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测绘学   198篇
大气科学   183篇
地球物理   433篇
地质学   812篇
海洋学   197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158篇
自然地理   18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2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4篇
  195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31.
文章在分析了乌鲁木齐工业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今后工业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区位布局  相似文献   
932.
南极亚极地冰缘环境中分选环边缘砾石砾径与其斜度坡度呈正相关,可用y=-5.0606+1.42828x表示。若砾径小于15厘米时符合y=-6.15778+1.56273x方程,大于15厘米时则符合v=-17.1913+1.97643x,说明当分选环边缘砾石砾径大于15厘米时摩擦阻力和砾石间结合力迅速增大。分选环中心表面小砾石运动具有周期性,总的位移是向边缘。中心表层冻胀力比深层大,中心冻胀强,向四周逐渐减小。体积较大的物体受冻胀力影响大。  相似文献   
933.
市政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市政工程测量数据处理系统的目标、设计思路。各功能模块的功能及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934.
935.
地球内核是地球最中心的圈层,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在几年至十年的尺度上存在着明显的时变性.利用重复地震经过内核的波随时间的变化给内核的时变性提供了最有力的且毫无争议的证据.然而时变信号的来源仍有待商榷.一般解释认为与内核的差速旋转有关;另一个解释为内核边界的快速变化.最新的研究表明,内核的时变信号主要来源于内核的内部而非边界.这一新发现排除了内核边界作为时变唯一信号来源的可能性.最简单而合理的解释依然是内核的差速旋转:内核以每年0.05°~0.1°的速率相对于地幔超速旋转,并有变速旋转的可能性,使得内核浅部不均一的横向结构发生位移,重复地震的体波沿着固定路径传播时会采样到不同的内核结构而产生时变信号.这一模型可以解释此前研究观测到的所有时变信号.内核时变现象和其成因的探究对于我们认识地球深部的运行方式,尤其是磁场的运行机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36.
937.
938.
乾安-前郭5.0级地震的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乾安—前郭Ms5.0级地震是吉林省40年来发生的最大一次中强地震。本文从地震烈度考察、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条件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此次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并对此次地震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9.
地震前数字形变固体潮变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提取2003年内蒙巴林左旗和2004年内蒙东乌珠穆泌旗两个5.9级地震前辽宁数字化形变固体潮汐短临信息,探讨了中强地震前震源区附近的应力状态及异常产生和传播机理。  相似文献   
940.
印尼8.7级地震对辽宁地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震后对辽宁省的数字化前兆观测和辽宁省及其周边地区的小震活动进行了清理研究,结果显示:①震后一个月内在东北地区小震活动明显有一个增强过程,可能与该地震的触发有关。②地下流体和形变观测都记录到清晰的同震震波、同震阶跃和震后震荡现象,出现了显著的前兆同震响应。表明尽管前兆观测不能像地震波那样可较充分地展示关于地震震源的信息,但仍可能反映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壳介质的某些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