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9篇
  免费   203篇
  国内免费   216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534篇
海洋学   124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桥上絞車     
一、構造: 絞車系以硬木制成。長170公分,寬71公分,高128公分,底座四角裝有滑車四只,供絞車在軌道上移动之用,軌道以鉄質造成,安在桥面与断面綫平行,絞車超重部分以大小齿輪、制  相似文献   
992.
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第一个长约400km的MT监测剖面上所获得的5次5-7级地震前后的资料。着重分析了在相当于大陆多震层深度范围内壳内介质的多种MT参数(视电阻率、相位、主轴方位角、扭曲度等).这些MT参数在大范围内的同步-同相变化和局部区域之间的超前、滞后变化、相对变化幅度随震中距增大而衰减的特征,可能分别对应着构造孕育型大震的地区性场兆和构造运动型强震的区域性场兆,形成了地震活动大背景叠加小背景的一种链式关系。运用"MT监测优显参数"进行择优监测,将可能为大陆地震的震源物理发展过程和中短期预报提供丰富可靠的判据。  相似文献   
993.
青海共和7.0级地震临震电磁幅射前兆振幅谱的研究c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云琳  安海静 《地震学报》1993,15(2):186-193
首次采用高精度、全自动、数字化、含有电磁场5个分量的 MT 测量系统,在中国西北祁连山中段进行剖面式 MT 监测中,获得了较为真实的青海共和7.0级地震(1990年4月)的临震电磁幅射前兆信息.使用全定量化的频谱分析新方法,并且综合剖面多次复测资料,在时间-空间的双度坐标上跟踪分析.结果指出,大震临震电磁幅射前兆谱的特征主要有:(1)呈传导电流为主的同步电场干扰型;(2)频谱分布的窄带性(0.5-20s);(3)振幅的奇异性(电场干扰脉冲幅值为正常值的102数量级);(4)一定程度上显示孕震源的方向性;(5)幅射的间发性(临震3天中出现3个高峰时段).更为有意义的是:在高峰期至发震时刻之间约有48小时的相对平静间歇,此间观测者就能够在现场迅速响应,作出临震预报的判据.MT 监测所获得的临震电磁幅射信息主要是传导电流,而地下较为普遍存在的壳内高导层可能为该传导电流回路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便于被较远的 MT 监测点所接收.   相似文献   
994.
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穿越鲜水河断裂带,属地热异常区,对铁路建设造成一定的热害威胁。采用野外调查、水化学分析和氢氧同位素测试等技术方法,开展了川藏铁路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成因研究。结果表明,康定隧址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l—Na和HCO3—Na型,聚集于折多塘、康定和中谷3个热水区。地热水均为未成熟水,热储温度为104~172 ℃,深部初始地热水温度为186~250 ℃,冷水混合比例为0.56~0.81。氢氧同位素显示地热水补给高程为3768~4926 m。在康定隧址区,地热水受到高海拔水源补给,主体断裂构造为导热构造,次级分支断裂和发育节理、裂隙的断层破碎带为导水构造,地热水形成后沿浅部断层破碎带出露形成温泉。FEFLOW数值模拟分析表明研究区100 m深度地温场温度为35.4~95.1 ℃,研究区内三个热水区之间存在低温通道。隧道建设时应重点关注康定热水区的高温水热灾害。  相似文献   
995.
996.
本文在分析传统CPⅢ平面控制网平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新的数学模型,其函数模型为线性模型,随机模型通过最小范数二次无偏估计来确定。利用该数学模型进行平差计算,不需要计算待求参数近似值,不需要迭代计算,因此具有计算工作量小、形式简单等特点。为验证该模型的正确性,编制了程序,模拟观测数据进行平差计算。通过对大量实验数据的分析,证明该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7.
利用NCEP 每6h 1次的1°×1°格点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V3.2),对2010年舟曲“0808”特大泥石流暴雨天气进行了数值模拟,运用模式输出资料对此次天气过程发生发展的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舟曲强暴雨发生在高原短波槽、低涡切变线和副热带高压等共同作用的有利天气形势下,三重嵌套的WRF模式对此次暴雨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低层强辐合,中层无辐散和高层强辐散的配置,以及强烈的上升运动是此次暴雨发生的主要动力条件。从低层向上延伸的等θse线高能舌和水平风的垂直切变为暴雨的发生输送了大量的不稳定能量。中低层水汽的辐合上升为暴雨的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998.
文章以海域使用现状调查省级成果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海洋经济统计数据分析,展望了行业用海发展趋势,应用趋势预测模型,得出各类型累积用海面积预测值。同时,采用空间叠加分析评价方法,构建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潜力评价模型,得出沿海各地区评价结果。分析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洋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将保持稳定,功能区划未利用比例达90%以上,区划外的空间利用率有待进一步提高,预计到2015年海域使用累计面积将达到268万hm^2。  相似文献   
999.
采用0.6μm CMOS工艺,设计完成600MHz锁相环型频率综合器。以电荷泵型锁相环的线性数学模型为理论依据,依次设计鉴频鉴相器,电荷泵,环路滤波器,电流饥饿型压控振荡器,分频器等模块电路。仿真结果表明,整个系统锁定所需时间为1μs,稳定输出频率640MHz。验证了在普通CMOS工艺条件下,可以设计出性能稳定,工作频率较高的频率综合器。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黄河流域内61个气象站逐月观测资料,使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对1961—2010年黄河流域小型蒸发皿蒸发量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用SVD和多元回归方法检测影响蒸发量变化的因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年蒸发皿蒸发量在1961—2010年显著下降,四季中夏季的下降趋势最显著,年和春、夏季蒸发量均在1979年发生突变。上、中、下游的年蒸发量变化率分别为-2.38 mm/a、-2.35 mm/a、-8.35 mm/a,下游下降幅度较大。空间变化分布上,年和春、夏季蒸发皿蒸发量均在黄河流域河源地区、河套地区西部及北部、河南北部有显著下降趋势,在河套地区东部呈显著上升趋势。利用SVD分析发现蒸发量的空间变化与不同因子作用有着显著关联,通过对不同区域内各影响因子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流域内蒸发量上升的地区主要是由气温上升所引起,而下降的地区则与风速减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