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511.
风成黄土对东亚冬夏季风优势期转换及起迄时间起到良好指示作用,探究风尘黄土堆积、发育特征与东亚季风演变的耦合关系十分必要。本文通过研究汉江一级阶地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构型、磁化率、烧失量、粒度、元素组成特征,分析汉江一级阶地抬升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成因及成壤特征,探究东亚冬夏季风的演化序列。结果表明:(1)汉江上游地区黄土-古土壤序列的地层构型为表层土(MS)-近代黄土(L0)-古土壤(S0)-过渡层(Lt)-马兰黄土(L1),磁化率、粒度、烧失量、元素组成等特征指示各地层成壤强度特征为S0>L0/Lt>L1。(2) 成壤强度指示18000 a BP以来,东亚冬夏季风演替特征为末次盛冰期冬季风强烈→全新世早期冬季风减弱→全新世中期夏季风主导→全新世晚期夏季风减弱~,冬季风强盛,其演变滞后于低纬太阳辐射变化2000~3000 a。(3)该风尘堆积物理化性质对6000~5000a BP的气候恶化期有所响应。总而言之,汉江上游一级阶地上覆黄土为风尘堆积物,指示18000a BP以来东亚季风的变迁规律及季风异常事件,能够体现北亚热带对全球气候变化及极端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512.
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及其沉积动力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对淮河上游禹州YPC剖面与陇东XJN剖面和关中盆地JYC剖面黄土沉积物进行的分析对比,发现淮河上游地区全新世黄土-土壤剖面与陇东和关中盆地具有相同的沉积和成壤变化过程,但磁化率明显低于陇东和关中盆地,而粒度明显比陇东和关中盆地粗。分析认为,淮河上游和黄土高原地区分属不同的风力系统,有不同的粉尘源区。淮河上游是近源风尘沉积物,粉尘主要来源于黄河下游泛滥平原的风沙地带。其粉尘产生和搬运的动力与黄土高原显著不同,它主要是冬半年华北平原盛行的东北风力系统。  相似文献   
513.
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准确判断对于多年冻土发育特征评估、寒区冻土模式下边界深度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青藏高原地区典型钻孔地温数据进行分析,初步揭示了多年冻土地温年变化深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一种简化了地表和活动层状态影响的地温年变化深度估算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低温冻土的地温年变化深度平均值比高温冻土大4.6 m,随着冻土温度升高,地温年变化深度基本上呈减小趋势,部分低温冻土钻孔由于土层含水率过高导致地温年变化深度相对较小;由于活动层水热动态和冻融过程的影响,地温年变化深度与浅层(0.5 m)温度年较差相关性不显著,而与多年冻土上限附近温度年较差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地层介质的热扩散率差异是导致地温年变化深度区域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层含水率、温度、质地以及水的相态是影响地层热物理性质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14.
广西新坪金矿地处大瑶山多金属成矿带六岑矿田,矿体主要受新坪复式背斜和近东西向的断裂破碎带控制,赋存于寒武系黄洞口组砂岩、砂泥岩中。石英流体包裹体数据显示,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低密度含CO2的流体;流体中阳离子以Na+、Ca2+、Mg2+、K+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氢氧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水可能主要来源于岩浆,并叠加有变质水,且不排除有少量大气水加入的特征;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范围较窄,多为距离零轴很近的负值,推断可能是深源硫与地层硫的混合。根据本次分析及结合前人研究表明,Au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来源于寒武系地层,但区内深源岩浆岩也有提供Au的可能性。据以上分析,结合前人对该地区矿床成因的研究,初步认为新坪金矿属于变质-岩浆热液叠加成矿。  相似文献   
515.
伪满时期长春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黄晓军  李诚固  庞瑞秋  黄馨 《地理学报》2010,65(10):1198-1208
遵循长春城市空间发展变化过程,揭示了伪满之前长春社会空间结构演化特征,发现至伪满成立前,长春已经形成了“中-俄-日”三极分化的社会空间结构。伪满成立后,在“国都”城市性质、“消费”经济功能、城市空间扩张、外来移民流入等背景下,长春城市社会空间开始呈现出“中日分化”的总体格局,城市中轴线成为这一格局的空间标识。总体来看,伪满时期长春社会空间已分化为伪满高级官署区、日本人居住区、民族商业区和中国贫困农民居住区等社会区类型,空间结构模型呈现出围绕城市中心形成的同心圆与扇形结构和城市边缘“孤岛”相结合的形态模式。城市空间发展的历史基础,人口城市化的畸形发展,城市建设的殖民地本质以及“新京”城市规划等是伪满时期长春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16.
517.
一、历史变迁概况据历史考证,远在新石器时代,黄河直入渤海,按照史籍记载,从公元前132年起,黄河开始南侵淮河流域,直到1855年铜瓦厢决口黄河北徙山东入渤海为止,其历史变迁可分为三个阶段(表1)。  相似文献   
518.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西部凹陷油气资源非常丰富,通过对己勘探发现的773个油气藏的地质特征参数统计认为,西部凹陷油气藏类型非常丰富,但主要以构造和岩性油气藏为主,且复合油气藏发育,统计表明,近90%的油气藏与断裂有关。油气藏类型受构造带控制作用明显,缓坡带最要以背斜、岩性构造油气藏为主,中央背斜带背斜断块油气藏较为发育,而陡坡带则多为岩性油气藏。沉积相带控油气作用明显,油气藏主要分布在扇三角洲、三角洲和浊积扇相。油气资源在空间上遵循“油气总量平衡模式”,无论在平面上还是层位上,油气资源互补特征性强。研究认为西部凹陷具有生烃洼陷、断裂、异常压力、沉积相带联合控藏的特点。首先沙三段、沙四段有效烃源岩大量发育,资源量极为丰富,为西部凹陷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保证,油气藏分布主要受生烃洼陷控制;各组段砂体叠合连片,平面展布连续,具较好的储集能力,也为油气的侧向运移提供的条件;另外东营末期因走滑引起的大量泄压断裂发育,为油气大规模远距离垂向运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519.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耕地现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自治区在耕地保护方面存在问题,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和《国家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对内蒙古新时期耕地保护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20.
庞翻  蔡英 《陕西气象》2014,(3):8-11
利用自动站资料和T639模式资料,对2013年宝鸡汛期5—9月5次暴雨天气过程T639模式的短期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T639模式对中、高纬度环流的演变与调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48h内最大误差不超过7.5%,20时起报的48h预报好于08时起报的36h预报;模式对副高的预报总体偏弱,盛夏时副高强度的预报准确率明显高于初夏时,准确率达58.3%,暴雨日前的副高强度预报较暴雨日后更为准确;48h内700hPa天气尺度系统的预报准确率可达85%,36h内达93.3%,预报效果良好;对暴雨日前的低层系统预报效果好于暴雨日后的预报;暴雨落区和散度场上辐合中心或辐合大值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落区基本上都在辐合大值区,当散度场-36×10-6 s-1时,可出现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