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01.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创新的耦合过程与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海涛  卢硕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20,39(2):303-318
城市群是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也是创新的孵化器;城市群区域的城镇化子系统与创新子系统之间理论上存在复杂交互关系。京津冀城市群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确定的国家级城市群,并将“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作为其核心功能定位,因此有必要探索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过程与创新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这对理解城镇化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和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问题都有裨益。通过梳理城镇化与创新两个子系统之间的内在理论关系,构建城镇化与创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地理探测器因子探测方法,分析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创新两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演变过程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①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和创新的综合水平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城镇化与创新的耦合协调关系总体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综合水平和耦合关系的空间差异都较大;② 创新滞后是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创新耦合协调水平提升的关键阻力,近年京津冀城市群地区及多数城市表现为创新滞后的耦合协调类型;③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与创新的交互影响非常显著,特别是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对创新的影响、创新资源对城镇化的影响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2.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及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服务设施是中国和谐宜居城市建设与人民美好生活愿望的重要构成。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主题有所差异,国外研究主要关注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区位选择、可达性、空间公平和社会经济效应等方面,国内研究更加重视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布局、可达性、空间格局、社会分异、居民需求和满意度以及配置影响因素等内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析,论文认为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需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空间规律、社会公平、绩效评价和空间优化等方向研究。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进展的理论总结与评述,以期促进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理论提升与科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3.
塑料拱棚反季节苜蓿菜芽生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苜蓿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苜蓿生产区 ,人们长期以来就有用苜蓿作蔬菜的习惯 ,尤其是刚返青的苜蓿幼嫩茎叶 ,富含多种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而且翠绿、鲜嫩、可口 ,深得人们喜爱。近年渭北旱塬的彬县 ,苜蓿种植面积已达80 0 0 hm2 。为了进一步挖掘苜蓿的经济潜力 ,开发  相似文献   
104.
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一个综合区位分析框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苗长虹  樊杰  张文忠 《地理研究》2002,21(1):125-133
本整合现代经济地理学、新制度主义和演化经济学、规范性区位分析三种理论,提出了一个包括制度、技术、市场、区位资源禀赋等区位因子并将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相结合的综合区位分析框架。运用框架,对中国农村工业的发生与发展、宏观分布与微观布局等和出了一个系统解释。  相似文献   
105.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市场逐渐趋于发育,城市内部住宅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实地调研、抽样问卷调查基础上,建立了北京住宅区数据库,然后利用GIS分析手段和统计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以下3个问题:(1)交通通道与住宅空间分布、扩展趋势;(2)交通通道与住宅价格和居民住宅空间选择;(3)交通条件与居民住宅区位选择行为等。  相似文献   
106.
重庆市区企业的扩散及与库区企业空间整合模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文忠  樊杰  杨晓光 《地理研究》2002,21(1):107-114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重庆市区企业的空间扩散行业模型、过程及效果进行了分析。近期,市区企业外扩散的产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和摩托车配件类企业、食品和饲料类企业以及纺织和服装类企业。空间扩散范围近期以市区近郊为主,中期以市区周边县区和中等城市为主,远期则不断向三峡库区县区发展。在企业空间扩散分析基础上,重点就重庆市区企业对库区企业的空间整合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的模式作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提出了重庆市区企业对库区企业搬迁和重组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07.
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48,自引:6,他引:48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改革 ,城市居民个人消费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消费主体 ,居民对住宅区位选择行为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选择。本文主要研究在这种新的住房制度下 ,影响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因子。作者认为 ,房价的高低、住宅区位的交通通达性、环境条件是决定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客观条件 ,居民自身的社会、经济、文化等特征、以及对不同住宅区位和环境的偏好也左右着住宅区位选择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08.
本文初步探讨培养现代地图学专业人才的目标和方向问题,提出改革教学方法的一些设想。综合性大学地理系地图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现代地理制图专家,即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基础、掌握现代地图制图理论和技术方法的高级地图专业人才。为了达到这个培养目标,在教学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地理学基础知识的教育;2)加强地图学理论的教育;3)学习和掌握制图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机助制图、遥感专题制图、数学方法、地图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等;4)学习和掌握地图设计和编绘;5)学习地图学史。  相似文献   
109.
中国资源型城市识别与综合类型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型城市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国家从阜新市开始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工作以来,对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准确识别与类型划分一直是地理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城市职能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对资源型城市识别与分类的指标与阈值进行了系统分析,识别出全国262座资源型城市。同时,本文从资源型城市发展程度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的问题出发,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总体导向,结合资源型城市实际特点,尝试建立提出了以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指标评价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框架,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评价分类模型,将识别出的262座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4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别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差异性特征。该研究成果很好的支撑了由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的范围与类别的划定,并成为规划分类引导政策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0.
节能和就业导向下中国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是人文—经济地理学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的作用对象,更是近年来中国步入“新常态”面临的现实问题。研究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结合线性规划,构建了节能和就业导向下产业结构整体最优的模型和优化度模型。结果表明:① 节能导向下,安徽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高(0.763),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低(0.662);就业导向下,江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高(0.768),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度最低(0.659)。② 节能导向下,产业结构优化度与单位产值能耗、重工业比重负相关;就业导向下,产业结构优化度与国有经济比重、大型企业比重负相关。③ 如果考虑节能和就业不同的目标导向,中国中部6省之间产业结构优化的方向存在明显的差异。④ 整体看,中国中部地区应保持不变或适度提高资源型产业比重,较大提高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现代制造业的比重,适度降低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比重。在服务业方面,较大提高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旅游业等比重,适度降低或较大降低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的比重,保持不变或适度降低交通运输及仓储业的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