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73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52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30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41.
黄河下游属于过度开发的河流.长期以来。重视经济社会效益,而较为轻视环境和生态效益;上世纪80~90年代,下游出现连年断流及"二级悬河"两个突出问题。过量引黄,引黄总水量大大超过母亲河的承受能力,生产用水与社会用水大量挤占冲沙用水及生态用水,是上述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为了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保持河流永续利用,根本对策是在全流域建设高效、节水、防污型社会。节制社会经济用水;变粗放灌溉为科学灌溉;工业广用循环水;城市绿化及冲洗采用中水。制止对水质的污染。我们认为恢复黄河生态良性维持应包括三方面的指标:(1)下游排洪主槽通过调水调沙逐步恢复到6000m~3/s的过洪能力;(2)河水污染程度应稀释和降解到至少达到国家Ⅲ类水标准;(3)保证湿地及河、海、空中生物的良性生长环境。只要全流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发展,经过10~20年的努力,上述目标是可以达到的。  相似文献   
442.
关中盆地杨官寨遗址古洪水事件释光测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泾河下游的野外考察, 在高陵县杨官寨仰韶文化遗址东南部发现夹有典型的古洪水滞流沉积层的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利用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定了40~63μm粒径石英的光释光(OSL)年龄。从剖面获得的样品年龄数值处在2.27±0.06ka到14.26±0.58ka之间, 且与地层深度表现出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样品OSL年龄与其埋深的关系, 结合粒度和磁化率数据地层对比, 以及文化层考古年龄, 确定了该全新世剖面的基本年代框架。研究结果表明, 在4.20~4.00ka泾河流域发生了第一期多次古洪水事件, 在3.20~2.80ka发生了第二期特大古洪水事件。这些古洪水事件与全球性气候突变事件同时发生, 是泾河流域气候水文系统对于全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443.
青藏高原40年来降水量时空变化趋势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周边的97个气象台站1961-2000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以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分析了高原降水量40年来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演变特征,并探讨了其变化趋势的区域分异因素和可能的趋势突变时间。结果发现,高原站点40年年降水量大部分表现为增大趋势,只有青海东南部和南疆及西藏部分站点出现减小趋势,这一时间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则大致表现为高原中东部和南北的反向变化,同时高原站点冷季降水量增大趋势明显;以冷、暖季降水量的第三载荷向量场分异进行的分区在10年年代际和逐年变化中都有明显体现,暖季区域分异因素的主要相关区域降水量变化趋势与相应载荷向量的时间变化相关显著,在1989年出现可信的突变时间点;冷季相关分异区域的降水量变化趋势在1987年出现明显增大趋势,同样与载荷向量的时间变化相关显著,但突变时间点检测不明显。  相似文献   
444.
油气优势运移通道的类型及其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地质分析和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地质条件下油气总是沿着浮力最大和阻力最小的的方向和通道运移,形成油气优势运移通道有5种基本模式:级差优势、分隔优势、流向优势、流压优势和断面优势。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油气运移实际通道只占输导层的1%~10%,但却运输了油气的绝大部分;输导层物性的差异、盖层沉降中心的偏移、流体动力、断层倾角及断层面几何形态控制了油气运移的优势通道;实际地质条件下油气运移所形成的优势通道是上述5种模式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优势通道是大部分油气运移的实际路径,其研究对追踪油气来源、预测有利圈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45.
