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185篇
测绘学   93篇
大气科学   84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388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70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4篇
  1940年   3篇
  193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31.
郎兴海 《地质与勘探》2014,50(3):411-418
雄村矿区是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内已查明资源/储量达大型规模的Cu-Au矿区,已经发现了I、Ⅱ、Ⅲ号Cu-Au矿体。矿区地面磁测结果表明,矿区存在明显的高磁异常区和低磁异常区,两类异常区均有矿化显示,I号矿体位于低磁异常区,Ⅱ号矿体位于高磁异常区,磁异常特征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磁铁矿含量显著不同造成的。通过对矿区地面磁测异常特征的研究,圈定出了2个低磁异常区和3个高磁异常区,综合地、物、化资料,对5个磁异常区今后的找矿思路进行了分析,为矿区及外围开展综合方法找矿提供了参考,同时,对于冈底斯斑岩铜矿带其它地段寻找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2.
李巍  翟亮  葛小三  孙恒宇 《东北测绘》2014,(2):74-76,79
地表覆盖的空间变化可以反映人类的生存环境,其空间数据的相关性也反映着一些重要信息。在维多利亚州中,耕地一直占着比较大的比重,本文根据landsat TM影像分类得到地表覆盖数据,发现各地表覆盖间类型间的关系,并结合DEM数据研究耕地在维多利亚州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3.
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多尺度时空数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磊  赵俊三  陈国平  张万强  周豹 《测绘科学》2014,39(11):52-56,71
文章分析了目前多尺度土地利用研究现状和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特点,兼顾考虑多尺度土地利用数据的空间、时间和语义属性的多尺度特征,以空间维度为切入,对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进行扩展,构建面向对象的土地利用多尺度时空数据模型.应用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表达多尺度土地利用数据的时间、空间及语义属性信息,反映多尺度土地利用要素对象之间的多层次关联关系,既能够降低数据的冗余存储,又确保各要素对象之间的有机耦合.  相似文献   
134.
地表覆盖的空间变化可以反映人类的生存环境,其空间数据的相关性也反映着一些重要信息。在维多利亚州中,耕地一直占着比较大的比重,本文根据landsat TM影像分类得到地表覆盖数据,发现各地表覆盖间类型间的关系,并结合DEM数据研究耕地在维多利亚州的空间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35.
数字高程模型(DEM)既是二维地理空间上具有连续变化特征的地理现象的模型化表达和过程模拟,又是空间起伏连续变化现象的数字化表示和分析工具的集合。道路工程是DEM应用最早的领域。在道路勘测设计中,通过高精度DEM,可以进行平面、纵断面的交互定线,横断面的自动生成、土方计算与调配、道路的多方案比选,并通过设计表面模型和DEM叠加,实现道路景观模型及动画演示,从而对设计质量进行评价,并对拟建道路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6.
GNSS多频率组合RTK定位逐步进入实际应用,存在模糊度维数增多、搜索空间增大,导致模糊度搜索运算量增大及模糊度固定效率低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多星座部分模糊度解算算法,该算法综合考虑卫星高度角、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及Ratio值来筛选卫星进行模糊度解算。通过一组动态跑车实验分析表明:相比于全模糊度解算(FAR),部分模糊度解算(PAR)可以有效地提高BDS/GPS组合RTK的模糊度固定率,其模糊度固定率从79.9%(FAR)提高到99.1%(PAR),且PAR算法定位结果可靠性更高。  相似文献   
137.
洞嘎金矿位于西藏雄村矿集区, 是冈底斯成矿带较早发现且投入开采的金矿, 但研究程度低, 矿床成因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系统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开展了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测试, 分析成矿物质来源, 进而探讨洞嘎金矿的成因。洞嘎金矿体受控于雄村组凝灰岩中的裂隙系统, 矿体呈脉状产出, 已探获金金属资源量9.55 t, 达到中型规模。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细脉状构造, 金主要以包裹金和粒间金的形式赋存于黄铁矿和黄铜矿中。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 将洞嘎金矿的成矿过程划分为热液成矿期与表生氧化期, 其中热液成矿期为主成矿期, 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 成矿早阶段、成矿主阶段及成矿晚阶段。洞嘎金矿床硫化物的硫同位素δ34S= –1.57‰~+5.26‰, 平均值+1.69‰, 具明显的塔式分布, 表明硫源具岩浆硫的特点。结合前人已发表的数据, 我们认为洞嘎金矿属于斑岩铜金成矿系统外围的热液脉型金矿床, 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金矿床, 找矿潜力极大。洞嘎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地幔, 有少量的地壳物质(俯冲沉积物)加入。洞嘎金矿床的金与绿泥石密切相关, 该绿泥石主要为溶蚀-迁移-结晶机制形成, 绿泥石形成过程导致含金热液流体成分及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使得成矿流体中的金发生卸载, 最终在凝灰岩的裂隙系统中形成洞嘎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8.
洪水过程由多个特征变量组成,各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应进行多变量联合分析。但随着变量的增多,在相同样本条件下,多维联合分布具有更大的抽样不确定性。将历史洪水纳入多维联合频率分析,以提升各特征变量边缘分布和Copula函数相关性参数的准确性。以分层Archimedean Copulas函数为基础,构建了考虑历史洪水不确定性的多维联合洪水频率分析层次模型,将多维联合分布分解成为若干个二维Copula函数的多级层叠形式,并结合极大似然法,选用遗传算法求解特征变量边缘分布及各层Copula函数的相关性参数。长江流域宜昌站的应用结果表明,考虑历史洪水不确定性的多维联合洪水频率分析层次模型能够完整地描述整个洪水过程,考虑洪水过程特征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也能够有效利用历史洪水,改善样本的代表性,Copula函数的相关性参数符合实测序列峰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9.
在南海西北部首次发现中建南峡谷群,目前对其地质信息尚未开展相关研究.综合利用水深地形数据和二维多道地震资料,主要分析中建南峡谷群的地形地貌特征、平面展布与分段性特点,精细刻画峡谷沉积充填结构及演化特征,再进一步讨论峡谷形成的控制因素.中建南海底峡谷群分布于中建阶地与中建北海台之间,它是由西侧的一条主轴峡谷和东侧的多条小型分支峡谷组成,整体呈SE-S-SE走向,以走向转折拐点为起点,将峡谷分为三段式:北段、中段和南段,北段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段和南段主要受侵蚀作用、沉积作用,东南部的峡谷口外主要受沉积作用.研究区晚中新世?第四纪时广泛分布峡谷沉积体系,包括半深海相、三角洲相、峡谷/水道充填相、滑塌相、块体搬运复合沉积和浊积扇相.揭示了该海底峡谷群的发育和演化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沉积物源供给和重力流、底流作用的控制.通过对该峡谷群的地形地貌和沉积演化特征的分析,将对海洋地质灾害、南海深水沉积体系研究及油气资源勘探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0.
安徽宣城—浙江临安地区位于扬子板块下扬子陆块的东南部,以1∶10万、1∶25万彩色TM卫片为底图进行地层、岩石、构造等遥感解译,通过野外实际验证,并结合1∶20万、1∶5万区调资料,归纳总结了区域内地质遥感解译标志,用于指导地质填图,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