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8篇
大气科学   177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暴雨低涡结构,成因及移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2.
根据美国俄克拉荷马州春季53次主要中尺度降水事件,把中尺度降水系统分为雨系统、强天气系统以及雨和强天气的混合型系统。分析表明,在这些系统之间存在差别,主要表现在各自的对流区和层状区的大小及强度不同。这种差别与系统所处的环境条件及天气形势背景的差别相联系。  相似文献   
93.
爆发性发展台风合成环境场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寿绍文  姚秀萍 《大气科学》1995,19(4):487-493
本文应用合成分析方法对5个台风的平缓演变阶段和爆发性发展阶段的环境场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台风爆发性发展时,副热带高压及其反气旋环流增强,台风东部低层风速加大,高空有东风扰动叠加,低空辐合和高层辐散增强,低层水汽能量辐合及台风外围对流性不稳定性增大,低空垂直环流发展。以上因子导致积云对流发展。在弱垂直切变环境下,通过第二类条件性不稳定(CISK)机制,使台风中心气压急剧下降,气旋性环流显著增强,从而导致台风的爆发性发展。这说明台风爆发性发展是大尺度环流和积云对流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4.
0418号台风艾莉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利用MM5数值模拟的输出资料和常规资料对2004年8月25—26日台风艾莉造成福建省特大暴雨的物理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风转向西南横穿福建全省是造成大范围暴雨的关键,而台风外围风场不对称分布是台风转向的原因之一。台风暴雨区位于:对流有效位能(CAPE)高值区、总风暴相对螺旋度中心、对流层低层湿非地转Q矢量散度辐合辐散交界处。敏感性数值试验表明地形对垂直运动有明显影响,并且影响暴雨强度及分布。  相似文献   
95.
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郑仙照  寿绍文  沈新勇 《气象》2006,32(1):102-106
对2002年发生在闽东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螺旋度和对流有效位能对暴雨的预报有指示意义,暴雨产生在低层正螺旋度中心与高层负螺旋度中心相配合和中低层有不稳定能量储存的高能区。在暴雨强盛期,螺旋度呈中低层正值,高层负值的上下配置,最大值位于700hPa。对流有效位能大值区与暴雨中心相对应,对流有效位能的时空变化能较好地反映暴雨的时空演变特征。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输出的结果对不稳定能量场进行分析表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产生发展的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6.
2006年4月11~12日平顶山市沙尘天气中尺度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1°×1°)和同时间的探空、地面资料,分析了2006年4月在平顶山市出现的沙尘天气过程的天气气候背景、影响系统及这次过程的演变和动力机制,结果发现:这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强冷空气和蒙古气旋,强冷平流一方面使低槽、冷锋东移南压,另一方面与暖平流共同作用促进蒙古气旋的发展,造成平顶山市这次沙尘天气过程;沙尘上空螺旋度垂直分布及演变与沙尘天气的出现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高低空急流的稳定维持产生两个独立的次级环流,在直接环流北分支的下沉运动有利于高空急流动量下传,促进对流层中低层风力加大,冷锋南压,触发不稳定层结大气,驱动这次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7.
复杂地形下山谷风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选用NCEP全球客观分析资料(1°×1°)和国内高空地面资料为初始场,采用张驰逼近边界条件和单一冰相水汽方案,模拟了河南省西部山区的复杂地形对2006年6月19日局地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太行山的南麓和熊耳山的东侧都有因地形热力作用而形成的山谷风存在.  相似文献   
98.
河南省2005年7月22日大暴雨过程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利用MM5V3.6版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5年5号台风海棠减弱为低压倒槽后于7月22日在河南造成的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前大暴雨区上空深厚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已经形成;在高低层同时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耦合结构及其互耦配置和剧烈的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大暴雨.  相似文献   
99.
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文  寿绍文  杨金虎 《气象》2007,33(3):61-67
利用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湖南、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和上海)1960—2004年87个台站汛期(5--9月)逐日降水资料,统计不同台站近45年逐年汛期极端降水量,运用E()F、鼢、趋势分析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进行了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平均空间差异较大;一致性异常特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的最主要的空间模态,而南、北反向变化模态也是比较重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可分为两湖平原型、北方型、沿海型及南方型4个主要的空间分型;各主要空间分区极端降水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差异较大,但从长期变化趋势来看,除了东北部极少部分区域外,其余区域汛期极端降水量均表现为增加趋势;另外近45年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极端降水量各分区的周期振荡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0.
利用MM5V3.6版中尺度非静力模式,对2005年5号台风海棠减弱为低压倒槽后于7月22日在河南造成的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发生前大暴雨区上空深厚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已经形成;在高低层同时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耦合结构及其互耦配置和剧烈的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大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