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7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76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利用西藏高原高海拔牧区1979年10月至2013年4月19个气象站逐日积雪资料、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温度资料,依据积雪深度和积雪持续日数组合的雪灾指标,分析了不同等级雪灾的气候变化特征及温度和降雪对雪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1月至翌年2月是西藏高原雪灾多发期且灾害程度重,全年发生中度以上雪灾的概率大,占总站次的54%;1979年以来雪灾变化总体呈现减少趋势,但存在着年代际变化,即1980 1997年代表现为波动性上升,1998 2007年呈显著减少趋势,此后略有回升,突变点在1999年和2008年;温度与雪灾相关性比降雪更高,温度具有显著增暖而降雪变化不明显,温度对雪灾气候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分析了大气环流系统与雪灾变化关系得出:西风带南支槽活跃和东半球极涡偏强、东亚大槽和副热带高压偏西时雪灾易发生,反之则然;西风带南支槽和东半球极涡的变化趋势及突变点与西藏高原雪灾的变化趋势和突变点非常一致,是西藏高原雪灾变化的一个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2.
海岛是拓展海洋经济空间的重要基础,但是淡水资源短缺严重影响了海岛经济的发展及岛上居民的生活。文章介绍了海岛水资源分布情况及淡水供应方式;在深入分析海水淡化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制约海水淡化技术在海岛大规模应用的系列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岛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介绍了海水淡化研究所在能量回收装置研发、可再生资源利用、远程监控、系列化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3.
一个中尺度模式中高分辨边界层的参数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一个高分辨大气边界层模式。然后,把该模式与一个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进行耦合并把模式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耦合模式能够模拟出大气边界层的流场、温度场和气压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4.
在天津中南部地区,奥陶系地热井成功率较低( 66. 67%) 。通过岩石、岩溶、构造等条件,对奥陶系热储层控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岩溶条件不足,能够形成经济热储的地质作用主要是压释水岩溶作用和热水岩溶作用,且两种作用均与地质构造相关,具有不同的岩溶特征: 风化壳“击穿”、褐铁矿被蚀变成硫铁矿、晶体大小不等是上覆地层压释水对下伏奥陶系进行岩溶作用的重要特征; 节状构造、嵌晶结构、硫铁矿不发育及风化壳保存完好是发生热水岩溶作用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及与构造相关性可成为寻找热储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5.
大气有机氮沉降及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有机氮是大气中含氮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气中有机氮化合物的种类繁多,按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氧化型、还原型以及生物/颗粒型有机氮,这些有机氮可来自自然源和人为源的直接释放,也可来自于无机氮与碳氢化合物间的大气化学反应。大气有机氮对海洋的输入不仅可以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增长、进而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还可能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了海洋大气有机氮沉降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气溶胶中的有机氮在总氮中所占的比例为39.6%±14.7%;陆地雨水中以有机形式存在的溶解氮为30.2%±15.0%,而海洋上,溶解有机氮可达到雨水中总氮的62.8%±3.3%。可见,目前仅包括无机氮沉降的入海通量可能低估了1/3。因此,开展大气有机氮沉降的研究,有助于评价有机氮在全球氮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短期和长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6.
青岛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时间变化与污染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3年12月—2005年3月青岛八关山观测资料,分析大气中O3、NOX和CO浓度时间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探讨O3及其主要前体物NOX、CO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及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青岛NO2日平均浓度年超标率为25%;受光化学反应及大气运动等影响,NOX与CO浓度为冬季高、夏季低,O3与之相反;NOX与CO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分布,日间高于夜间;O3浓度峰值出现于午后(滞后于NOX约5 h),阴雨天夜间浓度出现回升。经滞后相关分析,NOX对O3浓度变化的累积效应作用时间为5—6 h;O3与NO、NO2浓度比值可较明显地验证出辐射强度与尾气排放对青岛及其他地区污染特征的影响。青岛CO与NOX比值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维持在10.0左右,可用于定性估计其大气污染特征。  相似文献   
117.
以数据库系统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大量数据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处理,但只能提供数据查询形式的信息。用户最终关心的是如何利用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这就需要建立模型。随着对海洋系统的深入,所建立的模型将会越来越多。自然也就产生了对这些大量模型的管理和利用问题,即建立模型库系统。与数据库相似,它是由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构成。模型库是综合利用大量数据(即数据库)的工具。本论述了模型库的表示形式、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18.
讨论简单热带海气耦合模式中的低频海洋扰动。研究结果表明,挟卷对海洋Rosby波的发展起抑制作用,而平流有利于海洋Rossby波的发展;挟卷和平流都有利于与海温距平相对应的扰动U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9.
高怀忠  张旺生 《地球科学》2000,25(4):369-374
东准噶尔强应变构造形成于板块构造的特定部位,是不同级别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的产物,控制着该区大部分内生金矿的分布,并构成了该区最重要的金成矿系统,在洋壳俯冲和洋盆闭合阶段陆缘火山岩浆弧、残余海盆和俯冲带上形成的陆缘-火山碎屑喾相、含碳质沉积相相及混杂蛇夺块等是金丰度较高的地质体,构成了成矿系统潜在的矿源层(体_,构造运动产生的和深部上升的热能是成矿中岩石强烈变形变质和Au活化的能源,构造带内由于应力  相似文献   
120.
沙尘传输路径上气溶胶浓度与干沉降通量的粒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2年春季中国北京、青岛和日本福冈3个地区的分级气溶胶浓度资料,结合改进的Wil-liams模型,分析了沙尘传输路径上空气动力学直径≤11μm气溶胶(PM11)浓度和干沉降通量的粒径分布特征,并估算了黄海海域春季PM11的干沉降通量及不同粒径气溶胶的贡献。结果表明:3个地区PM11浓度粒径分布在非沙尘时期呈双峰分布,两个峰值分别出现在细颗粒(<2.1μm)部分和粗颗粒(2.1~11μm)部分;沙尘时期,3个地区PM11浓度粒径分布均趋于单峰分布,峰值位于粗颗粒部分,并且越靠近沙尘源地,这种趋势越明显。较强沙尘天气时期,粗颗粒部分的浓度峰值粒径从沙尘源地附近到黄海西岸、东岸呈降低趋势,但在一般沙尘天气时期,这种现象并不明显。沙尘时期和非沙尘时期,3个地区粗颗粒的干沉降通量均随粒径增加而增大,细颗粒的干沉降通量随粒径的变化不明显。虽然沙尘时期粗颗粒沉降通量较非沙尘时期有明显增加,但粗颗粒对PM11干沉降通量的贡献与非沙尘时期相比,并没有明显的变化。较强沙尘天气时期,3个地区粗颗粒的干沉降通量明显高于一般沙尘天气时期;细颗粒的干沉降通量较一般沙尘天气时期略有增加。黄海海域春季沙尘时期PM11的干沉降通量约为31.70~58.59mg.m-2.d-1,非沙尘时期约为8.33~15.94mg.m-2.d-1。粗颗粒是黄海海域春季PM11干沉降通量的主要贡献者,约占PM11干沉降通量的94.2%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