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44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介绍了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和磁盘阵列等相关设备,对河南省气象影视中心保存的视音频素材进行数字化处理的方法,以及利用SQL数据库技术和ASP.NET编程语言,实现气象影视素材的数字化采集、信息标引编目、存储及管理、检索及共享等功能,建立河南省气象影视素材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2.
贺哲  刘金华  布亚林 《气象》2007,33(12):69-74
对河南省春秋季降水以及云状特征的分析表明,河南省春秋季降水大多为层状云或波状云产生的稳定性降水,因而可采用对河南省分区分级进行降水预测的方法来确定适合飞机人工增雨的天气过程以及短期增雨区域。利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运用逐步回归建立分区分级预报方程,并针对个别准确率较低的区域进行后处理。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对人工增雨作业进行指导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3.
华南季风低压暴雨及其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对2005年夏季华南的一次季风低压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讨论了该季风低压的三维结构,并将其与南亚季风低压和梅雨锋上低压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这次暴雨过程由华南季风低压直接引起,造成大暴雨的季风低压产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这次华南季风低压的三维结构特征为:在水平方向上,季风低压的南侧是一条对流云带,在对流层中低层,季风低压基本上处于对流不稳定并伴随有较强的上升运动;它对应中低层的湿舌、辐合区和很强的正涡度带。在垂直方向上,季风低压在对流层中低层有明显的气旋性环流,在300 hPa以上无反映。它对应低层辐合和气旋性涡度,高层辐散和反气旋性涡度。季风低压的上升气流可达对流层高层,主要上升运动区位于低压的西侧,主要下沉运动区位于低压的东侧。季风低压南侧有低空急流存在,但高层急流并不明显;季风低压的热力结构为上暖下冷。华南季风低压的轴线随高度向东南方向倾斜。这种种特征,与南亚季风低压和梅雨锋低压均有较大不同。  相似文献   
24.
两类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河南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以后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的月际差,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分为冬季增强和减弱型,并分析了两种类型和河南省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25.
致洪暴雨预报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通过普查、分析黄河花园口站洪峰流量大于等于4000m^3/s的黄河中游8次洪水过程,着重分析了洪水过程中小花间区域致洪暴雨发生前的天气学特征,归纳出造成小花间洪水过程的天气形势主要有鞍型场和台风倒槽两大类型,并建立了相应的500、700hPa高度场模型和热力、水汽条件诊断模型及动力条件物理量诊断模型,并采用相似离度进行人型判别。该预报模型在2003年预报业务试验中,对黄河秋汛期间发生在小花间区域的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较为成功的预报。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利用Visual Basic5.0生成对话框,对传真图进行分类快速调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7.
河南省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景兰  李平  田万顺  郑世林  布亚林 《气象》2000,26(10):56-57
介绍了河南省气象台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流程系统的主要内容和功能,以及系统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28.
河南省区域暴雨的客观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多层聚类分析入手,利用微机对1980~1995 年河南省213 场区域暴雨过程的500 hPa 高度场进行客观分型,得出了4 类天气形势及其与暴雨落区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9.
两类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河南夏季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发生以后冬季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距平的月际差,将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分为冬季增强和减弱型,并分析了两种类型和河南省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利用边界层特征量——摩擦速度和梯度Richardson数制作河南省沙尘天气短期预报的方法。结果表明,该动力学方法更能够从本质上反映沙尘天气产生的机制,定性预报准确率为6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