,晚古生代中晚期东昆南-阿尼玛卿和阿尼玛卿-文县-勉略两支裂谷发育成相互沟通的东古特提斯洋北支时,苦海-赛什塘一支发生“夭折”而形成共和坳拉谷,这一构造系统于三叠纪晚期各区段几乎是同时发生收缩、闭合、碰撞造山,东昆南-阿尼玛卿-文县-勉略有限洋盆的向北俯冲碰撞造山形成统一的秦昆造山带,共和坳拉谷的封闭使西秦岭与东昆仑完成了侧向间的衔接。本文的研究给这一秦昆衔接的动力学演化过程提供了时代依据。  相似文献   
19.
1引言 2005年8月12-14日及17-18日,在短短间隔不到5天时间内,吉林省的中东部及东南部地区先后出现了两场强降水过程(以下简称第一次降水和第二次降水)。本文从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场、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等方面对这两场天气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发现两场降水发生机理的异同,为今后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春市春季大雾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引言 雾是北方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各季均有发生。春季大雾发生频数相对较少且持续时间较短。这更增加了预报难度,但它却对交通运输.民航飞行、空气质量、人体健康等方面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研究春季大雾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做好预报对于减少经济损失、提高人们生活质量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国内有关雾的研究曾做过不少的工作,主要侧重于雾的成因分析、天气气候特征分析及一些典型个例分析,但可供实际应用的预报方法相对较少,我省曾有人使用4年资料做了初步工作。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普查长春市40年春季大雾日的历史天气图及深入分析风、温、压、湿、降水等气象要索变化特征,归纳总结出我市大雾日典型的天气形势及预报指标,经过近几年的试报,基本能满足日常业务需求,为我市春季大雾的预报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