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吴荣华  张宏磊  张捷  陈星  张帅  颜丙金 《地理研究》2014,(12):2427-2436
旅游地小尺度空间结构研究可以全面而系统地考察旅游地在旅游发展中空间形态发生的变化,指导旅游地的建筑、业态及相关环境的规划、保护与更新。运用空间句法理论探讨空间结构与社会关系,以南京夫子庙景区为例,从通道、景点与商铺等要素及其间的空间关联解读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地的小尺度空间结构。结果表明:夫子庙这一类城市历史文化旅游地的道路针对游客、内部居民和城市人群等群体明显分化为三类道路,三类道路在空间区位、空间句法值、使用人群上有所差别;桥梁在空间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联通作用;景点的分布主要沿传统中轴线形成小范围集聚,与路网的通达性并未一一对应。传统中轴线和重点吸引物经过多年的配套和演变仍处于一个空间核心位置,这一地方性空间的独特性体现了夫子庙这一类历史文化街区仍受到中国传统礼制的影响。小尺度地区景点的空间分布极大地影响着游客的行走路径。最后,对旅游地较低的空间理解度和景点与道路之间的低关联性提出了对应的规划、保护与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42.
刘法建  张捷  章锦河  陈冬冬 《地理科学》2014,(12):1428-1437
旅游地网络演化研究有助于揭示旅游地各种利益相关者是如何形成一个由各种关系交织而成的多元、复杂、交叉重叠的旅游地产业体系。以旅游地生命周期和社会网络理论为基础,以黄山风景区及其依托城镇汤口社区所形成的旅游地网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发展各阶段中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按照"士大夫旅游背景下的寺庙管理模式、半官方和官方管理式的外事接待模式"等5个阶段进行网络结构的展示和分析,并探索了其演化发展的过程和机制。结果显示,黄山旅游地网络经历了"无连接-政府主导的星型网络-政府、地方社区企业两个主导网络成分-社区旅游广泛参与下的多类型、多层次的行动者互动网络"的过程。并将进入社区主导的旅游地网络阶段,并且随着旅游地网络的不断完善,黄山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将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43.
灾后理解旅游者是目的地减少灾害事件带来经济损失的基础工作.本研究着力于探究国内游客的风险认知、灾害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满意度、忠诚度之间的关系,在“5.12”汶川地震发生约一周年后,以灾区中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九寨沟为案例地,对正在景区游览的572位国内游客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证实:旅游者的风险认知水平越低,对...  相似文献   
44.
基于中外五区比较的旅游劳工行业流动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九寨沟为实证案例地,通过与我国九华山和国外匈牙利、英国萨默塞特和考文垂、加拿大温哥华岛的比较,探讨了不同背景下旅游劳工的行业流动模式、从业评价和驱动规律.研究发现:(1)旅游劳工转移产业分布十分宽广.国外商业、服务业占据了主导行业,衰落产业劳工占据1/10比例.我国农业、制造业占据主导行业,首次就业人群比例高,年轻女...  相似文献   
45.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床辉钼矿铼锇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蒙古白乃庙铜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温都尔庙加里东增生带铜多金属成矿带。矿床包括南北两个矿带,南矿带矿体产于白乃庙组绿片岩中;北矿带矿体主要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其成矿作用复杂,矿床成因争议较大。采用铼锇同位素定年法对矿区的7件辉钼矿单矿物样品进行分析,所获铼锇同位素模式年龄变化范围为(439.6±6.4)~(450.0±6.6) Ma,加权平均值为(446.5±3.5) Ma,获得等时线年龄为(451.2±3.5) Ma,MSWD值为1.3。结合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白乃庙铜矿床是在原始喷流沉积作用形成矿源层基础上,经加里东期岛弧花岗闪长斑岩成矿作用形成,矿床成因应属多期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46.
