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58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INTRODUCTION SHALLOW(MOSTLYBIOGENIC)GASACCOUNTSFOROVER20%OFTHEWORLD’SDISCOVEREDGASRESERVES(RICEAND CLAYPOOL,1981;CLAYPOOLANDKAPLAN,1974),AND REPRESENTSONEOFTHEUNCONVENTIONALENERGYSOURCES THATINCREASINGLYATTRACTTHEATTENTIONOFPETROLEUMGEOL OGISTS.NUMEROUS…  相似文献   
32.
本文依据山西省汾河灌区四站多年的地下水埋深及相应气象资料建立了地下水埋深预报的经验模型和频谱分析模型,并对两种模型的预报效果进行了检验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能满足预报的精度要求,但经验模型的精度要更高.  相似文献   
33.
独山黄后岩溶地下水系发育特征及资源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景阳  籍传茂 《贵州地质》1998,15(4):355-367
黔南独山地区是我国及世界上岩溶最发育地区之一。调查研究表明,该区地下水系发育,因此,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资源对当地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黄后地下水系位于独山地区南部,其主流全长56.5km,汇水面积445km^2,洪水期地下水系总出口流量60m^3/s以上,枯季流量1.55j^3/s。本文主要介绍该地下水系的形成,分布,主要特征,地下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4.
35.
一、前言追朔至19世纪,首次将成岩作用术语引入文献要推Moresby(1835)和Gumbeel(1868),后经Walther(1894)及其后很多学者研究才得以广泛使用。而有关碳酸盐成岩作用的专题研究仅是三十多年的历史。开始是成岩阶段分析,侧重在“时间”上研究成岩作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随着开展大量现代碳酸盐沉积工作,对碳酸盐矿物学和流体化学研究的日益深入,才从“空间”变化和分布上讨论碳酸盐成岩作用,即进行成岩环境研究。 Illing(1954)研究巴哈马群岛海滩岩的胶结作用时,发现它们的胶结是在暴露地表条件下  相似文献   
36.
一、引言掌握某地区气候条件的分布特征及年际间的变化特点,对于编制农业气候区划,选择稳产高产的栽培季节,建立预防气象灾害的对策,以及计算风力等自然能源均具有重要意义。最近人们广泛采用地形因子分析法来估计气象要素的地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7.
本文论述了用机载MSS(多光谱扫描仪)资料评价小区域地表面热量平衡分布的方法及其应用结果。通过分析在日本茨城县南部秋季白天测得的资料,得到了如下结果:(1)在分析的对象区域,地表面平均温度为19.1℃,与以此平均值为基准的温度差,水面为-11.6℃,森林为-6.0℃,草地+0.5℃,混凝土+3.4℃,沥青+3.8℃,裸地+3.9℃,施肥地+4.8℃。(2)计算得出的分析对象区域净辐射通量平均密度为398W/m~2,若以此值为100,则可求出水面的净辐射通量密度为135,森林为121,草地104,裸地96,沥青95,混凝土77,施肥地68。(3)计算得出的分析对象区域感热通量的平均密度为91W/m~2,若以此值为100,则可求出水面感热通量密度为-31,森林为-8,草地115,裸地146,施肥地154,混凝土237,沥青268。(4)计算得出的分析对象区域潜热通量平均密度为244W/m~2,若以此值为100,则可求出水面与森林的潜热通量密度为183,草地为109,裸地71,施肥地31。  相似文献   
38.
近来收集了航磁和重力测量资料,结合现有资料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质填图,并利用这些资料在北萨地区进行重—磁异常分析,探讨了地球物理模型与低温热液金银矿化之间的关系。 金银矿床经常赋存于磁性体的边部,据推断这些磁性体位于樱岛,雾岛火山的西北部。金银矿床也沿小封闭的重力高分布。经研究发现,观察到的磁异常与经地形模拟和地表地质所引起的磁异常对应较差,这使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磁异常并不是由上新世到早更新世火山岩的出露引起的,而是由隐伏的侵入岩所引起。小封闭的重力高被解释为是隐伏的岩株状岩体引起。 岩浆的侵入作用促使裂隙系统和热液对流现象加剧。因此,赋存在推测的磁性体边部的金银矿床是原生的。考虑到这些侵入岩当时的温度低于居里点之下,现代热泉分布在侵入体及其周围、以及参考九州岛南部的居里点深度图,我们推测岩浆侵人活动与上新世至早更新世的火山活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9.
奉明茂 《地理教学》2021,(6):62-64,61
高考地理试题的构建大多以文字材料为主,快速从文字材料中提取到隐含的有效信息是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抓住地理事物的特征、瞄准关联影响因素、关注地理事物发展阶段、把握地质作用演变过程,是阅读地理试题文字材料时提取有效信息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0.
合肥盆地碎屑石榴石组成及其对源区恢复和地层对比的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合肥盆地侏罗系碎屑成因石榴石的化学组成是相当复杂的.镁铝榴石组分含量范围0~43%;钙铝榴石组分含量范围从小于1%到50%;铁铝榴石组分含量2%-92%;锰铝榴石组分含量为0~88%.部分相对富镁铝榴石组分的石榴石有可能来源于大别造山带高压-超高压的变质岩.由于现今大别山变质岩(包括佛子岭群绿片岩)的石榴石中锰铝榴石成分含量较低(小于30%),它们不可能是合肥盆地保罗系富锰铝榴石成分碎屑石榴石的物源.合肥盆地保罗系沉积岩中石榴石的组成具有一定的时-空展布特征,它们可用于沉积盆地充填序列和地层对比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