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73篇
大气科学   89篇
地球物理   38篇
地质学   247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3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4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5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仁里矿床是中国近年新发现的超大型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文章针对其稀有金属矿化富集规律、成岩成矿演化特征及找矿标志等问题,以5号主矿脉钻孔ZK708全孔岩芯及岩体内、外伟晶岩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电子探针、能谱仪分析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开展了伟晶岩岩相学、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①仁里矿床伟晶岩岩性比较复杂,不同岩性伟晶岩相互穿插,为同期次不同阶段的结果,经历了多阶段的岩浆-热液活动,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化与多阶段岩浆-热液活动密切相关,铌钽等稀有金属矿物主要赋存于粗-中粒、粗粒白云母钠长石伟晶岩中,随着伟晶岩粒度的增加,铌钽等稀有金属矿化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②仁里矿床伟晶岩为LCT(Li-Cs-Ta)型伟晶岩,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岩浆-热液活动,多阶段的热液活动(尤其是富P、F热液流体)为Li、Nb、Ta等稀有元素的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热源和物质来源,促使Li、Nb、Ta等稀有元素的进一步释出和富集;不同世代矿物出现在伟晶岩熔体-溶液不同演化阶段.磷灰石和粒状、叶片状钠长石可做为本区铌钽等稀有金属矿产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02.
龙虎斑是由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fuscoguttatus♀)和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lanceolatus♂)的杂交种。研究水温及盐度在骤变和渐变情况下龙虎斑的存活和摄食情况,结果表明:龙虎斑在温度为143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最适宜温度环境为253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最适宜温度环境为2535℃;温度从30℃骤变至20、25、35℃时,龙虎斑100%存活;从30℃骤变至10℃和15℃时,龙虎斑全部死亡;水温从30℃开始渐变,下降幅度为1℃/d,当下降至24℃时摄食减少,13℃时停止摄食,下降至11℃时出现死亡。龙虎斑在盐度为135℃;温度从30℃骤变至20、25、35℃时,龙虎斑100%存活;从30℃骤变至10℃和15℃时,龙虎斑全部死亡;水温从30℃开始渐变,下降幅度为1℃/d,当下降至24℃时摄食减少,13℃时停止摄食,下降至11℃时出现死亡。龙虎斑在盐度为15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摄食适宜海水盐度为455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摄食,摄食适宜海水盐度为445;盐度从30骤变至5、10、15、20、25、35、40、45、50、55等盐度时,龙虎斑100%存活,骤变至0时,4 h内存活率100%,16 h存活率55.5%;盐度从30渐变,每天降低2,降至6后,每天降低1,盐度降到1时,龙虎斑的活动和摄食明显减少,渐变至0时,36 h出现死亡,48 h内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103.
汶川震区震后斜坡地质灾害频发,其中岩体震裂松动是引起震后次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以震裂岩体结构精测为基础,结合现场回弹测试与声波探测,震裂岩体具有结构面显著张开、无充填或者少量充填和岩体架空等宏观特征,同时具有回弹强度低、大范围的低波速带和强渗透性等变形特性.坡表岩体的回弹强度在20~30MPa,波速值集中在2000~3000m/s,完整性系数在0.15~0.5,完整性较差,渗透性基本上属于强透水、严重透水段.以波速值为主要划分依据,将震裂岩体分为严重震裂岩体、中等震裂岩体、轻度震裂岩体三个等级.  相似文献   
104.
张成忠  杜真科 《贵州地质》2017,34(3):191-198
平塘塘边—罗甸董架天坑群位于处于规模宏大的小井地下河系统的临近排泄基准面的马鞍寨至小井一带集中分布,具有较大的旅游及科研潜力。地段内厚度巨大的可溶碳酸盐地层及复杂的地质构造为天坑群的发育提供了基础,地壳的不断间歇式提升和暗河系统不断的向上游溯源侵蚀使小井地下河暗河的埋深逐渐加大,由此使地下水不断汇聚、较大的水力坡度、地下水动态的巨幅变化,使岩溶发育具有向深性、迭加性和多阶段性特征,新构造运动是本区天坑形成较为重要的因素,依据岩溶发育的多期性特征,总结出天坑的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05.
<正>沁阳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实现土地利用最大化。今年第一季度,该市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的方式,共盘活存量土地5宗,共97.02亩,总成交价达4909万元。为摸清全市存量土地状况,该市  相似文献   
106.
隧道爆破开挖围岩动力损伤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双英  肖明  续建科  史文兵 《岩土力学》2011,32(10):3171-3176
采用数值模拟技术预估岩体开裂深度及爆破损伤影响范围对工程设计可以起到事先指导作用,对施工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其中科学的、合理的损伤模型及迭代计算方法是关键。基于FLAC3D程序的用户自定义本构模块,将考虑累积应变和荷载作用时间的Yang-Liu率相关动力损伤模型与Mohr-Coulomb弹塑性本构进行耦合,将围岩破坏过程中的损伤特性反映在荷载增量迭代计算中,形成了弹塑性动力损伤本构模型,详细推导了损伤应力修正迭代计算方法。对一圆形隧道爆破开挖进行模拟,探讨了爆破诱发的质点振动衰减特征及围岩损伤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爆破产生的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与其所造成的损伤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该爆破损伤模型及模拟方法可以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7.
分形插值与传统插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针对测量数据提出了基于分形的线性插值 ,该法综合了分形插值理论和传统线性插值理论的优点。算例表明 :该法优于单一的分形插值和单一的线形插值 ,后验差检验法表明插值结果优等  相似文献   
108.
随着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需要建立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智慧国土”,目前包头市国土资源局存在数据没有进行统一管理等问题,亟待需要开展“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建设工作,初步形成包头市国土资源“一张图”数据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建设“一张图”数据库管理系统.本文研究基于组件化GIS技术和空间数据管理技术,建立“一张图”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包头市土地、矿产和地质数据成果统一管理的目的,为土地资源的规划、管理、合理利用等提供数据保障.  相似文献   
109.
<正>2012年7月18-20日,由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四省古生物学会、山东省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临沂大学及江苏省地质学会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地层古生物研究与科学传播研讨会"在山东临沂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  相似文献   
110.
青海赛什塘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青海赛什塘铜矿床内与成矿有关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透辉石及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早期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436~562℃,盐度为34 wt %~45wt%NaCl eqv.,代表了高温、高盐度岩浆流体;退变质阶段均一温度322~419℃,盐度为15wt %~39 wt%NaCl eqv.;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235~366℃,盐度5wt%~36wt%NaCl eqv..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CH4、H2S、CO2和H2O为主.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的NaCl-H2O-CO2-CH4体系,在290~360℃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导致大量的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导致铜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