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41 毫秒
81.
由于地层岩性、厚度及岩相变化很大,采用通常的平均布井方法,对河漫滩一级阶地等地段进行工程降水设计,很难获得满意的降水效果。通过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吉发综合大楼工程降水的实例,说明了工程降水方案设计与沉积岩相的关系,目的在于指导工程降水设计,从而达到最佳的降水效果。并指出根据沉积岩相结合分析方法,在岩相复杂地段降水井平面设计应遵循三条原则;同时也指出了满足岩相复杂地段降水设计的水文地质勘察手段。  相似文献   
82.
利用NCEP/NCAR高空格点和TBB资料,通过大气热源、水汽汇和准地转位涡方程诊断分析,以及中期数值模拟试验,讨论了南海夏季风建立的中期突变过程物理机制,也讨论了青藏高原的动力和热力作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南海季风建立之前,在孟加拉湾有热带气旋发展,我国华南和南海地区受南下冷空气的锋面系统影响,该两个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凝结潜热的作用,增强了从孟加拉湾到南海、西太平洋低纬地区的低层西南气流及高空东风气流,並使200 hPa层上反气旋北跃到22°N附近,导致南海夏季风建立。1998年5月南海夏季风的爆发,主要是前期这两种热源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原的感热作用加强了四周低层气流向髙原的辐合及髙层气流向外的辐散,从而有利于夏季风建立,但相对于降水凝结潜热作用,影响较小。高原地形动力作用对西风带系统有明显的动力阻滞作用,有利于反气旋北上,但对低纬上下层风场的直接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3.
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节内变异模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陈烈庭  宗海锋  张庆云 《大气科学》2007,31(6):1212-1222
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1~2005年中国160个站月降水量资料,用扩展的EOF(EEOF)分析、小波变换、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节性南北变动的主导模态和时空变化的特征,分析了各模态的气候特点及其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节内变异的关系。 研究表明,我国夏季雨带季节性进退活动不仅是多态的而且是多时间尺度的现象。主导模态主要有六种,为了对各模态雨带推进过程的不同特点有个概要的认识, 分别称之为:梅涝型、伏旱型、梅旱型、南涝北旱型、常态型和南旱北涝型。这六种模态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季节性移动异常的各种情况。在时间尺度上,各模态普遍存在准两年、3~5年和准8年的年际变化,以及准10年、准15年、准24年和准30年的年代际变化。但各模态的优势周期存在明显差别,尤其是年代际变化。分析还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性变异是影响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季节内时空变化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基本上, 不同型式的副高变异对应有不同的雨带季节内变化模态和天气气候特征。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国夏季雨带季节内变异各模态形成的物理过程和成因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4.
夏季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的活动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36  
文中根据 NCEP/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变化。 5~ 9月由于亚洲夏季风的建立及活动 ,北半球副热带高压系统在 6 0~ 1 2 0°E出现断裂 ,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点平均伸展到 1 2 0°E,其年际变化反映了亚洲夏季风的强弱。强夏季风年 5 0 0h 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 3 0°N以北 ,并分裂成两个中心 ,印度低压强 ;弱夏季风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 3 0°N以南 ,表现为北太平洋高压中心向西伸展的高压脊 ,印度低压弱。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内活动有两种模态 :第 1种表现为副热带高压系统以 2 0~ 3 0 d的周期从北太平洋中部的副热带高压中心一次次地向西扩张到 1 2 0°E以西 ,这类过程大多出现在亚洲夏季风强度偏弱年 ;第 2种模态表现为副热带高压系统以 2 0~ 3 0 d的周期一次次地由东向西扩充时 ,在 1 2 5~ 1 5 5°E停滞 ,这类过程大多出现在亚洲夏季风强度偏强年。江淮流域梅雨的中断和结束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系统 2 0~ 3 0 d季内振荡有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5~ 1 0 d的短期活动受 3 5~ 45°N西风带活动的影响 ,当西风槽在中国沿海和西太平洋地区向南伸展到 3 0°N以南后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有一次加强活动  相似文献   
85.
