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9篇
海洋学   14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李玉武  张卓 《岩矿测试》2007,26(1):45-50
对用于测定内墙涂料中有害物质甲醛的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工作曲线有良好的稳定性。工作曲线斜率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4%。为达到定量分析目的,样品蒸馏时,加入水的体积应不低于200mL,涂料样品残留量应小于5mL。样品蒸馏液中甲醛应在当天测定。涂料样品中高含量甲醛的回收率平均值为98.5%,低含量甲醛的回收率平均值为87.9%。对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性涂料中甲醛含量的不确定度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32.
In most TVD schemes, the r-factors were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cell-centered (CC) finite volume method (FVM) framework for the numerical approximation to the convective term. However, it is questionable whether those r-factors would be appropriate and effective for the vertex-centered (VC) FVM. In the paper, we collected five kinds of r-factor formulae and found out that only three of those, respectively by Bruner (1996), Darwish and Moukalled (2003) and Cassuli and Zanolli (2005) can be formally extended to a context of the VC FVM. Numerica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TVD schemes and r-factors, after being extended and introduced to a context of the VC FVM, maintained their similar characteristics as in a context of the CC FVM. However, when the gradient-based r-factors and the SUPERBEE scheme were applied simultaneously, non-physical oscillations near the sharp step would appear. In the transient case, the oscillations were weaker in a context of the VC FVM than those in a context of the CC FVM, while the effect was reversed in the steady case. To eliminate disadvantages in the gradient-based r-factor formula, a new modification method by limiting values on the virtual node, namely in the paper, was validated by the tests to effectively dissipate spurious oscillations.  相似文献   
33.
分散土具有遇水分散流失的特性,在工程实践中常采用石灰、水泥等进行改性,但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选取纳米硅溶胶和氯化钙组成Si/Ca复合体系作为分散土的改性材料,采用针孔试验、泥球试验、分散崩解试验研究改性效果,通过物理化学性质等试验分析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单一纳米硅溶胶在25%掺量下可完全消除分散性;单一氯化钙在0.40%掺量下可完全消除分散性;1%纳米硅溶胶与0.05%氯化钙组成的Si/Ca复合体系可完全消除土体分散性,有效减少单独使用两种材料的掺量。纳米硅溶胶改性土的崩解过程与分散土存在差异,其最终崩解时间较短,且崩解速率更稳定;与氯化钙共同作用时,最终崩解时间进一步缩短,崩解速率增大。Si/Ca复合体系改性分散土的作用机制包括降低土体的交换性钠离子百分比和pH、形成水化硅酸钙等。研究表明,由纳米硅溶胶和氯化钙组成Si/Ca复合体系可有效改性分散土。  相似文献   
34.
主要阐述了大武湖田水源地岩溶地下水污染现状,地下水污染呈现:岩溶地下水无机组分含量普遍增长,其中硫酸根、硝酸盐、矿化度有明显增高;地下水有机污染则主要表现为卤代烃类检出率偏高。依据水源地污染现状从地下水污染特征入手,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5.
火箭增雨作业效果评估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评估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利用火箭开展增雨作业,具有投资少、操作简单,效果显著的特点,自2003年起,朝阳市龙城区政府投资开展火箭增雨作业,不间断地在辖区内开展作物生长季火箭增雨作业.利用降水变化分析和影响区和非影响区对比分析方法,分析了龙城区3年增雨作业情况,进行人工增雨效果评估,得出火箭增雨作业的增雨效率为33%的结论.  相似文献   
36.
基于FVCOM海洋模式对珠江口伶仃洋内及周边海域的风暴潮增水传播过程进行研究。首先,建立珠江口风暴潮模型,采用超强台风“山竹”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风暴潮过程模拟,并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模拟结果和测站潮位结果比较吻合;然后,对伶仃洋在“山竹”登陆前后的风暴潮增水过程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从伶仃洋湾口到湾顶选取12个点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除了因距离外海远近不同导致的相位差异外,基本特征相似,符合国际上类似海湾内的风暴潮增水波动特征,可分为初振段、主振段和余振段。为了进一步研究台风参数差异对伶仃洋风暴潮增水的影响,本文基于“山竹”超强台风的特征参数,设计了一系列变化条件下的数值试验,结果发现:(1)台风的登陆时间会影响到风暴潮增水和天文潮之间的相位关系,进而影响到增水的大小。如果风暴潮增水极值正好在天文潮高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削弱,而风暴潮增水正好在天文潮低潮位,风暴潮增水就会增强。(2)台风中心压差决定了台风风力的大小,从而影响风暴潮增水。但是在同一海湾内的影响在空间上并不相同,在较浅区域影响大而较深区域影响小。(3)台风路径会对风暴潮增水产生较大影响。基于“山竹”的路径,...  相似文献   
37.
利用岸滩剖面高程监测、沉积物粒度变化和动力环境分析的方法,以海阳市沙滩侵蚀演化过程为例分析了山东半岛东部典型砂质海岸的侵蚀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阳市沙滩整体以侵蚀为主,2018—2019年沙滩总侵蚀量为2.48×104m3。其中,丁字嘴沙滩以侵蚀为主,但两侧受河口的影响呈现局部滩面稳定和后滨弱淤积的现象;潮里—庄上—羊角畔沙滩滩面侵蚀从西向东逐渐增强;万米沙滩中部侵蚀严重,两端相对较弱。表层沉积物由陆向海逐渐变细,但整体上呈现粗化的趋势。波浪和极端天气是控制沙滩侵蚀变化的重要动力因素,而坡度则是导致沙滩剖面形态变化和表层沉积物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8.
为查明济南平阴某氡地热井的补给来源,采用分析环境同位素的方法。先利用14 C定年,确定该氡泉水以古水为主;后利用同位素分析结果进行高程计算,确定出该氡地热井的补给来源标高为+140m,此结果与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的补给区(泰山余脉标高+100m~+180m)位置一致,说明该氡地热井的补给来源为东南方向40~50km外的泰山余脉。  相似文献   
39.
近海区域二阶紊流封闭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雷诺应力方程不同封闭方式归结为稳定函数的差异,并以此作为区分标准,总结了6种国内外采用过的稳定函数并以统一的形式列出,分析不同紊流模型稳定函数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并且通过实验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发现(1)2000年后提出的3种稳定函数得到的临界理查德森数大于2000年前的3种,更符合实际情况,这与其在压强应变相关项和浮力相关项中增加了旋转效应和重分布效应有关;(2)尽管这3种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但在某些特定场合下,如边界层,与实验的吻合程度反不如前3种较早的稳定函数,反映了封闭模型本身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二阶紊流封闭模型还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研究区主要污染源为分布众多的小型炼油厂,产生的工业废水中含较多的单环芳烃类、卤代烃类、多环芳烃类等有机污染物。据调查,该区浅层地下水已受到有机污染,所采取的27组水质分析样品中均有有机物检出,以卤代烃类和有机氯农药类检出率最高,氯代苯类均未检出。其中有3组样品1,1,2三氯乙烷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限值,最高超标27.4倍。采用综合评价法,得出该区地下水质量级别为较差的主要分布于排污河渠两岸,个别位于小型炼油厂附近,地下水污染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淄河排污河渠两岸及杨家店周边地区。该区小型炼油厂对浅层地下水的有机污染主要体现为卤代烃类污染,卤代烃总量大于5μg/L的区段位于皇城敬仲梧台一带和杨家店附近地区。小型炼油厂向淄河偷排污水以及少数小型炼油厂将污水通过渗井注入地下,是造成研究区域浅层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