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1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41篇
地质学   139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Climate changes at the multi-decadal scale are often associated with multi-decadal phase shifts of the dominant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pattern, such as the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PDO). The PDO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North Pacific branch of the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THC). Great earthquakes (M 〉8), particularly along the route of the THC, might modulate the vertical mixing and bring deep, cold water to surface, contributing to multi-decadal changes in surface currents and the PDO. This may eventually lead to multi-decadal climate changes. We tested this hypothesis for the Pacific Ocean where great earthquakes have been frequently recorded. We found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 PDO and recurrent earthquakes along the route of the deep currents of the THC in the modern period since 1900, and relationships between hydroclimate change in Monsoonal Asia and historical earthquakes since 1300.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is hypothesis is very preliminary and has many gaps that needs further evidences from more observational records and modeling studies.  相似文献   
32.
利用1970—2012年大连国家基准气候观测站历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实测资料,应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大连地区各月太阳总辐射气候学公式,进而计算出周边无辐射观测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并了解大连地区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大连南部、长海和瓦房店太阳能资源较好,中部和黄海沿岸较差;春夏季好,秋冬季差,5月份最好,12月份最差;太阳能资源各年代呈小幅度波动,近几年逐渐下降。 根据QX/T 89-2008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大连地区属于太阳能资源丰富区。  相似文献   
33.
Remote sensing data from passive microwave and satellite-based altimeters, associated with the data measured underway,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seasonal and spatial changes in sea ice conditions along...  相似文献   
34.
利用河南省及周边145个气象站1961-2000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河南省1:25万DEM数据,充分考虑起伏地形下太阳散射辐射的天空因素与地面因素后,基于分布式开阔度模型和天文辐射模型,实现了起伏地形下河南省太阳散射辐射的分布式模拟.计算了100m×100 m分辨率下河南省1-12月气候平均太阳散射辐射及多年平均年散射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充分考虑经验系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后,模拟精度有了进一步提高.与郑州站的观测资料对比验证表明,模拟精度较高,年平均绝对误差为3.06 MJ·m-2,年平均相对误差为1.67%;局地地形对太阳散射辐射的影响比较明显;通过个例年验证对模型性能和模拟结果进行考察,年平均相对误差不足11%.综上表明模型的时空模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40.
2007年2月汕头赤潮事件水文气象及海水理化因子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2月2日~3月5日期间,广东省汕头附近港湾及南澳岛附近海湾发生了"球形棕囊藻"赤潮事件.由于持续时间较长,导致附近养殖场大量扇贝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00万元以上.这次赤潮事件主要表现有3个特点:(1)藻类密度不大.表层海水中只有零星破碎的胶囊体,底层海水中胶囊体密度约3~5个/升;(2)影响范围较大,从刚开始在汕头妈屿和莱芜湾发现,到广澳前江、南澳岛四周、牛田洋、海门、濠江等沿岸海域都出现藻类碎片;(3)持续时间长,从2月2日监测人员发现有赤潮藻类胶囊体,一直持续到3月5日才基本消亡.本文主要从海洋水文气象环境场及海水理化因子方面对这次赤潮事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