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56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21.
单多普勒雷达反演热带气旋近中心风场的VAP扩展应用方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尝试运用VAP方法和扩展VAP(EVAP)方法,对"韦帕"台风期间移动天气雷达(CINRAD/CCJ)观测基数据进行单雷达风场反演时,发现部分区域出现风向、风速不合理的情况.分析认为,在热带气旋近中心区域风向风速变化均较剧烈,而上述两种算法的假定条件难以准确代表风场的实际变化.根据热带气旋发展成熟阶段的气旋环流近似轴对称的特点,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假定条件,即在与热带气旋中心等距离的圆周上局地风速不变、风向均匀变化,对VAP方法进行扩展应用,称为EVAPTC(EVAP for Tropical Cyclone)方法.对理想模型流场试验及对实际个例的反演结果表明,EVAPTC方法简便,反演误差相对较小,能够基本反映出台风近中心的环流特点,尤其是螺旋云带上的风场特征.例如"韦帕"台风螺旋云带内侧有明显的辐合气流进入螺旋云带,螺旋云带尾部的外围气流绕着云体移动,螺旋云带上的强回波区存在着风场扰动等.  相似文献   
122.
文章利用1979 2005年Nino3区海温时间序列资料和中国雪深时间序列资料,分析了Nino3区海温与青藏高原积雪之间的关系,两者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对我国夏季降水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期冬春季Nino3区SST为强暖(强冷)事件与高原积雪显著偏多(显著偏少)共同作用的配置下,我国东部夏季雨带往往偏南(偏北)。从月时间尺度方面,揭示了前期冬春季ENSO和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对我国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异常的影响在夏季各月是不一致的,前期冬春季逐月Nino3区SST和冬春季逐月高原积雪对长江以南地区6月的降水都为正相关,而对8月的降水都为反相关,并且春季逐月Nino3区SST和冬春季逐月高原积雪对长江以南地区7月的降水也都为正相关,另外,春季Nino3区SST和春季高原积雪对长江以南地区6月和7月降水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3.
中东急流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力影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多年平均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东急流强度和位置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南北温差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东地区上空西风带的强度和位置的垂直结构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春季西风中心强度较大,夏、秋季西风中心强度较小;600hPa以上,冬、春季西风中心位置偏南,夏、秋季西风中心位置偏北。各季节的所有高度上,200hPa的西风中心风速最大。2)中东急流的强度和位置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冬半年(11月—次年4月)中东急流较强,南北位置基本维持在27.5°N附近;夏半年(5—10月)中东急流较弱,5月后急流中心位置偏北,6—9月位于40°N附近,10月南撤至32.5°N。3)中东急流的强度和南北位置变化与500~200hPa整层平均的南北温差的对应关系很好,根据热成风原理,认为南北温差的季节性变化对中东急流的强度和南北位置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4.
1960—2005年东北地区降雪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逐日降水和逐日天气现象台站资料,在运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otated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 REOF)和相关分析进行降雪分区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46 a来东北地区降雪的时空分布、演变特征和长期气候趋势。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的山地是主要的降雪地区,而平原及平原南部是降雪较少的区域,降雪区域差异明显。在空间上,大兴安岭北部(长白山地区)是降雪增加(减少)最大的地区,小兴安岭地区(平原地区)是降雪增加(减少)较明显的地区。在时间上,东北北区降雪量呈增加趋势,且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突变,目前增加趋势显著,而东北南区降雪量是减少的。  相似文献   
125.
本文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EOF)及相关分析等方法,使用中国气象局整编的160站1951~2005年月平均降水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周期振荡的空间模态及其大气环流背景场.结果表明:(1)中国地区降水季节性差异明显,夏季是主要的降水期并具有明显的准两年周期振荡(TBO)特征,中国东部地区是降水TBO方差变化最大的区域.(2)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存在两个主要的空间模态,第1模态以27°N为界南北成反位相的变化关系,降水振幅较大;第2模态降水振幅相对较小,大值中心位于河套-华北地区.(3)形成中国东部夏季降水TBO的两个主要空间模态环流背景场明显不同.第1模态与西太平洋海温成正相关,与东太平洋海温成负相关.第2模态则主要与日本海附近的海温成正相关.当夏季降水TBO以江淮偏多时(第1模态),西太平洋海温偏高,东太平洋海温偏低,中国东部及沿海上空850 hPa有异常反气旋,500 hPa高度相关场东亚上空呈"正负正"波列特征,200 hPa南亚高压加强,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当夏季降水TBO降水位置偏北时(第2模态),中国东部及沿海上空有异常气旋,200 hPa南亚高压偏弱,西风急流位置偏北.  相似文献   
126.
