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根据枣庄市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选取了2020年枯、丰水期布设在具有供水意义含水层的地下水水样,分析地下水的水化学基本特征,运用Gibbs模型和离子比值法分析了枣庄市地下水的主要离子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枯、丰水期地下水pH整体呈弱碱性,按TDS划分,多数水样属于淡水(低矿化度水);按TH划分,属于硬水-高硬水;根据水化学分析得出,枣庄市水化学类型在枯水期有8种类型,丰水期有11种类型,都以HCO3·SO4-Ca型为主;枣庄市的水化学组分主要受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影响,硫酸盐(如石膏)共同参与了碳酸盐岩风化。  相似文献   
22.
基于华南区域中尺度分钟级快速更新同化的Grapes 1 km数值预报模式系统,应用时间滞后法(LAF),对发生在广东的一次飑线过程进行集合预报分析与检验。时间选取2017年5月3日21:00—4日03:00(UTC)阶段,其中前2 h即21:00—23:00的逐12 min起报的11组构成集合预报成员,进行均等权重计算,预报未来4 h的降水。结果表明:不是越接近降水发生时刻起报的结果越理想。模式对后期降水预报效果优于前期,而且模式预报后期离散度增大,也证实了预报效果有所改善,但是否与LAF法有关,仍需深入研究。集合概率预报凸显短时强降水集中区并与实况较为一致,为短临预警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3.
介绍了广州市气象部门建立的气象精细化预报产品制作平台、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平台以及分发平台架构等气象信息服务系统。阐述了针对2014年3月29日—4月3日广州市罕见的暴雨过程,广州市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借助广州市气象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电视、短信、微博、气象网站、PDA手机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向政府、公众提供精细化气象服务信息的过程。阐明了应用广州天气官方微博播发信息的理论出发点和实践落脚点。结果表明,广州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在此次广州2014年首场暴雨天气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成效。  相似文献   
24.
利用二维非静力数值模式,对海洋跃层中剪切背景流下内波做了线性和非线性模式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在本文所取的初始场和环境参数下,海洋内波密度扰动大值中心始终出现在密度跃层附近,被跃层所俘获,这与实际观测相一致;线性情况下,流函数扰动中心与密度扰动中心有很好地配合,密度扰动正、负中心附近分别存在流函数扰动的正、负单圈环流中心,且单圈环流垂直贯穿整个水体。线性模式中内波扰动强度在调整适应期后一直呈指数增长发展,剪切背景流是不稳定的;而非线性情况则呈准线性增长发展,以后增长停止而进入稳定期,且后者的增长也比前者要慢;非线性效应抑制了内波增长而使之趋于稳定,具有维稳作用。随着积分时间增加,线性模型中内波波包波形基本不变。波包的负、正振幅大体相同,整个波包宽度也基本不变,仅振幅有所增长;内波波包传播速度与其振幅无关,且传播速度基本不变。非线性情况下内波波包的形状则发生改变,其负、正振幅之比越来越大,波峰前的陡降也越来越强;并且内波传播速度与其振幅和波形有关,通常非线性效应越强,内波传播越慢。从本文中海洋内波的波长、周期和传播速度来看,该内波属于高频内波(短周期内波),性质为内重力惯性波。  相似文献   
25.
随着我国海洋二号B卫星(HY-2B)于2018年10月发射成功,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于珠海万山进行了HY-2B的在轨测试。试验利用沿岸验潮仪,在珠海万山直湾岛HY-2B过境轨道375的星下点附近进行了由2018年11月3日至12月12日的验潮仪定标试验。在试验期间,HY-2B共重访定标场星下点3次,定标结果表明:3个周期的HY-2B雷达高度计测量海面高度定标结果良好,定标参数分别为(3.06±3.48) cm、(2.85±1.03) cm、?7.41 cm;定标参数在前3个周期存在一定漂移,需要后续的定标工作以确定漂移原因。  相似文献   
26.
基于IMU旋转的船用激光导航系统分析与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惯性测量单元(IMU)旋转技术可以有效调制惯性元件的零位偏置,提高惯性导航系统的长时间导航精度.针对船用惯性导航系统的应用需求,设计了IMU单轴旋转的船用激光陀螺捷联式惯性导航系统.分析了IMU单轴旋转的工作机理,并通过仿真进行了验证.对导航系统的总体方案、原理方案和旋转方案的原理和实现进行了论述,初步的性能试验验证了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7.
This study evaluated the forecast skill of CMA-GD 3 km and CMA-GD 1 km with hourly Rapid Update Cycle (RUC) for five monsoon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South China from 2018 to 2020, using the fraction skill score (FSS) of the neighborhood spatial verific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mong the 24-lead-hour forecasts in CMA-GD 3 km, the FSS for the 0.1 mm precipitation threshold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the lead time from 3 to 1 hour, whil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other lead times. For the 5 mm precipitation threshold, the forecast skill was highest for the latest 1-hour lead time, while the FSS showed slight variation between lead times of 24 hours and 8 hours. The FSS for 10 mm and 20 mm precipitation thresholds were similar to that of 5 mm, with the difference that the best score occurred at the 2-hour lead time. Among the 6-lead-hour forecasts in CMA-GD 1 km, the forecasts of the latest 1-hour lead time were the best choices for four precipitation thresholds. When comparing CMA-GD 3 km and CMA-GD 1 km, it was found that CMA-GD 3 km had better skill for forecasts of 0.1 mm and 5 mm precipitation at 2-hour and 1-hour lead times, while CMA-GD 1 km had better skill for all other forecasts, including the forecast of 20 mm precipitation nearly all lead hours (including 3- to 6-hour, and 1-hour lead times).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creased resolution of the model may be beneficial for precipitation forecasts in South China, especially for short-duration heavy precipitation over a longer lead hours. However, the limited sample size of this study calls for further evaluation using more cases to validate the results′ generality.  相似文献   
28.
向湖盆中心和深层寻找油气勘探新领域已成为未来主要发展方向。二连盆地剩余油气资源量达8亿吨,主要分布于各富油凹陷洼槽区,以非常规资源形式富存,页岩油潜力巨大。本文通过对富油凹陷洼槽区非常规油气地质特征、成藏富集机理和成藏模式开展研究,总结提升断陷小湖盆洼槽区非常规油气地质理论认识。研究表明:二连盆地多个洼槽区发育互层型页岩油聚集,富集于洼槽区边缘,存在腾二期(120 Ma)未致密先成藏和赛汉期(105 Ma)边致密边成藏(先致密后成藏)两期成藏过程;高充注动力富集区,砂体规模控制页岩油富集程度,低充注动力洼槽区内甜点储层发育及规模控制页岩油富集程度;二连盆地夹层型页岩油存在两种富集机理,即“储层主控”和“生烃主控”。据此,构建了二连盆地斜坡带-洼槽区“常非共存、有序分布、满洼汇聚、差异富集”的全油藏系列成藏模式,研究成果坚定了深入湖盆内部寻找烃源灶边缘互层型页岩油及烃源灶内夹层型页岩油的勘探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