近20年华北地区干旱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气温、降水月平均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1951年1月-2000年10月中国华北地区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研究表明:近50年来华北干旱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华北出现了持续性严重干旱现象; 另外, 华北地区干旱持续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以上。华北夏季典型干旱年的前期 (冬季和春季) 及同期环流特征是:北半球中高纬度500hPa高度距平场出现EU型遥相关分布, 华北地区长期处于大陆暖高压控制下。  相似文献   
86.
Palmer干旱指数在华北干旱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卫捷  陶诗言  张庆云 《地理学报》2003,58(Z1):91-99
利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951年1月~2000年10月中国160站气温、降水月平均资料,计算了1951年1月~2000年10月我国160站修正的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PDSI指数对我国的干旱和洪涝过程都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华北地区干旱持续性非常强,持续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以上.华北地区干旱不但年际变化大,年代际变化也显著,近50年来华北干旱主要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且干旱强度有所增加.夏季伴随干旱过程常常出现高温酷暑天气.  相似文献   
87.
雷州半岛及海南岛北部,广泛分布着由第四纪玄武岩,风化形成巨厚层的残积红土,其工程地质性质与一般土不尽相同,属地区性特殊土,与该区工程建筑关系密切.本文以野外调查结果及室内试验资料为依据,通过对残积红土的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物理化学特性、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形态、孔隙特征的全面系统分析,揭示了残积红土的基本特点,阐述其工程地质性质,并对玄武岩残积红土特性进行工程地质评价.  相似文献   
88.
中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70%。2020年夏季出现超长梅雨期,长江和淮河发生洪水;2021年夏季,华北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期间发生了“21·7”河南地区特大暴雨事件。这些气象灾害都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有必要提前对气候异常进行预测,以提高国家的防灾减灾能力。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汛期(6~8月)的全国汛期气候趋势预测会商会。通过综合大气所各个数值模式和统计模型的结果,在未来4~6个月全球短期气候仍处在La Ni?a事件恢复到ENSO正常状态的背景下,预计2022年汛期(6~8月),东北东部和中部、华北大部分地区、黄河中下游、东南沿海、西北地区中部、西藏大部分地区、西南地区东部和云南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多,其中环渤海湾地区降水偏多2~5成,可能发生局地洪涝灾害。全国其他大部分地区降水正常略偏少,其中长江下游地区和新疆北部降水偏少2~5成。预计今年登陆台风数正常略偏多。由于未来ENSO的趋势演变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以及夏季降水受到中高纬大气环流季节内变化的影响,因此,此次汛期预测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将根据2022年春末、夏初大气环流和海洋等因子的实际演变趋势,做进一步补充订正预测。  相似文献   
89.
岩溶的发育受到多种因素控制,具有不确定性,在结合宜万铁路齐岳山隧道、八字岭隧道、野三关隧道、马鹿青隧道以及渝怀铁路圆梁山隧道等多座岩溶地区山岭隧道的岩溶洞穴发育分布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地表水、地下水、隧道设计等因素在内的隧道工程岩溶超前预报的地质分析指标体系,明确了岩溶灾害发生危险性的高、中、低3个等级的工程地质标志性特征,应用专家评价法研究了各个指标的权重,构建了超前地质预报专家系统知识库,研制了山岭隧道岩溶超前地质预报专家系统,通过宜万铁路具体隧道工程的实际应用探讨了专家系统预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0.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持续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6年7月洞庭湖流域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利用观测资料进行诊断分析表明:(1)这次大洪水是由梅雨锋西端高空槽前的持续性大面积暴雨引起;(2)引起持续性暴雨的直接原因是MCS形成后停滞少动,并在同一地区连续多次生消;(3)由于高空槽长时间维持在长江中游地区,对流层低层的暖平流等大尺度强迫使暴雨区能较长时间维持上升运动,同时低层持续强的水汽辐合和位势不稳定能量的输送为暴雨持续地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