乌日尼图钨钼矿位于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境内,是近几年在该区新发现较大规模的钨钼矿床。钨钼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内外接触带附近,以细脉状矿化类型为主。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34SV-CDT值范围为0.6‰~4.1‰,组成较为稳定;显示钨钼矿体的形成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硫可能主要来自岩浆源。矿石样品208Pb/204Pb值范围为38.115~38.353,207Pb/204Pb值范围为15.528~15.591,206Pb/204Pb值范围为18.375~18.528;铅构造模式图解和其参数综合分析表明成矿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壳与地幔的混合,具有壳幔混合特点。热液方解石δ13CPDB=-8.63‰~-6.41‰,δ18OSMOW=-1.49‰~8.72‰,表明热液矿物方解石是2个阶段成矿作用的产物,早期成矿流体碳主要来源于岩浆;成矿作用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  相似文献   
47.
肖潇  张捷  卢俊宇 《地理科学进展》2012,31(8):1080-1086
文化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是学者们广泛关注的热点, 但鲜有研究涉及居民对文化景观的感知和认同问题。本文选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代表--书法景观为研究切入点, 根据地方感理论构建了假设模型, 提出了17 个假设影响路径。根据遵义会议会址景区及周围红色旅游商业街中书法景观的居民感知调查数据, 构建了居民书法景观感知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验证了居民感知态度与文化认同的递进性, 拒绝了部分研究假设。同时, 在书法景观功能感知的5 个维度:经济获益、环境审美、场所识别、景观原真性和行为导向中, 经济获益和景观原真性是居民文化认同的决定性因素。研究结果体现了原真性元素在城市文化景观中的核心地位, 验证文化景观对城市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对城市文化景观保护和规划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8.
中国入境旅游需求预测的神经网络集成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郴  张捷 《地理科学》2011,31(10):1208-1212
对入境旅游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直接关系到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目前,BP神经网络作为一种常见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被广泛用于旅游需求预测建模。然而,由于BP神经网络存在诸如易过配、参数设置难、获得全局最优解难等局限,在实际应用中表现极不稳定。有鉴于此,拟将BP神经网络和集成学习技术相结合,构建入境旅游需求预测的神经网络集成模型,并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3个客源国近20 a来的入境游客量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集成有效克服了单个BP神经网络在小规模数据集上的局限性,获得了比包括BP神经网络在内的传统机器学习技术和传统统计方法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这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把握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49.
中国国内旅游流空间场效应分析   总被引:70,自引:8,他引:62  
从空间场效应的角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利用1999-2003年中国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分析国内旅游流的产生、分配、集聚、扩散的基本特征以及旅游流空间网络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经济是旅游流产生的主要驱动力,旅游资源是旅游流空间分配的主要驱动力; 目前国内已形成4大旅游流产生地和5大旅游流集聚地;(2)旅游集聚场与扩散场的等级结构受市场原则作用,表现为K=3序列的空间模式;(3)旅游集聚场地域结构呈"U"型特征,而旅游扩散场呈"三级阶梯"状格局;(4)β、γ指数揭示旅游流空间网络相关性较差。今后加快长江、黄河流域旅游带以及南部沿海、北部沿海和东北旅游区等"二带三区"的旅游网络化建设,是我国推进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方向和重点区域,是实现旅游流空间流向合理调整与流量结构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50.
社区恢复力研究进展及其地理学研究议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随着人口、资源与环境的矛盾日益加深,灾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在这一背景下,恢复力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范式。恢复力研究的范式也由早期的生态恢复力逐渐转向社区恢复力的研究。现有的社区恢复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概念内涵探索、影响因素识别、基于客观指标和基于行动者感知的社区恢复力测度等方面。迄今尚未形成公认的可接受的社区恢复力理论框架;对普通乡村社区研究较多,对特定资源依赖型社区恢复力研究较少;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对社区恢复力的影响研究较多,对其他灾害和危机对社区恢复力的影响研究较少;社区恢复力测度方法的适用性和科学性仍待加强;社区恢复力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地理学视角研究社区恢复力的主要议题,包括社区恢复力的形成机制及其区域差异、动态演变过程、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基于人地关系的社区恢复力感知量表以及具有尺度效应的社区恢复力测度指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