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7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52.
基于CORS的测量在实际作业中应用愈发广泛,其中以网络RTK为代表。针对通讯状况不佳地区、电离层活跃时段以及远海岛礁等CORS基站覆盖不到的区域,可采用基于CORS的GPS静态测量方法。本文通过在实际工作中的试验与应用,得到这种模式下不同观测时长的几组数据,根据数据分析得出观测时长与数据精度的量化特征,给出这种模式适用的测绘项目,以及在实际作业中根据所需精度应选择的观测时长。  相似文献   
53.
2012年冬春季高原积雪异常对亚洲夏季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竺夏英  陈丽娟  李想 《气象》2013,39(9):1111-1118
利用罗格斯大学积雪遥感资料、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和NOAA陆地降水分析数据PREC/L,从2011/2012年冬春季青藏高原积雪偏多现象与亚洲夏季风的观测事实与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出发,诊断分析了2011/2012年冬春积雪与亚洲夏季风的可能联系。结果表明:2012年春季和前期冬季,青藏高原主体上空对流层主要为气旋性环流距平且气温偏低,这与积雪偏多年的环流特征一致。尤其在90°E以西,自青藏高原到热带地区,前期冬春季对流层中部气温表现为北冷南暖的距平特征,有利于夏季自热带印度洋到高原温度梯度偏弱,造成南亚夏季风偏弱。但是在90°E以东的高原东部到东亚地区及其南侧的低纬度地区,对流层温度距平为北正南负型,温度梯度偏弱,有利于亚洲东南部大气环流冬夏季节转换偏早,南海夏季风爆发偏早,东亚夏季风偏强,这种环流特征受到高原以外的其他外强迫信息的影响。2011/2012年冬春季积雪偏多特征可能对南亚夏季风偏弱有重要贡献,而对东亚夏季风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4.
利用1998~2008年江苏省能源消费数据,初步分析了江苏省能源碳排放的现状。以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为指标,采用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2002年、2008年江苏省县域的"排放—效率"类型进行了基本划分,并分析了各聚类碳排放格局特征。结果显示:GDP标准下的发达地区大多属于"高排放"类型,其中部分县市甚至属于"高排放—低效率"类型;以南京市区和徐州市区为代表的"高排放—低效率"地区,占全省碳排放量的一半,是江苏省节能减排的重点区域;不同聚类类型间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相同类型在空间上集中分布;局部格局的不稳定性,使县域在不同聚类类型间的跃迁行为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55.
海面浮油膜是海洋石油污染监测与海洋油气资源勘探的共同关注对象,其厚度的遥感定量反演是研究难点之一.随着油膜厚度的变化,入射光在浮油膜中的辐射传输有所不同,是海面浮油膜厚度光学遥感反演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将均匀分布的浮油膜视为一个平行平板,分析其可见光范围内的辐射传输过程,探讨油膜反射光的双光束干涉,构建以油膜厚度及其光谱反射率为变量的油膜厚度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并结合菲涅耳公式进行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分析,揭示油膜厚度遥感定量反演的关键在于油膜的消光特性.利用油膜光谱响应实验数据,开展理论模型的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油膜厚度遥感定量反演的理论模型不仅具有明确的光学物理意义,同时也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浮油膜光谱反射率随厚度变化响应的主要因素是油膜对入射光的分子散射作用,该散射作用与入射光波长具有显著的关系,因此油膜光学遥感散射特性研究将有助于油膜种类识别与厚度的遥感定量反演;模型参数的理论意义与数据分析表明,建立典型油种油膜的模型参数查找表,将有效提高海面浮油膜厚度遥感定量反演的效率.  相似文献   
56.
Analysis of the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opical cyclones that affect China yields several interesting features. The frequency of these tropical cyclones tended to decrease from 1951 to 2005, with the lowest frequency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decrease in the frequency of super typhoons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The main season of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ies is from May to November, with an active period from July to September. There are three obvious sources of these tropical cyclones and they vary with seasons and decades. Their movement has also changed with seasons. On average, these tropical cyclones affect China for 5.6 months annually and the period of influence decreases in the past decades. An analysis of daily data indicates that the days of typhoon influence are shorter in winter and spring and longer in summer. The frequency of tropical cyclones is the largest over southeastern China, decreasing northwestward. Taiwan is the region that is affected by tropical cyclones most frequently. The average annual precipitation associated with tropical cyclones has also decreased gradually northwestward from south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57.
首先介绍了最短路径算法的距离优化和方向优化思想,然后针对越野机动路线分析范围的特点,集成距离和方向优化思想,提出了方向基础上的障碍物避让算法,形成了改进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原理,并对该算法的具体实现过程和作业流程进行阐述,最后实验证明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访问节点,提高了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58.
简要介绍了地质建模概念及层状地质体建模方法,考虑到Delaunay三角剖分良好的边界约束适应能力,提出了一种以地质层面Delaunay三角网为约束条件进行约束四面体剖分构建地质模型的方法。在通过对南京河西地区钻孔数据进行自适应插值处理后,应用此算法构建该地区的三维地下浅层空间地质体模型,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够得到可视化效果较好的地质模型,并可高效地支撑地学空间分析与计算,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9.
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冬春季气温和降水预报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1983 2002年冬季以及1984-2003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并对2003-2007年进行实时预报.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20年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预报与实况接近;模式回报的冬、春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较大差异,全国大部地区模式回报降水量比实况偏多,西南地区降水量误差最大.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P)和距平相关系数(ACC)等5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冬、春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大多数年份冬,春季平均气温的P评分在60以上,冬、春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分别为66.4和67.8;大多数年份的冬、春季降水评分为60~75,冬、春季降水多年平均分别为69.9和65.6.  相似文献   
60.
通过对1983—2002年国家气候中心NCC_CGCM季节预报模式的2月初始场的5个预测场 (500 hPa高度场,200 hPa经向风、纬向风场,850 hPa经向风、纬向风场) 与NCEP实况场的相关检验,指出模式预测与实况有一定差距,但也存在预报效果好的区域,其中预报效果最好的是200 hPa和850 hPa纬向风场,正相关达到95%信度的点数最多;500 hPa高度场正相关达到95%信度的点数最少;利用模式预报效果好的区域的预测值,对2003—200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夏季降水指数进行释用,预报准确率达到80%;对比模式在该地区的降水预报以及仅用模式高度场的解释预报发现,用挑选有用信息后的预报效果更好。该方法在全国其他14个区夏季降水的释用中,江南区和内蒙古区预报准确率也可达到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