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由于燃气自身易爆炸、易扩散等特性,以及燃气设施设备的损坏老化问题,导致燃气泄漏事故时有发生。本文以高斯烟羽扩散模型为理论基础,研究与设计了城市燃气管网应急系统,实现了燃气设施设备管理、燃气泄漏应急、辅助救援决策等功能,为突发燃气泄漏事件的应急指挥、泄漏影响范围分析提供了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32.
An aerial photography has been used to provide validation data on sea ice near the North Pole where most polar orbiting satellites cannot cover. This kind of data can also be used as a supplement for missing data and for reducing the uncertainty of data interpolation. The aerial photos are analyzed near the North Pole collected during the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 in the summer of 2010(CHINARE2010).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average fraction of open water increases from the ice camp at approximately 87°N to the North Pole, resulting in the decrease in the sea ice. The average sea ice concentration is only 62.0% for the two flights(16 and 19 August 2010). The average albedo(0.42) estimated from the area ratios among snow-covered ice,melt pond and water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0.49 of HOTRAX 2005. The data on 19 August 2010 shows that the albedo decreases from the ice camp at approximately 87°N to the North Pole, primarily due to the decrease in the fraction of snow-covered ice and the increase in fractions of melt-pond and open-water. The ice concentration from the aerial photos and AMSR-E(The 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 System) images at 87.0°–87.5°N exhibits similar spatial patterns, although the AMSR-E concentration is approximately 18.0%(on average) higher than aerial photos. This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6.25 km resolution of AMSR-E, which cannot separate melt ponds/submerged ice from ice and cannot detect the small leads between floes. Thus, the aerial photos woul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viding high-resolution independent estimates of the ice concentration and the fraction of melt pond cover to validate and/or supplement space-borne remote sensing products near the North Pole.  相似文献   
33.
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本文以满足城乡统筹发展和建设用地市场一体化为假设前提,总结目前农村宅基地产权立法现状,分析宅基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探讨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的改革及其法律和制度基础,指出要改革目前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必须先扫除相关法律、制度环境障碍,改变现有制度的路径依赖,才能为城乡统筹发展和土地市场一体化打开前进的大门。  相似文献   
34.
松辽盆地嫩江组二段下部沉积期发生了大规模的湖侵事件,在整个盆地范围形成一套黑色泥页岩夹油页岩。然而,前人对嫩江组二段的地层及相关地质事件的研究主要基于井下岩心,地表露头不多见。通过调查,在松辽盆地东缘农安县青山口第二松花江沿岸发现一新的剖面——岳王城剖面,出露连续的嫩江组一段顶部—二段下部地层。通过对该套地层进行厘米级的描述和详细的分层,将该剖面地层划分为24层,累计厚度31.54m。第1层为嫩江组一段顶部,为青灰色砂质泥岩,含少量介形类化石;第2~24层为嫩江组二段下部,主体为暗色泥页岩夹油页岩、泥灰岩等,含丰富的介形类、叶肢介、鱼类,少量有孔虫及其他生物。此外,在嫩江组底部还发现一层火山灰和一层磷块岩。对其中的介形类化石进行初步研究,识别出11属18种。通过介形虫古生态和沉积学研究,并结合其他手段,初步探讨了该沉积期的湖泊环境,认为嫩二段下部沉积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湖侵,从一段顶部的滨浅湖过渡为二段下部的深湖环境,之后湖平面在波动中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35.
36.
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and research route 1.1 Background of the project The Niuchangpin ski field at Shennongjia is designed as the biggest natural ski field in the Huazhong (central China) area, which will be a multifunctional ski field base incl…  相似文献   
37.
水系连通的定义决定其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层次,如何科学概括现有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研究水系连通的定义及分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生产应用价值。应用形式逻辑学的相关方法和规范,结合水利行业现有名词定义的主要问题分析,论述给名词下定义的意义和重大作用,系统论证应用"水系连通"替代"河湖水系连通"的必要性和科学性,评析现有多种水系连通定义存在的主要问题,给出水系连通的定义"研究相连水系连接通道的形成、水系的演化、水体转移的影响的科学技术",以及水系连通工程的定义"利用水工程、河流及湖泊等构成水系之间水体转移通道的工程",并论述了2个定义的内涵及其分类。该定义不仅比现行各种定义更科学、更简洁合理,而且能科学地处理概念定义适应性与分类完整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8.