陈海山  孙照渤 《大气科学》2004,28(6):801-819
在现有陆面模式的基础上,详细考虑了地气系统中的积雪、土壤水热传输、植被及湍流边界层中的各种物理过程,发展了一个既能反映积雪变化、干旱/半干旱区地气交换过程,同时又能描述不同陆面状况物理过程的陆面模式(Comprehensive Land Surface Model,简称CLSM),改善了陆面模式对全球范围内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陆面过程及地-气交换过程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127.
气候变化对能源系统(能源开发、输送、供应等)有着广泛的影响。而能源的需求是随着气候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我国气候条件地域差异明显,年内、年际变率大。鉴于我国冬季取暖的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在研究气候的变化时首先考虑温度变化这一主要的要素,因为冬季取暖能耗主要取决于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取暖度日和取暖长度。通过对这些要素的分析,来建立温度变化对北方地区取暖的影响模型。  相似文献   
128.
太平洋中低纬度海表温差与副热带高压异常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敖大  孙照渤  周丽贤 《气象学报》2009,67(6):1025-1031
中国夏季天气变化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关系密切,而中低纬度热力差异可能是副热带高压的强度和位置发生变化的莺要原因,文中利用NCAR/NCEP再分析位势高度、垂商速度和海表温度场资料,在对太平洋海表温度合理分区的基础上.根据海表温度EOF分解的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副热带高压的相关关系,定义了太平洋中、低纬度海表温差指数,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温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对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的变化分别与中纬度太平洋的(30°-40°N,180°-140°W)和低纬度太平洋的(10°S-10°N,140°~100°W)两块区域海温关系密切,对由此两区域定义的温差指数分析发现,1976年前后温差指数出现一次显著的由弱变强的年代际突变,且温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与副热带高压异常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温差大值年,副热带高压偏强,面积增大,西伸尤其明显;温差小值年,副热带高压偏弱,面积减小,东撤明显.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和NCAR/CAM3.0模式数值模拟都发现,夏季中低纬海表温差增大将引起哈得来环流加强,副热带的下沉速度加大,使副热带高压增强;夏季中低纬海表温差减小将引起哈得来环流减弱,副热带的下沉速度减小,使副热带高压减弱.冈此夏季中低纬海表温差的变化是导致副热带高压强度和位置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9.
1953—2008年厦门地区的灰霾天气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厦门气象局气象观测站1953—2008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厦门市环保局2001—2005年PM10、SO2、NOX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厦门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大气污染物与霾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多a中,年日照时数及能见度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厦门市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近十年来更加明显;厦门夏秋季节霾日少于冬春季节;2000年以来,随着霾日的增加,霾的持续日数也迅速增加;风速增大不利于霾的形成,高相对湿度有利于霾的形成;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SO2、NOX、PM10)浓度增大导致霾日数增加,能见度下降。  相似文献   
130.
利用搭载在Terra卫星上的CERES和MODIS两颗传感器所提供的大气辐射通量和气溶胶数据,结合Fu-Liou辐射传输模式和SPRINTARS气溶胶模式,对中国海域气溶胶在大气顶的短波直接辐射强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国海域,CERES的大气顶短波辐射通量与MODIS在550 nm处气溶胶光学厚度(AOT550)存在着非常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9左右,说明中国海域气溶胶对于大气顶的短波辐射通量作用是显著的;(2)利用这一线性相关关系,在中国海域,结合CERES和MODIS两颗传感器数据直接计算获取气溶胶瞬时短波直接辐射强迫(Fs).计算发现Fs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在时间上,Fs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大而夏季最小,秋、冬季介于两者之间.在空间上,Fs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等值线沿着海岸线分布,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这一特征说明陆源气溶胶是中国海域气溶胶的主要来源.同时,在数值上,AOT550与Fs在4个季节中都存在着相当好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气溶胶减少了进入大气顶的短波辐射,总体来说是"冷室作用";然后,利用Fu-Liou辐射传输模式计算获得修正因子,将卫星获得的Fs转化为日平均短波直接辐射强迫(Fd),得到中国海域的气溶胶日平均短波直接辐射强迫的分布;最后,利用SPRINTARS气溶胶模式的模拟结果,与上述卫星获得的日平均短波直接辐射强迫进行了比较,两者具有非常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