王古1井奥陶系油气成因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李素梅  庞雄奇  邱桂强  高永进 《地球科学》2005,30(4):451-458,479
首次在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古1井奥陶系古潜山中获得深层高蜡油(含蜡量40.84%),其富含蜡质烃,甾、萜类等高分子量化合物含量甚微.采用分子筛络合技术对王古1井原油中的甾、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浓缩,并对碳酸盐岩储层中的方解石脉包裹体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王古1井奥陶系原油及储层包裹烃的组成与分布具有深层孔店组烃源岩的特征,与沙四段烃源岩相关性差,揭示奥陶系原油不同于以往发现的第三系沙河街组原油.正构烷烃单体同位素δ^13C值分析也表明,王古1井原油与孔店组烃源岩接近且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反映孔店组为其可能的油源岩.王古1井奥陶系油气的发现表明东营凹陷存在一套迄今尚未发现的深层油源岩,该区具有深层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46.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地区第三系原油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原油烃类化学组成的剖析表明,东营凹陷南部缓坡带王家岗油田第三系沙河街组原油与邻区八面河油田沙河街组特征相似,都具有较高含量的甾烷、伽马蜡烷和脱羟基维生素 E, C27、 C28、 C29ααα甾烷呈" V"字型分布, Pr/Ph < 1,甾烷异构化程度不高等咸水湖相油特征,表明两区沙河街组原油成因相同及具有共同的油源.处于牛庄洼陷与其南斜坡过渡带的王家岗油田原油成因及成熟度与八面河油田原油的相同或相近,暗示后者主要来自牛庄洼陷而非仅局限于南斜坡未熟-低熟烃源岩.王家岗地区丁家屋子孔店组原油既有沙河街组原油的某些特征 (如高含量伽马蜡烷 ),也有其不具备而第三系孔店组烃源岩可能具备的某些特征 (如明显的 C29甾烷优势、较高含量的氧芴系列等 ).孔店组原油的双重特征及其相对较高的成熟度,说明孔店组油气的深层来源及其油源的混合性.相同成因、不同成熟度原油及不同油源原油的混合可能是叠合盆地的普遍现象.王家岗-八面河地区孔店组较高成熟度油气的发现表明该区具有广泛的深源油气前景.  相似文献   
447.
基于江苏省66个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利用降水集中度指数PCD和Q,分析了1961—2014年江苏省降水集中度的非均匀性特征。结果表明:1) 江苏省降水集中度指数PCD和Q的历年平均值分别为0416和0353,PCD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呈减小的趋势,而Q的年际变化较小,呈增大趋势,但PCD和Q的多年变化趋势均较小。2) 全省从北部到南部降水集中程度逐渐减小,即江苏省北部地区降水比南部地区集中,但前者的降水集中时段较后者略晚。3) 多水年的降水集中度指数PCD比少水年大,即多水年降水比少水年更集中,而Q值在多水年和少水年差别不大,甚至少水年降水更集中。4) 降水集中度指数PCD和Q在多水年和少水年的空间分布均呈现“北高南低”特征,无论多水年还是少水年,江苏省北部地区降水均比南部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448.
报道了全国地层委员会的中-新元古代地层年表新标定的方案:即长城系限定在1.8~1.6 Ga;蓟县系限定在1.6~1.4 Ga;待建系1.4~1.0 Ga;青白口系限定在1.0~0.78 Ga;南华系限定在780~635 Ma及震旦系限定在635~542 Ma.新年表突出3个方面的标定:1)对长城系和蓟县系的年代学限定;...  相似文献   
449.
陆相断陷盆地相控油气特征及其基本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相是沉积地层内沉积物(岩)形成条件的物质表现,由宏观到微观分为4个层次,即构造相、沉积相、岩石相和岩石物理相.不同层次地质相的控油气作用具有不同形式的表现.研究表明,陆相断陷盆地内不同的构造单元、不同的沉积相控制着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不同的构造单元和不同的沉积相的储油气层的临界孔隙度和渗透率随埋藏深度增大而...  相似文献   
450.
在探索运用一体化的全球定位系统观测值改善现有等级网的方法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以下观点,即通过测定一些必需的测站间的GPS距离来改善带个网的精度。它比采用通过任意选择或一贯的配置等方法更有效。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不希望修改现有控制网。但由于一些意想不到的原因不得不临时延长一个地面控制网的使用期限,这种方法首先集中表现为必须通过额外精选一套GPS距离来改善这实验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