温度、降水(湿度)和大气CO2含量被认为是影响C3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大量的现代植物和土壤有机质碳稳定同位素(δ13C)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使C3植物的碳同位素变重(正),降水增多(湿度增大)和大气CO2含量升高可使C3植物的碳同位素偏轻(负);同时,C4植物可明显地影响土壤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基于这些认识,以前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古土壤序列有机质碳同位素和植被组成变化进行过不少研究.但是,相关的研究在我国东北地区的黄土中还未开展.本文对我国东北地区厚度36m的喀喇沁旗牛样子沟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间隔10cm的采样和总有机碳含量(TOC)、有机质稳定碳同位素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间冰期发育的古土壤有机质含量高、δ13C值偏正;反之,在冰期堆积的黄土有机质含量低、δ13C值偏负.通过分析表明,研究区的植被类型是以C3植物占主导地位,C4植物对土壤有机质δ13C变化的贡献有限,并且气候变化具有冰期-间冰期季风气候变化的特点,据此推断温度是决定东北地区植被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主要因素,超过了降水(湿度)和大气CO2含量对植被(植物碳同位素组成)变化的反向影响.这一发现揭示了温度对我国东北地区长时间尺度植被变化的控制作用.这些认识对于在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东北地区的林木和小麦、大豆、水稻等C3作物的种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9.
地下水埋深对半干旱区典型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酶活性是反映土壤功能的关键指标,尤其在受到水分限制的半干旱区,土壤水分驱动的土壤酶活性生态功能的变化可以改变土壤养分周转并影响土壤碳质量。地下水埋深对半干旱区典型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明晰。以半干旱区科尔沁沙质草地两种典型植物群落(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和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为研究对象,开展地下水埋深模拟试验,地下水埋深分别为0.5、1.0、2.0 m。分析不同土层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酶活性,探讨不同地下水位埋深深度下不同植被类型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种土壤水解酶(酸性磷酸酶(AP)、葡萄糖苷酶(βG)、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和2种氧化还原酶(过氧化氢酶(CL)和多酚氧化酶(POX))活性均受地下水位埋深和植被类型的影响。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增加,白草和差巴嘎蒿群落内土壤酶活性分别呈现不显著性和显著性的变化规律。同时,在各处理中土壤酶活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地下水埋深对科尔沁沙质草地白草与差巴嘎蒿群落的土壤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活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未来在半干旱区进行植被恢复时,建议考虑不同植物群落对地下水位变化的适应对策的差异,以更好地恢复半干旱区植物群落的地上地下生态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40.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大型陆缘逆冲推覆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鄂尔多斯西缘北段是一个自中生代末以来形成的、结晶基底和早古生代大陆边缘沉积盖层同时卷入的巨型陆缘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根据区域地层发育、变形岩石属性、冲断层几何学以及它们与联冲断层的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不同形成阶段的3个冲断层构造组合,包括9个次级构造单元(B1—B7,BN,BS)。受冲断层运动自西向东的一致推进,整体呈现一个局部被近东西走向联冲断层切错、向东凸出的弧形:前端为陆缘褶皱冲断带;中部表现为一系列"原地"或"异地"推覆体和冲断席,发育低角度滑脱层和双冲构造;后部又被最晚期的冲断体叠置。侏罗-白垩纪为逆冲推覆构造的主要发展阶段,经历了3期主要的冲断层作用。第Ⅰ期发生在侏罗纪末,沿阿拉善—华北两类不同性质结晶基底之间的主滑脱面发生大规模冲断层作用,形成桌子山—岗德尔山褶皱冲断带。第Ⅱ期冲断层作用的持续位移,形成了具有上、下两个构造层的石嘴山—尖山大型异地推覆体,主滑脱面为石炭纪煤系地层,其中发育典型的双冲构造。新生代(距今65Ma)以来,印度—欧亚板块挤压碰撞和青藏高原早期向北推挤,加剧了鄂尔多斯西缘逆冲推覆构造的进一步发育,第Ⅲ期冲断层作用在东部陆缘褶皱冲断带形成了苏海图反冲构造的同时,在西部将异地推覆体下部的奥陶系再次推至地表。第Ⅰ期和第Ⅱ期冲断层作用累计位移幅度可能达到60~80km,第Ⅲ期冲断层作用的位移幅度为8km。相邻冲断席之间位移矢量的差异,通过近东西走向的联冲断层得到了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